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试读:进兵安藏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自京出发,行兵宁夏。此行主要目的是剿灭噶尔丹,同时乘便对青海和西藏起到威慑作用。出发的第三日,即二月初八日,接到理藩院主事保住从西藏回至庄浪(今甘肃永登)发来之奏疏,得知第巴接到康熙帝先已发出的谕旨,诚惶诚恐,态度恭顺,上谕四事,逐条应允。
康熙帝嘱咐保住:此次进藏,对第巴态度:“宜加和婉。授敕毕,尔等仍前作礼进币。”并令保住转告第巴说:“皇上统领大兵,已临宁夏,因前事四款,尔皆遵旨,皇上大悦,故不进兵。”(《清圣祖实录》卷一八一)总之,在处理第巴问题上,康熙帝恩威并施,策略灵活。
康熙帝宽宥第巴的正确政策,促进了青海问题的顺利解决。最初青海诸台吉听说皇帝亲自出师宁夏,尽皆震动,移营而去。后得知第巴效忠朝廷,皇帝宽宥其罪,遂解除疑虑,纷纷求见,请求归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在保和殿接见来朝的顾实汗之子青海扎什巴图尔台吉等,盛情款待,充分肯定顾实汗和扎什巴图尔对清廷的忠诚。十二月,皇帝阅兵玉泉山,特邀扎什巴图尔往观,以使其亲睹天朝兵威。次年正月,诏封扎什巴图尔台吉为亲王,分别封其他台吉为贝勒、贝子,并令随驾巡游五台山。尔后,赏赐马驼,派官护送返回青海。
拉藏汗执杀桑结嘉措之后,桑结的余党逃到了天山伊犁,鼓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进取西藏。策妄阿拉布坦一面暗中做侵藏准备,一面与拉藏汗结为儿女亲家,以减少拉藏汗的疑虑。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以护送拉藏汗之子夫妇回藏为名,派策零敦多布率领6000骑兵,为免清廷注意,绕道荒凉地区,向西藏进发。经过长途跋涉,准噶尔大军攻陷拉萨,杀害拉藏汗,控制了西藏,拘禁达赖和班禅(《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准噶尔军原想乘胜打到青海,抢劫里塘人噶桑嘉措,进一步控制黄教;但被清军及时发现,并予击溃,使策妄阿拉布坦的野心未能得逞。
康熙帝为安定西藏,先后两次用兵:
第一次进兵。先是,策妄阿拉布坦派军已侵入西藏,并在西藏大行屠杀,抢劫财物,非黄教寺院被毁坏的有五百多所。清廷接到奏报后,于康熙帝五十七年(1718年)五月,派侍卫色楞统率大军入藏,征剿准噶尔部。准噶尔兵自色楞等入藏之日,即佯败佯退,诱其深入,精兵设伏,等待时机。色楞有勇无谋,轻敌冒进,不知敌情,不适气候,遭遇伏兵,突围不成,相持月余,弹尽粮绝,于九月中全军覆没,色楞等阵亡(魏源《圣武记》卷五)。这次因轻敌而失败,为清军再次进藏,提供教训。
立于拉萨的康熙帝平定西藏御碑
第二次进兵。清军败报传到北京,满朝上下,大为惊震。怎么办?朝臣多不主张用兵。“王大臣惩前败,亦皆言藏地险远,不宜进兵,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滇、蜀,苟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西藏通览》,转引自牙含章《达拉喇嘛传》)。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正月,康熙帝不顾一些人的反对,毅然决定:派皇十四子胤祯(后改名允)为抚远大将军王,统率三路兵马,动员号称三十六万之众,进军青海,指向西藏,希望一举解决西藏问题。清军兵锋强盛,准噶尔军势大衰,加上藏人对准部残虐的不满——“父子分散,夫妇离别,掳掠诸物,以致冻馁”,策妄阿拉布坦所遣将领策零敦多布等力竭势穷,仅余数百人,狼狈逃回伊犁。拉萨僧俗欢迎清军的到来——“男女老幼,襁负来迎。见我大兵,群拥环绕,鼓奏各种乐器”(《清圣祖实录》卷二九一)。清军平定西藏的动乱,并护送被认为是真达赖的噶桑嘉措,从青海入藏坐床;满汉大臣、蒙古各部首领、西藏黄教上层喇嘛、贵族,齐集布达拉宫,为六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这也解决了达赖化身转世承袭的问题。
西藏问题,极为复杂。西藏内部黄教与红教、达赖与第巴、达赖与班禅,外部西藏与新疆、西藏与青海、西藏与外蒙等,问题交织,盘根错节。康熙帝对西藏问题的解决,统筹兼顾,恩威并施,卓有成效,开拓局面:
其一,喀尔喀蒙古归顺。康熙帝通过多伦会盟等措施,又给喀尔喀蒙古王公封爵,稳定了喀尔喀蒙古社会秩序。
其二,平定噶尔丹之乱。消灭噶尔丹,使清朝在天山以西、以北,扩大与巩固了边疆管理,廓清了西藏同厄鲁特的关系。
其三,平定了三藩之乱。在西南地区,平定叛乱,加强中央集权,并为解决西藏问题,打开通道,准备条件。
其四,显示出高明策略。康熙帝依据时势变化,及时册封噶桑嘉措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派满、蒙、汉、藏官兵护送其入藏,蒙藏僧俗普遍相望(《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五)。他还善于处理准噶尔、喀尔喀和西藏的关系。一位西方人评论道:“中国皇帝在获取西藏人同情、离间他们同准噶尔人的关系这一着上,显露出他的明智。”(《清代西人见闻录》)
布达拉宫供奉的康熙帝长生禄位牌
其五,对西藏政策正确。康熙中期,尊崇、册封达赖喇嘛,册封四大活佛;康熙末年,康熙帝两度派兵讨准保藏,强化对西藏的管理权。康熙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督理政务,驻扎军队、巩固边防,册封班禅、稳定局面,后以“金瓶掣签”制度认定继任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转世”灵童、《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颁布等大事,都是在康熙帝所建立基础上逐步完成的。没有康熙帝对青海、新疆、喀尔喀、西藏地区的这些有益耕耘,就没有雍正、乾隆两朝对西藏管理结下的硕果。因此,清代中央对西藏统治权的确定与加强,康熙帝确实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附录一:一至七世达赖世系
一世达赖根敦朱巴(1391~1474年),二世达赖根敦嘉措(1475~1542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1543~1588年),四世达赖云丹嘉措(1589~1616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1617~1682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6年),七世达赖噶桑嘉措(1708~1757年)。(牙含章《达赖喇嘛传》)
附录二:蒙古和硕特部顾实汗位世系
顾实汗死(顺治十一年),其子丹增多吉继承汗位,是为达颜汗;达颜汗死(康熙七年),其子丹增达赖继承汗位,是为达赖汗;达赖汗死(康熙四十年),其子拉藏汗继位,是为拉藏汗。
>康熙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