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试读:自序:一千个字,多大点事?

   我要解读《千字文》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极度自卑,二是自找苦吃。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愚蠢的人,属于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那种,活了三十多年,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人家都大步流星奔小康去了,我还在温饱线上傻站着看热闹。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世界上一切灾难都起源于人不肯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认真贯彻执行帕斯卡尔先生的讲话精神,将出行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想真正成为一棵呆在房间里的芦苇,但是如果没有了思想,我就成了一个植物人了,怎么办呢?我准备解读《千字文》,来表明自己还有思想。    作为一个业余写手,跟人家职业作家根本没法比。工作很辛苦,俗务没边际,生活总是先牢牢地揪着你的衣领子,然后把各种各样的难题摆在你的面前。在开始解读《千字文》前,我已经被生活挤兑得满头是包了,现在又给自己找了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真是自找苦吃啊!不过,对于一个习惯了吃黄连的人来说,再加一点熊胆又能如何?    《千字文》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作者周兴嗣是一名古代公务员,他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进行排列组合,居然鼓捣出了这样一篇音韵谐美、朗朗上口的四言长诗,更难得的是,你从这一千个字中,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完整轮廓,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袖珍的百科全书了。    这样一篇主题清晰、内容丰富、篇幅简洁、词藻华丽的好文章,现代人有几个从头到尾读过一遍?本人不才,曾经在《千字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夫,最终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为什么会忘呢?一是因为智商低忘性大,二是因为根本就没看太懂。为了彻底弄懂它,我决定一边学习,一边写心得,一边在天涯社区论坛上贴,就这样,一个“三边工程”新鲜出炉了。    开工之前,我要先给自己注册个网名,谁知道但凡我想到的网名,网站都会提示“该用户名已被使用”,最后没脾气了,只好随便注册了个“望于江湖”。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庄子》原文有“忘于江湖”一说,我想注册的就是这个,但是已经被占用了,只好改“忘”为“望”。在此说明,为的是避免误导读者。    由于业余时间太少,我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才解读了一小部分,承蒙网友错爱,不断顶贴,并被一些论坛转载,极大地打压了我的自卑心理,鼓舞了我坚持下去的斗志。    基本上,我是本着“信马由缰、东扯葫芦西扯叶、吃冰棍儿拉冰棍儿——顽固不化”的原则,随想随写、打哪儿指哪儿、追根溯源,把重点放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上。否则,一千五百年前的文章,别说一千个字了,就是十个字也没人愿意看。    胡说这么多,已经一千多字了。不就一千个字嘛,多大个事啊?但是按照现在的写法和速度,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千字文》里的这一千个字,全部解读完毕,大概需要近百万字和三年多的时间!我能完成吗?我能坚持下去吗?我在追问自己——有追问这工夫,又写出百万分之一了,还是别问了,眼是懒蛋,手是好汉,抓紧时间慢慢写吧。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
作者: 望于江湖
副标题: 下班读读千字文
isbn: 7508612078
书名: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
页数: 262
定价: 26.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