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上海(长宁卷) (1)
-
第12页 饮食
在热锅上架起的每一笼屉层里先铺好蒸笼布,开始倒一层米分在里面,有点蒸熟了就放入一层豆沙,在把米粉盖满豆沙后将红枣黑枣蜜枣摆上去,镶上玫瑰青丝红丝绿丝,适量地分布一些核桃肉瓜子肉糖冬瓜条在糕的面子上...

唐诗杂论 (10) 更多
-
第177页 英译太白诗
温飞卿只把一个一个的字排在那里,并不依着文法的规程替它们联络起来,好像新印象派的画家,把颜色一点一点的摆在布上,他的工作完了。画家让颜色和颜色自己去互相融洽,互相辉映——诗人也让字和字自己去互相融... -
第171页 杜甫
是年秋天太白确乎是在济南。当初他们两人是否同来的,我们不晓得;我们晓得他们此刻交情确是很亲密了,所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便是此时的情况。 -
第168页 杜甫
写到这里,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 -
第43页 贾岛
但为什么几乎每个朝代的末叶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宋末的四灵,明末的钟谭,以至清末的同光派,都是如此。 -
第41页 贾岛
如同一个三棱镜,毫无主见地准备接受并解析日光中各种层次的色调,无奈“世纪末”的云翳总不给他放晴,因此他最热闹的色调也不过“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和“柳转斜阳过水来”之类。常常是温馨与凄清糅合在... -
第40页 贾岛
于是他爱静、爱瘦、爱冷,也爱这些情调的象征——鹤、石、冰雪。黄昏与秋是传统诗人的时间与季候,但他爱深夜过于黄昏,爱冬过于秋。他甚至爱贫、病、丑和恐怖。他看不出“鹦鹉惊寒夜唤人”句一定比“山雨滴栖鹉... -
第37页 贾岛
这像是元和长庆间诗坛动态中的三个较有力的新趋势。这边老年的孟郊,正哼着他那沙涩而带芒刺感的五古,恶毒地咒骂世道人心,夹在咒骂声中的,是卢仝、刘叉的“插科打诨”和韩愈的宏亮的嗓音,向佛老挑衅。那边元... -
第35页 孟浩然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山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 -
第31页 孟浩然
王维画的孟浩然像...据张洎的题识说“虽轴尘缣古,尚可窥览。观右丞笔迹,穷极神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凤仪落落,凛然如生。” -
第28页 四杰
卢骆的歌行,是用铺张扬厉的赋法膨胀过了的乐府新曲,而乐府新曲又是宫体诗的一种新发展,所以卢骆实际上是宫体诗的改造者。他们都曾经是两京和成都市中的情薄子,他们的使命是以市井的放纵改造宫廷的堕落,以大...

现代生活的画家 (7) 更多
-
第97页 欧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和生平
整个可见的宇宙不过是个形象和符号的仓库,想象力给予它们位置和相应的价值;想象力应该消化和改变的是某种精神食粮。 -
第61页 车马
G先生...他到处寻找现实生活的短暂的、瞬间的美,寻找读者允许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特点。他常常是古怪的、狂暴的、过分的,但他总是充满诗意的,他知道如何把生命之酒的苦涩或醉人的滋味凝聚在他的画中。 -
第51页 赞化妆
至于说人为地吧眼圈涂黑,把两颊的上部捈上胭脂,尽管其使用出于统一原则,出于超越自然的需要,但效果却是为了满足一种完全相反的需要。红和黑代表着生命,一种超自然的、非常的生命,那个黑圈使目光更深邃更奇... -
第16页 现代生活的画家
煤气灯在落日的紫红上现出斑点 如画 -
第13页 艺术家,上等人,老百姓和儿童
圣奥古斯丁说:amabam amare, G先生则会心甘情愿地说:“我满怀激情地喜爱激情。” -
第10页 艺术家,上等人,老百姓和儿童
除了两三个无需指名的例外,应该说大部分艺术家都是些机灵的粗汉,纯粹的力工,乡下的聪明人,小村庄里的学者。 -
第3页 現代生活的畫家
人類關于美的觀念被銘刻在他的全部服飾中,是他的衣服又皺褶,或者挺括平直,使他的動作圓活,或者齊整,時間長了,甚至會滲透到他的面部的線條中去。
>
zoe的读书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