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试读:搜索成为人工智能?

Google公司的第一位雇员克雷格·希尔维斯通俏皮地说:“我希望看到搜索引擎变成《星球大战》里那些计算机。你跟它们讲话,它们就明白你问的是什么。” 希尔维斯通是Google另类文化的代表人物,说话慢声细语,不过,他可不是在开玩笑。几乎在每一场关于搜索的前景的讨论中,都能够听到搜索有朝一日会变得像人一样聪明这样的论调。当被问起他将如何描述他们公司的搜索服务时,Ask Jeeves公司的总经理保罗·加  迪回答道:“就像《星球大战》里的机器人,我们知道你一切可能的需求。” 但是我们要如何实现它呢?只有能够像作为读者的你理解目前这个句子那样理解一个请求的搜索工具时,才能够被称为智能化搜索。至少人们期待如此。现在正在经营咨询事业曾获得麦克阿瑟奖的天才电脑工程师丹尼·希利斯说道:“我的问题并非找到一样东西,而是理解它。”他接着说,只有当搜索引擎能够像指导学生的专家一样理解一个人真正想找什么,并且引导他理解这个东西的时候,才真正解决了搜索理解问题。他总结道:“搜索显然是孕育智能的温床,而智能正在这温床中发芽。” 希利斯认为搜索的前景更多地同理解联系在一起,而不再是单纯找到什么。但是,一台机器真的可以了解你想要找什么吗?解答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通过图灵(Turing)测试,这也许就是计算机处理的最高理想。 何为图灵测试?它是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于1950年在一篇开创性的论文中提出的。这篇文章中,图灵提出了一个模型,用于测试一台机器是否是智能的。学术界对这种测试本身及其具体的操作规程一直争论不休,不过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它大致的工作原理。我们先将一台问答器与一台机器和一个人分别连接起来。提问者并不知道哪端连着机器,哪端连着人。这名提问者要通过向两者提问来判断哪个是机器,哪个是人。如果一台机器可以骗过提问者,使其相信自己是人类,那么它就通过了图灵测试,可以被认为是具有智能的。 图灵曾经预言,到2000年,计算机就能变得足够聪明,具备严肃挑战图灵测试的实力。人们确实在认真和努力地尝试通过图灵测试了,但是迄今为止,即使是计算机领域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也都没有成功地通过这个测试。1990年,一位有钱的怪人—休·罗纳出资100万美元以及一枚金牌来奖励第一个通过这项测试的计算机。每一年,人工智能公司争先恐后地来争夺这笔奖金,然而,哪一年也没有人能把这笔钱带回家。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多,不过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人们分析这个问题的思路是错误的。目前,参赛者们的重点都放在个体机器人研究上,他们将数百万种可能的问题回答序列编入这台机器人的程序中,希望它可以为每个可能的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答案。这类尝试中最负盛名的成果是“Cyc”—源于“百科全书”(encyclopedia),发音很像psych。它是人工智能先驱道格·莱纳特毕生努力的结果。Cyc将成千上万条常识性的原则编入程序,这些原则包括山脉先上升后下降,山谷位于山头或山脉之间等常识。然后,它在这些简单的原则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坚固的模型。Cyc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最致命性的问题。丝毫不令人惊讶,Cyc设计的参与者,斯里尼贾·斯里尼瓦桑成为了雅虎最早的雇员之一,并几乎从一开始就管理雅虎的以网页目录为基础的搜索产品。 目前所有单个组织的蛮干都失败了,而且它们将来成功的希望也非常渺茫,而搜索更有可能被智能化。通过巧妙地利用各种算法,开发和整合网络上业已存在的智能,也就是由数以百万计的程序处理、话语、行为以及链接这个构成网络的基石汇聚而成的人类意图数据库。归根结底,这是Google起步的方式。如果真有一家公司能够宣称自己发明了智能化的搜索引擎,这家公司就是Google。 希尔维斯通告诉我:“Google同其他各家搜索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话,搜索引擎是否必须达到人类的理解水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世界需要什么?任何一家能全方位解答好这个问题的公司,可以揭开市场营销、商业运作,甚至是人类文明领域的众多未解之谜。在过去的几年中,Google似乎就建立起了这样一家公司。  

>

搜
作者: (美)约翰·巴特利
isbn: 7508605667
书名:
页数: 290
译者: 张岩, 魏平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
装帧: 简裝本
又名: The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