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印红楼之传国玉玺传》试读:妙玉与宝玉的关系

(五) 妙玉与宝玉的关系 《石头记》中除了上面妙玉用"绿玉斗"勾引宝玉之外,还有两处描写她与宝玉的关系。 1. "访妙玉乞红梅" 第五十回,宝玉作诗落第,被罚去栊翠庵向妙玉讨要红梅,并作诗一首。 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说:"是。"一面命丫鬟将一个美女耸肩瓶拿来,贮了水准备插梅,因又笑道:"回来该咏红梅了。"……湘云道:"命他就作'访妙玉乞红梅',岂不有趣?"众人听了,都说有趣。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欣欣掮了一枝红梅进来。众丫鬟忙已接过,插入瓶内。 这里的所谓"访妙玉乞红梅",究其实,是指宋恭帝写"梅花诗"一事。宋恭帝"梅花诗"云:"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其故国之思,即怀念南宋之情,跃然纸上。说直白点,宋恭帝仍在怀念"宝玉"这枚代表皇权的传国玉玺。宋恭帝野心一露,便被蒙元发配西藏,正所谓"为权势不容"也。宋恭帝以出家保得一命,与妙玉的身世完全吻合。 宝玉的诗为:"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与宋恭帝的"梅花诗"对看,这里转换了一下角度,将宋恭帝思念故国,变为了故国的"宝玉"去访妙玉,黛玉还解释说:"有了人反不得了。"为什么呢?心事不可外泄也,同时也点明宋恭帝的"梅花诗"是为故国的"宝玉"而作。而当大家正要评论这首诗时,贾母又来了…… 2.偷投帖子贺宝玉寿辰 第六十三回: 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吃茶,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因说道:"你们这随便混压东西也不好。"袭人晴雯等忙问:"又怎么了,谁又有了不是了?"宝玉指道:"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那位的样子忘记了收的。"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庚辰双行夹批:帖文亦蹈俗套之□。】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忙问:"这是谁接了来的?也不告诉。"袭人晴雯等见了这般,不知当是那个要紧的人来的帖子,忙一齐问:"昨儿谁接下了一个帖子?"四儿忙飞跑进来,笑说:"昨儿妙玉并没亲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我就搁在那里,谁知一顿酒就忘了。" 妙玉一刻也没忘了宝玉,也就是说宋恭帝还惦记着皇权。但这里还道出了一个更大的秘密,后面再详解。 妙玉脱胎于宋恭帝赵显,代表大宋。邢岫烟给她的评语最为贴切:"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妙玉","瞄玉"也;"妙玉",更是宋朝之传国"妙玉"也。所以,妙玉,大宋玉玺也,但大宋正是亡于宋恭帝赵显,那么代表出家后的宋恭帝的妙玉,乃从传国玉玺上被蒙元给崩掉的大宋"玉角"也,这也是妙玉"瞄玉"的原因。 关于妙玉的"红楼曲"之"世难容",其中"你道是啖肉食腥膻"一句,指宋恭帝降元;"啖肉食腥膻"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腥膻",指羊肉的臊味,这里代指蒙元。其它句子对照上面的解读看,一目了然,不赘言。

>石头印红楼之传国玉玺传

石头印红楼之传国玉玺传
作者: 逗红轩
isbn: 7807136022
书名: 石头印红楼之传国玉玺传
页数: 298
定价: 25.00元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