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与富士康》试读:毅力、傻劲和智慧

为什么鸿海能够成功?它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者有什么可借鉴之处?郭台铭自己也有一些告诫。 有一次,郭台铭带台湾模具公会到新加坡参加亚洲模协大会,新加坡劳工部长请吃饭,向郭台铭问起台湾中小企业为什么会这么强?为什么新加坡的中小企业都辅助不起来?郭台铭说:“因为新加坡政府太好了。这就好像一个小孩,一岁的时候就要吃奶,三岁以后除吃奶外还要吃维生素,一切的生长过程都由父母照顾保护,没有机会受到刮风下雨的锻炼。新加坡的工业好像机场旁的两排大树,都是从马来西亚深山里运来移植的,没有向下扎根。新加坡没有台风,没有地震,要不然那两排树早就倒了。” 郭台铭说,台湾中小企业要成长,一定要先有个磨炼的环境。第一,政府效率一定很差,没有辅导,只有找麻烦;第二,没有金融资源,只有退票坐牢;第三,政府把所有资源都用来照顾大企业、国营企业;第四,护照在海外没有用。 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小企业如何靠自己的力量打拼壮大?郭台铭讲了三点:毅力、傻劲和智慧。对此,《数位时代》杂志的张殿文先生对郭台铭的观点进行了总结: 毅力:经营企业,许多外在环境因素变化得太快太大,以自己有限的经历和能力要应付日常各种变化,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中小企业所能够控制的资源相当有限,幕僚群也有限,本身的基础相当薄弱,因此,面对外界信息与经济情况的变化,经营者必须随时有能力去应付、接受这些突如其来的冲击,所以郭台铭认为“创业者”一定要具备坚强的毅力。 傻劲:郭台铭说:“一个工厂,既然已经投资下去了,就算是花一生的精力去经营,也未必能保证经营得好或经营成功,更不是说公司经营者做到什么时候,或是公司的技术达到什么水平就算完成,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明而不断改进和成长的。所以,我敢说,一家公司一辈子是改善不完的,经营者必须有继续经营的执著观念。” 智慧:一定要智慧,而不是只有聪明。郭台铭将“聪明”和“智慧”细分,“聪明”是比“智慧”小的一项,每个人都有“聪明”,但不一定有智慧。聪明是说一个人做事情的反应很敏捷、很快,也具备相当程度的掌控力,可是所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又是另一回事。而“智慧”则是指具有正确分析判断问题的一种“能力”,做应该做的事。所以,一个创业者要具备能够正确分析事理的智慧。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雄心勃勃的郭台铭,能按捺自己20年,这正是他的大志向、大胸怀、大气魄之处。 郭台铭认为,做企业就像练武功,要从扎马步、站木桩开始打基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日日苦练。练功还要找个僻静的地方,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时,闭目打坐。只有练上多年,才能练成一身功夫行走江湖。练武不仅要吃苦,更要耐得住寂寞,磨炼心志。如果心不平静,总想出去试试身手,是非吃亏不可的。 台湾的中小企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比大陆早了30年,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台湾的背景是岛内未全面发展重工业,而以出口导向为发展策略,生产流程则以加工装配为主。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佳,处理困难的韧性强;充分运用人际网络关系,满足资金需求及情报汇集;精于把握机会、分散风险;弹性及有机式组织;冒险犯难,勇于开拓市场。这些特点与大陆中小企业有不少相同之处。 台湾中小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土地成本上涨,贷款融资极为困难,研发能力薄弱。 台湾《数位时代》杂志张殿文先生研究鸿海生存成长之道,认为其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策略一:努力加上意志力,投入所有资源,不是大的成功就是大的失败。具体的做法,就是不断地投资设备。 策略二:创造性地模仿,攻击竞争者最薄弱之处。具体做法,以低价多样产品取代进口产品。 策略三:寻找避免被挑战的位置,确保产业生态位置。产品选择从电视机旋钮改做电子游戏机电脑配件。 策略四:设定价格,创造效用,为顾客增加更多的价值,改变产品或市场性格。具体的做法,发展模具技术,确定重点客户。 反观大陆中小企业的发展坎坷颇多,这种坎坷主要来自定性不够,往往急躁冒进、急功近利。主要表现是:在发展战略上,热衷于资本运作,在实力不够和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实行多元化;在竞争策略上,往往重视抓机会、抓机遇,而不愿在产品和管理上下笨工夫;在经营环节上,重规模生产,轻品牌塑造;在营销环节上,高度迷恋广告战和频繁地进行价格战;在资源配置上,以终端取胜,把宝全部押在市场销售上;在研发环节上,舍不得投入,以致缺乏核心技术等等。最终因为一个决策失误导致企业失败,或者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长期发展。

>郭台铭与富士康

郭台铭与富士康
作者: 徐明天
isbn: 7508609638
书名: 郭台铭与富士康
页数: 300
定价: 39.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7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