Oceanus对《上海制造》的笔记(10)

上海制造
  • 书名: 上海制造
  • 作者: 李翔宁/李丹锋/江嘉玮
  • 页数: 280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4-1
  • 导致都市景观奇异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它不仅源于权力意志,炫耀政绩的意志,也缘于权力与资本及宗教结盟,针对空间逼仄的扩张策略,多重场所叠加而引发的空间畸变等。“奇异”是反常发育引发的效应,它不是城市管理的结果,更与城市浪漫主义无关。但它竟然改造了平庸的规划和设计理性,令城市散发出一种畸形、病态和自我分裂的气味。
    引自 0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2021-06-04 02:28:37 回应
  • 耗资27亿元建造的平安金融大厦,一个罗马万神庙和现代矩形大厦的混合物,被一大堆的罗马柱所环绕,在其顶部安置一个体量过小的瓜皮帽式的穹顶,是神学景观和资本景观的一次低劣拼贴,成为上海式媚俗的一个典范之作。
    引自 0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2021-06-04 02:40:53 回应
  • 这种古怪的拼贴,正是上海建筑景观的一个基本特征。位于延安路高架与南北高架交接处的“龙柱”,是钢筋混凝土立柱和龙纹浮雕的古怪拼贴,常德路的“山景房”,用大型假山实体覆盖在公寓楼的侧面,形成恶俗的虚构性拼贴;而土黄色的古庙静安寺,则跟一侧的巨幅身体广告牌,形成了更具反讽性的拼贴。正是这种畸形的视觉组合,制造了类似“迪士尼乐园”的卡通效应。
    引自 0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2021-06-04 02:41:32 回应
  • 但有一种拼贴似乎是我们能够容忍并予以期待的,它属于时间而非空间。延安东路和西藏南路交界处的“大世界”…它因权利归属问题而被长期悬置,找不到重启的契机,却成为一个殖民地时期的建筑神话,与娱乐、流氓、戏子和妓女的传奇相混合,犹如一张立体的月份牌绘画,镶嵌于都市的深处,向我们提示关于殖民地的历史记忆。
    引自 0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2021-06-04 02:43:24 回应
  • 这是鸽舍、养鸽者和鸽子的共同命运。但它跟其他“违章搭建”的民居一起,成了都市景观中最卑贱、丑陋而富有生气的部分。
    引自 0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2021-06-04 02:43:59 回应
  • “魔都”的魔幻风格,就是上海的魅力所在。它发出了女妖塞王般的歌声,不倦地引诱着后现代游客的脆弱灵魂。
    引自 0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2021-06-04 02:46:21 回应
  • 上海在过去的若干个十年里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思潮与意识形态,这一直是上海的一部分。而保留下来的这些建筑物,也都成为当中的见证者。
    引自 0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2021-06-04 02:57:36 回应
  • 詹明信意识到在当今的政治、经济格局下,西方传统中产阶级主导的种理性和有秩序的“市民社会”正面临解体和崩溃,原有的阶级、阶层的划分和身份认同被模糊化了。东方城市这种将许多毫不相关的元素和人群并置、混合在一起的史无前例的方式,或许正是对西方社会模式的危机与缺失的一种补充。詹明信认为东方城市的街道总是有点内向,因此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外形轮廓而成为一个巨大的、无定形的、无法描述的容器。 詹明信进而认为这种空间将补充到美国城市的空间模式中,或者说,美国城市将不得不模仿日本或中国的城市。美国电影《银翼杀手》中构想的洛杉矶城市的面貌,混合了高楼大厦与街边售卖汤面与日本寿司的推点,操着混合了东西方词汇的世界语的亚裔小贩,以及街头广告的巨大屏幕上日本歌舞伎的形象,都视觉的真实上例证了詹明信的说法。
    引自 01-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2021-06-04 03:05:28 回应
  • 三种维度的归类

    类型:

    基础设施、日常建筑、标志建筑、隐喻建筑、历史建筑

    操作方式 组合形式:

    并置(共生与杂交)

    置换(植入与移除)

    演化(延续与错位)

    包装(符号化与面具化)

    规模:

    极小、小、中、大、极大

    自上而下抑或自下而上

    2021-06-04 03:16:29 回应
  • 05- 山景房
    在消费社会中,“能指”可以被用作销售时的噱头,描绘一种田园风光;而“所指”可以偏离它所该到达的“能指”,并制造出一种媚俗实体。
    引自 05- 山景房
    2021-06-04 03:33:05 回应

Oceanus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45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