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V1.4.1对《比文较字》的笔记(3)

Showing V1.4.1
Showing V1.4.1 (Rebooting)

读过 比文较字

比文较字
  • 书名: 比文较字
  • 作者: 顾欣
  • 副标题: 图说中西文字源流
  • 页数: 146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09-5
  • 第78页 楷书
    楷书的出现也与纸张的发明有直接联系。楷书在纸上书写比在木简上书写要更为流畅,因此文字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
    引自 楷书

    前面看到罗马方书体的时候就觉得这货绝对和书写工具有关系,用毛笔书写的中文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字体,那严谨的字体骨架和衬线,只能是芦苇笔或鹅毛笔写成。相对的,在那个时候中文就出现了草书的门类,这种大开大合怕是使用鹅毛笔的西方人难以想象的。 进一步,如果用芦苇笔书写篆体,用毛笔书写罗马字母,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2015-04-30 18:16:04 回应
  • 第98页 纺织体
    纺织体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便是字形中折断的线条,它们让人联想到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顶,而如游戏般相互转换的粗细笔画也同样富有特色。这两个特征都有赖于鹅毛笔,它替代了植物形成的芦苇笔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
    引自 纺织体

    这段与前面说的一样,都是书写工具及载体对文字本身的影响。

    2015-04-30 18:44:01 回应
  • 第102页 宋体
    宋体文字形态特征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大多数汉字的横笔画多于竖笔画,在方块字的框架下势必横笔细、竖笔粗; 二是雕版印刷时,人们顺着木制雕版的纹理走向很容易就刻出较细的横笔,而竖笔的走向与木材纹理相冲,在雕刻时容易断裂,因此需要把竖笔画刻得更粗一些,以保持雕版文字的稳固性。
    引自 宋体

    到这里又有了新的情况:文字的字形在书写媒介之外,还受到了印刷媒介的影响!

    2015-04-30 18:54:41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