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V1.4.1对《政治秩序的起源》的笔记(9)
Showing V1.4.1 (Rebooting)
读过 政治秩序的起源
-
第19页 政治的必需
第一章描述了本书的缘起和要解释的核心问题:政治制度的发展是艰难而痛苦的,需要漫长的时间,并且在遇到危机时会轻易衰败。
发达国家的民众视政治制度为理所当然。这习惯可见证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善后计划,或善后计划的缺乏。美国政府似乎认为,萨达姆·侯赛因的独裁政权一倒台,伊拉克就会自动回复到预设的民主政府和市场经济。等到伊拉克的国家机构在疯狂的洗劫和内乱中轰然崩塌时,美国政府似乎感到由衷的惊讶。在阿富汗美国的目标遇上同样的挫折。十年努力和数千亿美元的投资,迄今没能培植出一个稳定合法的国家。 政治制度是必要的,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你“叫政府让开”后,市场经济和富裕不会魔术般出现,它们得依赖背后的产权、法治基本政治秩序。自由市场、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自发的“群众智慧”都是良好民主制的重要组件,但不能替代强大且等级分明的政府近几年来,经济学家有了广泛认同,“制度确实重要”。穷国之所以穷不是因为它们缺少资源,而是因为它们缺少有效的政治制度。 引自 政治的必需 -
第85页 利维坦降临
国家的诞生需要若干因素的汇合。
- 资源丰富(除了维持生活,仍有盈余):可以是自然的,更多时候源于农业的兴起和技术进步;
- 社会规模足够大,能维持初级的社会分工和执政精英;
- 环境的束缚;
- 值得放弃自由的强大动机(外部的武力威胁,宗教领袖的魅力权威)。
-
第111页 战争和中国国家的兴起
东周的中国,每一项制度革新都与战争的需求直接相连:
兵役制,军官继而推广至文官的官僚体系建设,土地改革,人口注册制度,非家族化的等级行政部门,统一的度量衡,更好的通信和基建……
-
第136页 政治衰败和家族政府的复辟
中国为何能在汉隋三百年的混乱后再次统一?
1. 中国国家制度早熟的现代化,使之成为社会中最强大的社会组织。即使中央国家崩溃了,其许多的继承者在各自的边界内仍尽量复制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2. 中国在秦汉时期所创造的除了强大国家,还有共同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价值观。
-
第148页 印度的弯路
印度没有经历漫长的战争,以开发非人格化的集权国家;权力没有集中于国王,而是平分在祭司和武士阶层中,他们互相依赖,以求生存(国王之存在是为了保护瓦尔纳制度,而不是反过来)。
印度虽然没有发展成像中国那样的现代国家,但发展出了限制国家权力和权威的法治雏形,这是中国所不具备的。
-
第235页 法治的起源
国王居然会与地方法庭进行纯市场性的竞争,并最终以较为公正(不偏向地方)的口碑获得压倒性的优势,进而使国王法庭成为事实上的全国性法律系统,然后才能在工作中建立起普通法这一法学基础,替代之前的惯例法。
-
第216页 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
西欧从家族至上的观念摆脱出来是因为教会的力量,而教会居然是出于纯经济的考量才这么做的——通过鼓励女性拥有自己的财产,或通过禁止纳妾破坏大家族遗产的传承等等,天主教会获得了巨大的捐赠增长,而财政上的成功又反过来促进了它的政治权力。
日耳曼、挪威、斯拉夫等等在部落皈依基督教后,仅仅数代之内其亲戚架构就濒于解散,转为更加现代,偏向个人的结构。
-
第262页 国家变为教会
法治的产生源于教会(不管是欧洲的天主教教会、中东的穆斯林教法还是印度的印度教传统)。
而西欧的教会获得了自治(格里高利开除亨利四世教籍,以及之后一系列叙任权斗争的胜利),大大促进了教会机构的发展,其机构和规则得以确立。
-
第378页 征税和代表权
光荣革命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使征税合法,从此以后,征税全凭同意。公众知道征税是为了更重要的目标,比如国防,而不是被浪费或是被贪污。纳税人支持英国接下来连续二十年接连不断的两场战争。
而专制法国的征税必须依赖强力,在同一时期征税从未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2%到15%,真正到手的往往更低(而英国最高将近30%)。同时,最负担得起征税的精英反而纷纷争取免税特权,这意味着最重的税赋被社会最弱成员担负——在路易十四过世的1715年,人口几乎是英国四倍的法国财政破产。
在之后,英国政府还被允许在透明的公共债务市场上借贷资金,使得国家愈加壮大。
Showing V1.4.1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93条 )
- 阿拉伯的劳伦斯
- 1
- 阿莱夫
- 1
- 克苏鲁神话Ⅱ
- 1
- 命运攸关的抉择
- 1
- 赖声川的创意学
- 2
- 邻里东京
- 1
- 妙趣横生博弈论
- 1
- 失控
- 3
- 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
- 7
- 裸猿
- 1
- 乡土中国
- 1
- 代码整洁之道
- 2
-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
- 1
- 编译原理
- 1
- 理性乐观派
- 1
- 字体故事
- 1
- 关键设计报告
- 5
- 攝影師之眼
- 1
- 认知与设计
- 7
- 问卷设计手册
- 6
- 字体设计
- 1
- 人造恐慌
- 1
- 比文较字
- 3
- 设计模式
- 2
- 世界中心的貧民窟
- 3
-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
- 2
- 热新闻的冷思考
- 4
- 第三种黑猩猩
- 3
- 来自新世界 (上下)
- 2
- 自我
- 11
- 意识探秘
- 1
- 我想陪你去麦加
- 1
- 中国哲学简史
- 1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中文版)
- 2
- 设计中的设计
- 1
- 永不拓宽的街道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