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决定成败》试读:从“毒药”到“营养品”

   我个人在十多年前经历的一件事情,使社交商概念作为一个行为学的命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我曾经在为一所大学开办的扩展培训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项目中教授管理课程。这个培训项目要在连续五周的周末进行,培训时间为每星期五晚上和每星期六全天。所有接受培训的经理人都要参加。     在第一堂培训课上,我将自我评估调查问卷引入了课堂,问卷是我草拟的,目的在于描画出那些导致相互疏远、冲突和敌意的行为,并将其与那些引发心领神会、理解和合作的行为进行比较。期间,我还引入了“毒害性行为”和“滋养性行为”的比喻,以便接受培训的人对两种行为进行对比。 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就其定义而言,“毒害性行为”,是指那些会导致其他人自觉无用、无能、恐惧、愤怒、挫败或者有罪的行为。“滋养性行为”,则是让他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有能力、被人所爱、受人尊重以及感激的行为。拥有高社交商的人——那些对社交情境有清楚的认知,同时,其行为主要是“滋养性行为”的人——对他人富有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对此,那则古老的表述可能更为恰切——他们拥有“磁石般的人格”。而社交商低下的人——那些其行为主要是“毒害性行为”的人——则会与人疏离、拒人千里之外。   参加培训的经理人要在课堂上填写调查问卷,并为各种行为打分。大部分人认为,弄清自己的行为特征非常有用,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据此检视自己的行为。在接下来的培训课上,一位经理把自己刚刚经历的一件事告诉了大家:   我手下有一位很特别的员工,他与其他人的几乎所有互动行为,总是“毒性大发”。我曾经申请过很多次,一定要解雇他。我拿他简直毫无办法,直到现在也是。  上星期一,参加完我们在周末进行的培训以后,我让他到我办公室,和我一起坐下来,并把我们的那个调查问卷拿给他看。当时,我只是说,“我正参加一个管理培训,老师发给了我们一份调查问卷,我觉得这份问卷很有意思,所以,想让你也看看。”   当他阅读毒害性行为和滋养性行为的名录时,我坐在那里没说一句话。他看完以后,抬头看着我。之后,说:“这说的就是我,不是吗?所有的毒害性行为与我一直以来的行为简直如出一辙。可我从来也没这么想过。”   我只跟他说了一句话:“或许,有些事情你应该想想了。”   真的,在我的生活经历中,从来也没见过哪个人的行为改变得如此之快。第二天,他就从牢骚满腹的样子,一下子变得乐于助人、关心体恤他人,甚至对人非常友善了。他的同事总是不断问我,“你给他施了什么魔法?你给他注射什么东西了吗?你是不是带他去看过心理医生了?他怎么一下子就变成魅力先生了!”   自那个小插曲以后,很多次的经历让我确信,造成人们社交商低下的最主导原因,就是洞察力的缺失。“有毒的人”常常受到自己性格缺陷的“蛊惑”,以至于他们就是看不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所带来的影响。他们需要得到帮助,以便明了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要让他们获得这样的洞察力,要弥补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能力缺失,我们需要借助社交商模型。  

>社交决定成败

社交决定成败
作者: 阿尔布瑞契特
isbn: 750046584X
书名: 社交决定成败
页数: 238
定价: 36.00元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