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a对《人生的智慧》的笔记(1)

flora
flora (这个世界有这么多故事,我都想听)

读过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 书名: 人生的智慧
  • 作者: [德]叔本华
  • 副标题: 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 页数: 275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15-11
  • 第1页 all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人们仍然受到性欲的影响,或者受到这一魔鬼的摆布操纵,那么,性欲所造成的没完没了、花样繁多的烦恼。 要时刻记住人的生存大致说来是一种悲惨、可怜的宿命,它遭受难以胜数的灾祸和不幸的袭击。我们只需环顾四周就可以重温这种认识: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可看见人们为了这一悲惨、贫瘠和徒劳的生存而拼力挣扎和搏斗,饱受折磨。 在一般情况下,常人却把目前的事物状态或 者它们发展的方向视为恒久不变。这是因为一般人只看到效 果,但又不明白产生这些效果的原因,而正是原因包含着将来 变化的种子。但常人唯一看到的效果并不具备这些种子。 在运气的仁慈、恩惠面前,我们的一切功劳、业绩都是无足轻重、无能为力的。 格拉西安的话说得相当正确:“唯一能够取悦别人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裹以最傻呆的动物的外皮。” 性格是绝对无法改正的,因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一条内在的原则;根据这一条内在的原则,在相类似的处境之下,一个人只能永远做出同样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别的。 别人反倒会更加珍惜与我们的友谊。“不尊崇别人的人会 受到别人的尊崇”——这是一句绝妙的意大利谚语。但是,如果某一个人确实对我们很有价值,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一事实掩藏起来,犹如掩藏一桩罪行。 常人在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们娇惯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所以,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与这个人的自身相等,因为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 不可以允许自己产生这样的想法:事情本来可以有另外的一个结局;更加不可以设想我们本来可以阻止这一不幸的发生。因为这种想法只能加剧痛苦至难以忍受的程度,我们因此 也就是在折磨自己了。 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 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显而易见的牺牲;他们更不可能会主动寻求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 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 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只要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 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而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这样,生活流淌就像一条波澜不惊、漩涡不起的小溪。 未雨绸缪——无论这种绸缪准备是以何样的方式进行。为将来做详尽的计划首先必须要以得享天年作保证,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可以活至高龄。 友梅克就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写道:“我们对于幸福的过分期待毁坏了这世上的一切,毁坏的程度与我们做梦的程度相一致。谁要是摆脱了过分的期待,除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以外,不再奢望更多,那么,他就能够安然无恙地生活下去” 波拉图的教导:“没有什么人、事值得我们过分的操心。” 其实,没有痛苦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羡慕别人,但他们并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羡慕之情。所以,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够做到真正赞叹自己的人,不管他以何种方式做到这一点。只要别人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就行了。
    引自 all

    2013-09-27 09:32:02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