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凡倾听》试读:解"甲"归来--张艺谋、周杰伦专访
张艺谋、周杰伦,他们一个是国际影坛炙手可热的金牌大导演、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一个是华语流行歌坛的小天王,他们的合作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他们职业不同,年龄相差又很大,但都是备受关注的"钻石王老五",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爱情观、婚姻观?他们又将选择什么样的女性,与之共度人生之船呢?
曹:今天,艺谋导演和杰伦都分别从纽约和台北赶过来,导演是在纽约参加《秦始皇》的首演,你给我们说说。
张:昨天晚上首演了,我觉得非常成功,一共是九场嘛,原创歌剧九场票全部卖光,他们说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昨天演完我们上台谢幕,所有观众都没有走,大概有四五次,一直不断地谢幕,最有意思的是最后那个幕一落下来,台上从多明戈开始,所有演员都齐声尖叫,然后就搂在一块,大家都很激动,因为毕竟用了很长的时间创作。你也能看出来,在美国主流社会它也完全是一个精品嘛,歌剧,代表主流社会的上层建筑的艺术。他们对中国的歌剧,中国的题材,中国的故事很感兴趣。
曹:杰伦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前,特别受关注的一首歌就是《千里之外》,这是你跟过去相比第一次唱得特别清楚的那一种,而且还特别请了费玉清。为什么会请费玉清?
周:怎么说呢,爸爸妈妈都挺喜欢听他的歌,一方面是他一直坚持唱中国风,我觉得他是中国风的翘楚。另外一方面是孝顺,找他合唱,妈妈就可以看到他了。
曹:你们两位都是搞艺术的,一个拍电影,一个写音乐,应该对世界上所有的美有一双自己特别发现的眼睛。张导您看看,到上海,你觉得上海女孩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张:我觉得上海女孩比较时尚,她们的穿着打扮是领先于其他地方的,特别有味道。
曹:杰伦呢?
周:怎么说呢,我没有认识的。
张:他不会跟你说。
周:我没有认识的,倒是希望有机会可以认识。
曹:那你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吗?
周:我就觉得讲话真甜,就是比较不会去攻击你,比较不会去批评你,懂得欣赏。我很喜欢。
曹:你们两位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年龄又相差很大,但是你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得找一个你们共同的特点,都属于人们经常说的"钻石王老五"。
张:王老五是指上了岁数的吧。
曹:都是"钻石王老五",都属于是还没有对象的那种。杰伦一直说在感情上自己处于一个幼稚阶段,为什么这么说?
周:所谓的幼稚,我觉得人一谈恋爱就变得幼稚,怎么说呢,可能比较天真,我觉得爱情都是很单纯的很美好的。我现在觉得反而回到学生时代读书的时候,那种恋爱会比较快乐,没有别人来追逐你,不会有人想要来偷窥,不会想要看你们去哪里玩,去哪里吃东西,去哪个餐厅,就是觉得比较自在一点。但是现在谈恋爱就不一样了。
张:现在我就觉得你谈恋爱就很麻烦,还没谈呢,你刚刚想怎么样,就被说得乱七八糟了。
曹:我觉得甚至说是你不想怎么样,只要跟一个女孩在一起喝个茶,就麻烦,说不清楚了。
周:对对。
曹:我看呢,有时候你在台北,如果出门的话,经常有好多狗仔跟着你,有一次你特别生气,然后就下车跟他们争论起来了。
周:对,特别生气,比较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张:好像就是天天在家门口等着啊。
周:对,在门口等,有时候没等到我,就等我妈。很麻烦。
张:你是跑不了的。
曹:导演有这方面的困惑吗?
张:我还真没想过这件事。我比较同情他,我觉得大家对他的这方面特别关注。对我吧,可能大伙觉得都已经没必要关心这方面的事了。
曹:是真的吗?
张:我觉得最好是这个样子的。
曹:你离开中国已经四十多天了,你不知道,最近网上有关你的一条新闻,这两天特别火爆。
张:是吗?
曹:网上说您要跟你的前妻肖华复婚,听说过这个消息没有?
张:好像我回来才听说的。我觉得也不知道从哪传出来的,我自己都不知道。
曹:你们俩在回答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说对女性的审美观,我觉得你们俩都差不多,就是希望喜欢或看到一个小鸟依人样的女孩,为什么呢?
张:我那天是跟着杰伦说的。
周:是,在新闻发布会上面。
张:我那天跟着他说的,但是原则上,我觉得女性嘛,总是要温柔一点,男人没有的才是女性有的,如果一个女性具备男人所有的素质,我觉得就是等于你的一张相片了,我觉得就没意思了。女性应该是具备男人所没有的素质或者说男人不突出的性格。
曹:互补。
张:对,这才是互补,阴阳是个互补嘛。
曹:那杰伦呢?
周:其实孝顺最重要。我觉得如果是女孩子孝顺的话,我会很喜欢这个女生。
曹:是不是因为觉得爸爸妈妈在你很小的时候离异,然后妈妈把你从小这么拉扯大,特别的不容易。
周:对,特别不容易,所以我觉得亲情这一方面真的是非常重要。我觉得比友情更重要,比爱情也更重要。现在父母亲一直在照顾自己的小孩,但是哪一天,小孩长大了,为了爱情就不要父母,现在的年轻人有一些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个女孩她懂事、她听话、她孝顺,那她会吸引到我。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张艺谋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在这部电影中,他又一次关注女性的苦难命运,又一次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曹:我去看了这个电影,觉得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刚开场的时候这么多的后宫宫女晨起的那个场景,你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张:因为我们在结构完剧本之后,突然发现这个故事很特殊,它全部发生在后宫。好象我印象中中国还没有一部古装题材的电影全部发生在后宫,总是有点上朝啊、阅奏折啊等等那些事。我们就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就想一开场就突出这样一个氛围,就是迎接大王回来这样一个氛围。那我就想后宫佳丽三千,那是最低的一个数字,我看后宫佳丽得超过三万,那么多人。那么你想,古代人梳头啊都很麻烦,
曹:自己一个人肯定完成不了。
张:所以我们就自己编的,就像我们的甲队乙队,甲方乙方,互相换位,古人梳头恐怕也得这样子。你想如果要是有一万宫女,你有多少人梳头?我们拍这一个场景,群众演员梳头,从早上4点开始梳,到中午12点才能给弄好。就几百个头,就这都要出动二三十个化装师,那我想当年肯定是我给你梳,你给我梳,这样快呀。所以就发明了那种换位梳头法。
曹:完全靠你的想象设计出来的?
张:对,我觉得那样是切实可行的。
曹:而且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那个人腿马腿相互交替,据说这些场景把老外给看晕了。
张:血脉喷张吧。人腿和马腿,你这总结得有意思,我还真没这么想过。
曹:而且宫女穿的都是特别有唐朝风格的衣服,所以人家用八个字形容"大腿林立,波涛汹涌",
张:是吗,但是我觉得也还是尊重历史史实的一个反映吧。因为我们人人都知道唐朝是以丰满为美的,人人都知道唐朝很开放,衣着也很开放,以往的影视作品中这方面也给我们留了一个空间,所以我们就做得比较极致一点。我在纽约和洛杉矶都有试映,有很多内部试映会,老外都问我这个问题,你们那个服装是这样的吗?那时候女孩是这么漂亮吗?
曹: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中国人是很封闭的、很封建的。
张:对,他觉得很保守,他觉得过去总是这样。趁此机会我就给他们讲唐代,盛唐三百年,给他讲唐朝当年的文化和经济的繁荣程度,那他就记住了。你要没有这样一些镜头,你跟他讲中国历史他未必记得住。
曹:那你这么多的宫女都是上哪找的,我觉得都长得姿色尚可,而且身材都差不多。杰伦看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这幕挺好看的?
张:当然,主要是我们副导演能干。他们第一是从艺术院校学生当中去找,也很谢谢那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跑龙套,报酬也不多。第二个就是社会上招,筛选,然后训练。
曹:你在这个戏中还有一个情节,也是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大王这个药浴,我就想起过去你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捶腿的那个细节。杰伦你知道吗,后来据说有人在中国香港根据捶腿这个情节开了一家店。
周:真的吗?
张:那后来卖钱了吗?
曹:卖钱了,没跟你分账?我觉得这个场景给大家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因为吃药这个场景一直贯穿始终。过去《雷雨》这戏中反映喝药也是很重要的一场戏。
张:其实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的帝王都重视养身之道,非常重视,他们都想长生不老嘛,所以就弄了很多方士、道士炼丹啊,干什么啊,所以我们的大王就很喜欢养身之道,干脆自己在宫里面弄个药铺。完全专业化,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他想怎么干都成嘛。所以我们觉得这样处理的话,在视觉上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感觉。
曹:那你给杰伦设计的那场花瓣浴也挺有特色的,这是根据什么来设计的?
张:那个啊,就是他沐浴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不想让大家看见杰伦的身体,看见那么多,所以撒很多花瓣挡一挡。
曹:会觉得有点尴尬吗?
周:有一点,从来没在这么多女孩子面前洗过澡。沐浴,那场戏的记忆,我觉得这怎么说呢,这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验,很特别。
张:那天拍那场戏的时候,我们剧组全体女工作人员都很兴奋,因为都是他的粉丝,那天很早就在那传,听说今天要拍周杰伦洗澡,不知道脱到什么程度。
周:其实还好。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是听说我还是可以穿着裤子,那行。
在这部电影中,周杰伦扮演了二王子元杰的角色,他在一幕幕血腥残酷的宫廷争斗中是一个牺牲品;在忠诚、孝悌两难全的抉择中,非常有张力地演活了这个舍忠保孝的人物特征。
曹:你当时在选杰伦之前,对他的表演你有把握吗?因为他毕竟只拍过一部《头文字D》。
张:而且《头文字D》他只给了我一张DVD碟片,我至今还没看,实际上我当然早就知道他了。
曹:听过他的歌吗?
张:听过。
曹:听得懂吗?
张:那时候听不懂。
曹:他的歌过去我都听不懂,我们上海人经常开一个玩笑,说一个老太太在那念经,念着念着听到周杰伦的歌,老太太就说这孩子念的经怎么跟我不一样?
张:他那种风格,我知道年轻人很喜欢,也知道他非常火。在大陆很多人喜欢他。一开始跟他合作的时候,去见他,大家谈一谈。之后对他印象就很好,我就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很朴素、很真实的东西,所以我就很欣赏。其实我跟杰伦见面谈剧本啊,包括中间切磋啊,都不是那么频繁,我就是基于对这个人的信心,我觉得朴素真诚是特别重要的。因为那时候我最怕什么啊,如果这个演员很早就成名,而且是天王,就最怕的是他浮躁,最怕的就是他目空一切,就北京话说的:自己拿自己当碟菜。那样子的话,你就会觉得很难打消那种自我的东西,可能在表演上会有障碍。我第一次见他,我对他印象很好,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谈话,我觉得他保持那种平常心,保持自己的一份真诚,特别可贵,我从那时候开始就建立信心了。
曹:杰伦当你听说艺谋导演请你来演这么大片子当中的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你自己心里是怎么想,是欣喜若狂呢还是心存几分畏惧感?
周:其实都有,压力非常大,但是非常开心、兴奋。我旁边的工作人员比我更兴奋,早知道导演要来,那时候我们在北京,第一次约在饭店见面,我们那些化妆师平常看到艺人也不太去跟别人拍照,但听说张导演,啊,导演要来,就准备相机啊摄像机什么的。
曹:其实你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艺谋的粉丝。
周:我先告诉我妈妈。
曹:你妈妈怎么说?
周:她就是很开心,希望我别搞砸。然后我就要把这个剧本和这个台词全部都要背熟,因为我的发音大家也知道,唱歌就是这么不清楚。
曹:我一直想知道你发音不清楚是你真是这样,还是存心说不清楚?
张:风格,我觉得是风格。
曹:我觉得《菊花台》唱得蛮清楚的嘛,可以清楚的。
张:我觉得唱清楚容易,唱不清楚挺难的。因为你唱不清楚还要别人喜欢,对吧。你像我,我要唱不清楚,人家不喜欢。不爱听。
曹:你到片场看到导演害怕吗?
周:当然。觉得导演非常有威严。
曹:跟艺谋导演片场我跟过,他在这么多中国导演中算是最有耐心的。他很少在片场吼,很多导演会在片场吼,但是张艺谋导演很少在片场吼。
周:他非常有耐心,在对我教戏的时候,也让我非常有信心,自己建立信心。如果我自己对自己没信心,我就不行。
张:他表演戏比较真实,虽然他不像巩俐和发哥那么有经验,在演技上那么收放自如,他基本上是很真实地去演,我注意到他每一个镜头演完,我喊停之后,他还在自己的状态中出不来。他根本不看我,他谁都不看,他还在那个状态中,要沉浸大约十秒钟,十五秒钟以后再过来,我们一块看回放,他再想一想,他很认真。
曹:他在戏中有这么多的武打动作,杰伦也没有经受过武打的训练,怎么让他能够在镜头前打得那么潇洒,我觉得尤其那场兵变戏,真是特别特别的英武潇洒。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张:第一当然归功于武术指导程小东以及他的精彩的设计,他会根据演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进行量力而行的设计,设计得非常出彩。第二是跟演员的刻苦努力有关。不管你会打不会打,都要经过训练,你一点不练,那武术指导有三头六臂也不行。所以我觉得他平常的训练和他在现场一遍一遍地不怕吃苦,浑身都湿透了,一次一次来,他的成功跟这样的吃苦精神和用功程度都分不开的。
在影片的武戏拍摄中,要强的周杰伦,百分之九十九的动作都是自己做,坚持不用替身,甚至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站立在高达8米的战车上,连续拼打数天。
曹:我知道杰伦的脊柱有一些伤病,在拍戏的过程当中会有复发吗?
周:没有,幸运的就是没有。
曹:他们说最严重的时候你每天要吃很多药是吧?
周:对,可能就是这么短的距离,我走过去都要花很长时间。
张:走不动。
周:对,走不动,因为会痛。一个姿势不对,就会痛。
曹:那这次拍戏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
周:没有。
张:谢天谢地,我们其实都很担心。万一,搁在那儿就完了。
曹:这个戏当中除了杰伦之外,导演选的都是属于演技派的演员,巩俐啊周润发啊,你选周润发是不是希望他能够在整部片中起到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
张:其实你想这部电影要一个王和一个后,根据年龄你想一想,我认为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他们两个人,对吧?以他们两个这么多年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以他们的演技,他们的份量,我觉得他们俩就是王和后,基本是不二人选,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写剧本的时候,改剧本的时候想的就是他们两个。我觉得也多亏有他们两个,整个电影的分量就重了。
张艺谋每拍摄一部电影,都会成为新闻媒体跟踪的焦点,《满城尽带黄金甲》由于有了巨星周润发和巩俐的倾力加盟,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章子怡、赵本山、董洁,这些"谋女郎"、"谋男郎"也都纷纷前来探班。
曹:杰伦,你觉得你跟发哥,在戏中是一种父子关系,在拍戏之余你们俩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记得发哥说一句话挺有趣的,他说从年龄上我做周杰伦的父亲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是瞧他这样,不像是我跟巩俐生的娃,眼睛太小了。
周:眼睛太小了,对,我也觉得。
张:发哥眼睛也不大。
曹:发哥比他眼睛大多了。
周:大得多。
曹:杰伦眼睛跟我差不多。
周:对啊,真的差不多啊,哇。
曹:因为发哥是一个天王巨星。
周:对。
曹:跟他合作会有一种畏惧感吗?
周:其实他就是像戏里的那个父王一样,真的是有威严的感觉。以前看他玩那个扑克牌,《赌神》嘛,那个时候就挺崇拜他的。我就觉得他那个巨星的架势,是从以前到现在,看他背影就不会忘记他的。真的没想到这次可以跟他合作,他私底下真的非常幽默。
曹:怎么个幽默法?
周:常常听到笑声你就知道,发哥来了,他常常逗很多工作人员开心。
张:发哥爽朗的大笑声。
曹:据说他觉得导演太严肃了,他得说点乐的。
张:我觉得他性格就是这样,跟我严肃不严肃没关系。他就是喜欢开玩笑,很风趣,而且平易近人,他经常请全剧组的人吃烤羊肉串,而且跟所有的工作人员,用咱们的话说是打成一片,他就是那样的人,我觉得。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有一场父王和二王子元杰之间比武的戏。拍摄时杰伦不小心伤到了发哥的手,发哥非但不生气,还夸杰伦用这样的力度打他是对的。周润发甚至还开玩笑地说:"因为这双手没有买保险,所以怕弄伤,对不起了。"
曹:是不是打的时候真的是把所有东西全忘掉?
周:当然当然。已经忘记
曹:已经忘记对面是周润发了。
周:对。就是戏里面跟父王狠狠地过招。
曹:杰伦拍这个武打戏我可以想象,因为他年轻,又聪明,能够学得快。可是一个没有演戏经验的人,要是演感情戏,尤其是演一些要掉眼泪的戏,我觉得这个就挺难的。你说要让我眼泪突然掉下来,还要拍几条,这就比较困难。杰伦会有困惑吗?
周:嗯,其实平常不太掉眼泪,只是看到感动的戏或是什么,我也只是闷在心里。就觉得,我是不太会掉眼泪的。
曹:你是一种比较内向的孩子吗?
周:比较内向。
张:我的看法是他比较感性。我记得那个时候,拍他跟巩俐见面那场戏,我不知道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说那就拍吧,我把大概的位置说了一下。你知道巩俐的情感爆发力很强,所以他俩一见面,因为三年没见儿子嘛,巩俐马上就很调动情绪,一下子眼泪就下来了。当时在镜头上我就注意到杰伦,他眼圈就红了,我当时就觉得很好。我是最喜欢他最后那场戏,那场戏我们是最后拍的,几乎拍完之后就杀青了。那时候他跟我们相处都很融洽,已经几个月了,他跟巩俐的交流也已经相当的默契了,而且他那个时候已经能够控制表演的情感张力了。我记得我拍了第一遍的时候,我用的是这么大的景别,然后突然注意到他给我一个意外,那天杰伦的表演很棒,我们旁边有很多人看,那些女孩都看哭了,我马上就换那么大的近景,他都不知道,我悄悄通知两个机器,我们是两个机器对拍,用这么大的镜头去拍他,去捕捉他的表情。因为我知道他的表演是比较内敛的,基本上是眼神和细节就行了,所以我用这么大的近景拍,我觉得那场戏很饱满。如果说大家看哭了,就是最后那场戏的表演把观众的情感推向高潮。
《菊花台》这首歌是周杰伦在电影拍摄中觉得有些情感表达得意犹未尽,他抑制不住创作激情,主动请缨,后来被导演用在了片尾。
曹:杰伦的《菊花台》真的是特别地打动人,音乐也好,大家也会想到这个剧情,还有就是你唱得特别清楚。
张:这点也很奇怪,我刚从美国回来,我听到他们很多人对我说,这部电影很特殊,就是说,灯亮了,放着字幕,很多观众不走。
曹:对,我太太就是这样。
张:要听完那首歌才走。说看国产电影几乎没有过这事。我觉得他那个歌带给观众一个全面的回顾,很有味道。
曹:杰伦还记得吗,头一次写歌是什么时候?
周:第一次写歌啊
曹:怎么会突然想到自己要写歌?
周:大概16岁的时候,但是没有发表的,写着好玩的。
曹:为什么?
周:那时候为了一个女孩子。
曹:是不是写《天长地久》那首歌?
周:对对。
张:暗恋人家?
曹:16岁写《天长地久》。
周:没有暗恋。
张:明恋。
周:对。
曹:小手握过没有?
周:有。
曹:据说前两年人家还跟他见过。
张:噢,是吗?
曹:有这回事吗?
周:对,就是学生时代的一个
曹:懵懂的感情。
周:对,那种感情。然后突然之间我已经是一个歌手了,坐飞机的时候,她是空姐,突然碰到了,那种感觉很特别。
曹:是一种什么特别的感觉?
周:好像突然回到学生时代了,我都忘记我是歌手了,她跟我讲,你签个CD给我,签个专辑给我,我突然才想到,对啊,我是歌手,但是之后就没再碰到。
曹:当时是你们谁不要谁的?
周:
曹:她不要你的?
周:对。
曹:那个时候伤心吗?
周:还挺伤心的,因为对感情不是这么了解。
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现场,在张艺谋和巩俐工作时的场景,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导演对一个演员的掌控。
曹:导演,你这次跟巩俐十年之后再度携手合作,发现她给你带来的最大的一个惊喜是什么?
张:最大的惊喜是她收放自如,我觉得这点挺难的。当然一个演员到了这个程度她一定是非常有经验,但是在情感上做到收放自如还是很难的。因为你知道电影中的表演,镜头前的节奏远远要快于生活中的节奏。就说哭,生活中你可以哭半天,镜头上你哭那么长时间,观众都走了。镜头上都拿秒来算,我们经常要求一个演员在掉眼泪的时候,他要有三种四种的层次去起承转合,他必须在短短的十几秒之内去完成,而且非常准确,我觉得这点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她现在的演技,很收放自如的程度应该是她的巅峰时期。
曹:你说过她这种速度和力度都让你感到吃惊。我们怎么理解这个速度跟力度?
张:速度就是指的我刚才说的她很快,比如一喊"预备,开始",一秒种以后你会发现她一下子就进去了,马上就开始。这个很厉害,速度快。
曹:据说刘烨第一次跟她配戏的时候吓一跳,来得这么快。
张:速度很快,这个速度而且不是表面的快,而是一下子内心就出来了。力度也是指的表现出来的张力,你知道有时候速度上去了,虽然很快,但是你力度上不去,就不能打动人,所以速度和力度我觉得是很重要的。我有时候把电影表演看作是体育运动一样,是特别需要爆发力的一个运动,就是百米赛跑。因为它不像话剧,因为话剧演员上台以后基本上不下来,导演只能在台下干着急,十分钟二十分钟,完全在演员自己手中控制。可是电影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的,拍长镜头的机会非常非常少,拍长了也要剪短。所以演员就是像百米赛跑一样,我觉得是这样一种表演过程。
曹:那杰伦拍这样的戏,第一次拍古装大片,跟这样的演员合作,有时候会不会觉得猝不及防,来得太快了?
周:所以我需要时间,我在片场都不跟别人说话,我要时间去感觉活在那个世界,活在唐朝。
张:因为他在没有像熟练的演员能这么收放自如的时候,他的这个方法就很好。比如说,今天我们拍感情戏,他到了现场穿好衣服,坐在那儿,跟谁都不说话,我一看他这个样子我也不去招他。你就会看到他在做心理准备,他在静静地寻找那种感觉,在保持自己的安静的内心。就好像你在磨一把剑,你就会看见他这个剑要出鞘了,他就是这样蓄势待发。我觉得这种状态是非常好的。
巩俐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饰演的母后,定位就是有病、犯病,不好好说话,冷言冷语,在暴怒推搡的表演之间难免有碰伤弄疼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张艺谋作为导演都会对演员的付出倍加关心。
曹:十一年前你跟巩俐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个时候我到组里跟了一个多星期,这次我们又看见她有一个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十年当中你有没有特别关注过巩俐一些其他的作品?
张:对,她演的电影我都看过,基本都看过。我能看见她在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她在挑战自己,我觉得这个很好,因为到了她这个程度,她还不断地去挑战自己,不在大小,也不在乎什么,她就是挑战不同的动作,挑战不同的角色,尤其她是挑战那种内心戏,我能看到她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
曹:有消息说你在拍《英雄》的时候曾经试图跟巩俐有过一次合作,是真的吗?
张:拍《英雄》的时候?我想想,好像还没有。《英雄》这几个人一开始也是去找的,如果这个角色合适,年龄合适,总是会想到看能不能让她来演,总是会想一想。
曹:网上还有个消息说,你很多年前一直希望让巩俐去演一个女王,所以这次让她如愿以偿了。
张:其实是这样的,我很早以来就一直想拍一部武则天的电影。曾经约过很多作家,写过这样的一些小说。当时小说界对我的这个做法还非常愤怒,认为好像把作家的地位贬低了。
曹:你请了好几个人写?
张:对,请了好多人写,但实际上后来没有成功。那个举措大概持续了五六年,所以拍武则天的愿望没有实现,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曹:我看巩俐接受采访的时候,她也说过看过你前两部大片《英雄》和《十面埋伏》,她就说怎么艺谋又退回做摄影师了,故事上哪儿去了?她有没有当面跟你交流过?
张:没有,我也是看媒体这么说的。
巩:跟十年前没有什么变化,合作得很随意。大家都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也知道我应该去把那些方面、哪些最好的东西展示给导演。
一直期盼中的合作,终于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获得实现,巩俐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够真正令导演满意。也许和张艺谋导演合作的满意是写在脸上的,巩俐在拍摄时的状态,非常地轻松、愉快。
曹:巩俐觉得在这个戏中,如果能再给她一点空间的话,可能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因为我觉得这个戏似乎是一个群戏,每个人出现的时间都不是那么长。
张:对,实际上你要仔细算一下,你拿秒表掐一下,每个演员,尤其像几位主角,银幕占有时间大概都是在20分钟到40分钟。对于演员来说,当然是不过瘾的,因为多少带点群相戏,原作也是这样子,不是像《秋菊打官司》这种,从头到尾都是独角戏。《秋菊打官司》中,我觉得秋菊这个人物在银幕上的占有时间基本上是满的,演员演这种电影当然很过瘾,所以我觉得这次对巩俐来说一定是不过瘾的。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拍摄期间,又有一个历史重任落在了张艺谋的肩膀上,他被授命担当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双重角色,要求他必须做到拍电影和抓奥运两不误,他把研究奥运工作的会场直接搬到了拍摄电影的现场。
导演张艺谋就是这样全神贯注地创造着自己的灿烂人生。
曹:杰伦,你有没有看过张导前面的两部戏,《英雄》和《十面埋伏》。
周:有。之前的也看过。
曹:之前还看过什么戏?
周:《活着》。
曹:你看张导的《英雄》和《十面埋伏》,看完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觉得好看吗?
周:我觉得非常享受,作为一个观众、影迷来讲,我觉得看完电影后是很享受的,画面很唯美。因为我本身很喜欢这些武打动作,而且很喜欢李连杰。
曹:据说你小的时候还想做李小龙是吧?
周:没有,以前大家都说我喜欢李小龙,双截棍,对,但其实我是喜欢武术这样的精神,我就觉得李小龙这样打那个日本人,很过瘾。后来看到李连杰的动作,那些动作真的非常漂亮,在国内我觉得没有人可以取代他,所以开始非常迷他。
曹:张导,现在这个古装大片往往是备受责难的,你前面又有两部戏的经验,在开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有没有总结过拍《英雄》和《十面埋伏》的一些经验教训?
张:我自己的看法是,拿《英雄》和《十面埋伏》来说,我不觉得有那么严重的问题。我倒是觉得那两部电影其实有它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英雄》,我觉得里面有很多原创性的很好的构思。只是中国观众大体还是要以讲故事来判断一个电影的优劣,还停留在这个阶段,所以我就想第三部戏那就去讲一个故事,就借着《雷雨》的原作的故事性,只是这样去考虑的。
曹:那你这次有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说不定上映以后还是有人骂你?
张:骂都是难免的。我觉得中国观众或者中国媒体都比较奇怪,就是说越是自个儿的越砸。你其实翻回头看海外的那些大片,包括好莱坞那些大片,那简直漏洞百出、不堪入目有的是,大家都不去议论它,有时候甚至还当一个好的事讲给你听,说人家那还好呢。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但是从这点也能看出来,大家对自己的东西格外在意。所以我认为一部电影无论被大家批评还是被大家表扬,其实都很正常,关键是大家是不是来关注它。如果大家给它有很多的关注,这说明电影还没有离开大众,我们还有自己的一个商业市场的天地。
曹:那你也说过,这次拍戏的时候已经懂得怎么用减法,可是我们现在看到成片以后还是觉得视觉上非常饱满,色彩的还原特别好。你自己怎么看呢?
张:我的减法是指在动作这一部分。我们原来有很多动作,拍得也很多,后来我都根据剧情的推进节奏把它简化了,所以我的减法主要是对节奏而言。但是在色彩上,这是我的个人爱好,我是一直喜欢比较浓郁的色彩,所以你很少看到我拍一个淡淡的像水彩一样的东西,很少,这完全是个人喜好。还有一个呢,从这个电影的故事内容和它的思想内涵来看,以及在盛唐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选取这样浓郁的色彩我觉得也是合适的。
曹:符合当时大唐的这样一种气象。
张:对,我觉得是这样。
周杰伦作为华语歌坛的小天王,从《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解"甲"归来后,正在投资制作一部反映自己人生历程的影片《不能告诉你的秘密》。
张艺谋、周杰伦,他们一个是国际影坛炙手可热的金牌大导演、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一个是华语流行歌坛的小天王,他们的合作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他们职业不同,年龄相差又很大,但都是备受关注的"钻石王老五",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爱情观、婚姻观?他们又将选择什么样的女性,与之共度人生之船呢?
曹:今天,艺谋导演和杰伦都分别从纽约和台北赶过来,导演是在纽约参加《秦始皇》的首演,你给我们说说。
张:昨天晚上首演了,我觉得非常成功,一共是九场嘛,原创歌剧九场票全部卖光,他们说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昨天演完我们上台谢幕,所有观众都没有走,大概有四五次,一直不断地谢幕,最有意思的是最后那个幕一落下来,台上从多明戈开始,所有演员都齐声尖叫,然后就搂在一块,大家都很激动,因为毕竟用了很长的时间创作。你也能看出来,在美国主流社会它也完全是一个精品嘛,歌剧,代表主流社会的上层建筑的艺术。他们对中国的歌剧,中国的题材,中国的故事很感兴趣。
曹:杰伦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前,特别受关注的一首歌就是《千里之外》,这是你跟过去相比第一次唱得特别清楚的那一种,而且还特别请了费玉清。为什么会请费玉清?
周:怎么说呢,爸爸妈妈都挺喜欢听他的歌,一方面是他一直坚持唱中国风,我觉得他是中国风的翘楚。另外一方面是孝顺,找他合唱,妈妈就可以看到他了。
曹:你们两位都是搞艺术的,一个拍电影,一个写音乐,应该对世界上所有的美有一双自己特别发现的眼睛。张导您看看,到上海,你觉得上海女孩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张:我觉得上海女孩比较时尚,她们的穿着打扮是领先于其他地方的,特别有味道。
曹:杰伦呢?
周:怎么说呢,我没有认识的。
张:他不会跟你说。
周:我没有认识的,倒是希望有机会可以认识。
曹:那你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吗?
周:我就觉得讲话真甜,就是比较不会去攻击你,比较不会去批评你,懂得欣赏。我很喜欢。
曹:你们两位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年龄又相差很大,但是你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得找一个你们共同的特点,都属于人们经常说的"钻石王老五"。
张:王老五是指上了岁数的吧。
曹:都是"钻石王老五",都属于是还没有对象的那种。杰伦一直说在感情上自己处于一个幼稚阶段,为什么这么说?
周:所谓的幼稚,我觉得人一谈恋爱就变得幼稚,怎么说呢,可能比较天真,我觉得爱情都是很单纯的很美好的。我现在觉得反而回到学生时代读书的时候,那种恋爱会比较快乐,没有别人来追逐你,不会有人想要来偷窥,不会想要看你们去哪里玩,去哪里吃东西,去哪个餐厅,就是觉得比较自在一点。但是现在谈恋爱就不一样了。
张:现在我就觉得你谈恋爱就很麻烦,还没谈呢,你刚刚想怎么样,就被说得乱七八糟了。
曹:我觉得甚至说是你不想怎么样,只要跟一个女孩在一起喝个茶,就麻烦,说不清楚了。
周:对对。
曹:我看呢,有时候你在台北,如果出门的话,经常有好多狗仔跟着你,有一次你特别生气,然后就下车跟他们争论起来了。
周:对,特别生气,比较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张:好像就是天天在家门口等着啊。
周:对,在门口等,有时候没等到我,就等我妈。很麻烦。
张:你是跑不了的。
曹:导演有这方面的困惑吗?
张:我还真没想过这件事。我比较同情他,我觉得大家对他的这方面特别关注。对我吧,可能大伙觉得都已经没必要关心这方面的事了。
曹:是真的吗?
张:我觉得最好是这个样子的。
曹:你离开中国已经四十多天了,你不知道,最近网上有关你的一条新闻,这两天特别火爆。
张:是吗?
曹:网上说您要跟你的前妻肖华复婚,听说过这个消息没有?
张:好像我回来才听说的。我觉得也不知道从哪传出来的,我自己都不知道。
曹:你们俩在回答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说对女性的审美观,我觉得你们俩都差不多,就是希望喜欢或看到一个小鸟依人样的女孩,为什么呢?
张:我那天是跟着杰伦说的。
周:是,在新闻发布会上面。
张:我那天跟着他说的,但是原则上,我觉得女性嘛,总是要温柔一点,男人没有的才是女性有的,如果一个女性具备男人所有的素质,我觉得就是等于你的一张相片了,我觉得就没意思了。女性应该是具备男人所没有的素质或者说男人不突出的性格。
曹:互补。
张:对,这才是互补,阴阳是个互补嘛。
曹:那杰伦呢?
周:其实孝顺最重要。我觉得如果是女孩子孝顺的话,我会很喜欢这个女生。
曹:是不是因为觉得爸爸妈妈在你很小的时候离异,然后妈妈把你从小这么拉扯大,特别的不容易。
周:对,特别不容易,所以我觉得亲情这一方面真的是非常重要。我觉得比友情更重要,比爱情也更重要。现在父母亲一直在照顾自己的小孩,但是哪一天,小孩长大了,为了爱情就不要父母,现在的年轻人有一些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个女孩她懂事、她听话、她孝顺,那她会吸引到我。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张艺谋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在这部电影中,他又一次关注女性的苦难命运,又一次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曹:我去看了这个电影,觉得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刚开场的时候这么多的后宫宫女晨起的那个场景,你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张:因为我们在结构完剧本之后,突然发现这个故事很特殊,它全部发生在后宫。好象我印象中中国还没有一部古装题材的电影全部发生在后宫,总是有点上朝啊、阅奏折啊等等那些事。我们就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就想一开场就突出这样一个氛围,就是迎接大王回来这样一个氛围。那我就想后宫佳丽三千,那是最低的一个数字,我看后宫佳丽得超过三万,那么多人。那么你想,古代人梳头啊都很麻烦,
曹:自己一个人肯定完成不了。
张:所以我们就自己编的,就像我们的甲队乙队,甲方乙方,互相换位,古人梳头恐怕也得这样子。你想如果要是有一万宫女,你有多少人梳头?我们拍这一个场景,群众演员梳头,从早上4点开始梳,到中午12点才能给弄好。就几百个头,就这都要出动二三十个化装师,那我想当年肯定是我给你梳,你给我梳,这样快呀。所以就发明了那种换位梳头法。
曹:完全靠你的想象设计出来的?
张:对,我觉得那样是切实可行的。
曹:而且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那个人腿马腿相互交替,据说这些场景把老外给看晕了。
张:血脉喷张吧。人腿和马腿,你这总结得有意思,我还真没这么想过。
曹:而且宫女穿的都是特别有唐朝风格的衣服,所以人家用八个字形容"大腿林立,波涛汹涌",
张:是吗,但是我觉得也还是尊重历史史实的一个反映吧。因为我们人人都知道唐朝是以丰满为美的,人人都知道唐朝很开放,衣着也很开放,以往的影视作品中这方面也给我们留了一个空间,所以我们就做得比较极致一点。我在纽约和洛杉矶都有试映,有很多内部试映会,老外都问我这个问题,你们那个服装是这样的吗?那时候女孩是这么漂亮吗?
曹: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中国人是很封闭的、很封建的。
张:对,他觉得很保守,他觉得过去总是这样。趁此机会我就给他们讲唐代,盛唐三百年,给他讲唐朝当年的文化和经济的繁荣程度,那他就记住了。你要没有这样一些镜头,你跟他讲中国历史他未必记得住。
曹:那你这么多的宫女都是上哪找的,我觉得都长得姿色尚可,而且身材都差不多。杰伦看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这幕挺好看的?
张:当然,主要是我们副导演能干。他们第一是从艺术院校学生当中去找,也很谢谢那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跑龙套,报酬也不多。第二个就是社会上招,筛选,然后训练。
曹:你在这个戏中还有一个情节,也是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大王这个药浴,我就想起过去你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捶腿的那个细节。杰伦你知道吗,后来据说有人在中国香港根据捶腿这个情节开了一家店。
周:真的吗?
张:那后来卖钱了吗?
曹:卖钱了,没跟你分账?我觉得这个场景给大家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因为吃药这个场景一直贯穿始终。过去《雷雨》这戏中反映喝药也是很重要的一场戏。
张:其实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的帝王都重视养身之道,非常重视,他们都想长生不老嘛,所以就弄了很多方士、道士炼丹啊,干什么啊,所以我们的大王就很喜欢养身之道,干脆自己在宫里面弄个药铺。完全专业化,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他想怎么干都成嘛。所以我们觉得这样处理的话,在视觉上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感觉。
曹:那你给杰伦设计的那场花瓣浴也挺有特色的,这是根据什么来设计的?
张:那个啊,就是他沐浴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不想让大家看见杰伦的身体,看见那么多,所以撒很多花瓣挡一挡。
曹:会觉得有点尴尬吗?
周:有一点,从来没在这么多女孩子面前洗过澡。沐浴,那场戏的记忆,我觉得这怎么说呢,这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验,很特别。
张:那天拍那场戏的时候,我们剧组全体女工作人员都很兴奋,因为都是他的粉丝,那天很早就在那传,听说今天要拍周杰伦洗澡,不知道脱到什么程度。
周:其实还好。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是听说我还是可以穿着裤子,那行。
在这部电影中,周杰伦扮演了二王子元杰的角色,他在一幕幕血腥残酷的宫廷争斗中是一个牺牲品;在忠诚、孝悌两难全的抉择中,非常有张力地演活了这个舍忠保孝的人物特征。
曹:你当时在选杰伦之前,对他的表演你有把握吗?因为他毕竟只拍过一部《头文字D》。
张:而且《头文字D》他只给了我一张DVD碟片,我至今还没看,实际上我当然早就知道他了。
曹:听过他的歌吗?
张:听过。
曹:听得懂吗?
张:那时候听不懂。
曹:他的歌过去我都听不懂,我们上海人经常开一个玩笑,说一个老太太在那念经,念着念着听到周杰伦的歌,老太太就说这孩子念的经怎么跟我不一样?
张:他那种风格,我知道年轻人很喜欢,也知道他非常火。在大陆很多人喜欢他。一开始跟他合作的时候,去见他,大家谈一谈。之后对他印象就很好,我就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很朴素、很真实的东西,所以我就很欣赏。其实我跟杰伦见面谈剧本啊,包括中间切磋啊,都不是那么频繁,我就是基于对这个人的信心,我觉得朴素真诚是特别重要的。因为那时候我最怕什么啊,如果这个演员很早就成名,而且是天王,就最怕的是他浮躁,最怕的就是他目空一切,就北京话说的:自己拿自己当碟菜。那样子的话,你就会觉得很难打消那种自我的东西,可能在表演上会有障碍。我第一次见他,我对他印象很好,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谈话,我觉得他保持那种平常心,保持自己的一份真诚,特别可贵,我从那时候开始就建立信心了。
曹:杰伦当你听说艺谋导演请你来演这么大片子当中的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你自己心里是怎么想,是欣喜若狂呢还是心存几分畏惧感?
周:其实都有,压力非常大,但是非常开心、兴奋。我旁边的工作人员比我更兴奋,早知道导演要来,那时候我们在北京,第一次约在饭店见面,我们那些化妆师平常看到艺人也不太去跟别人拍照,但听说张导演,啊,导演要来,就准备相机啊摄像机什么的。
曹:其实你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艺谋的粉丝。
周:我先告诉我妈妈。
曹:你妈妈怎么说?
周:她就是很开心,希望我别搞砸。然后我就要把这个剧本和这个台词全部都要背熟,因为我的发音大家也知道,唱歌就是这么不清楚。
曹:我一直想知道你发音不清楚是你真是这样,还是存心说不清楚?
张:风格,我觉得是风格。
曹:我觉得《菊花台》唱得蛮清楚的嘛,可以清楚的。
张:我觉得唱清楚容易,唱不清楚挺难的。因为你唱不清楚还要别人喜欢,对吧。你像我,我要唱不清楚,人家不喜欢。不爱听。
曹:你到片场看到导演害怕吗?
周:当然。觉得导演非常有威严。
曹:跟艺谋导演片场我跟过,他在这么多中国导演中算是最有耐心的。他很少在片场吼,很多导演会在片场吼,但是张艺谋导演很少在片场吼。
周:他非常有耐心,在对我教戏的时候,也让我非常有信心,自己建立信心。如果我自己对自己没信心,我就不行。
张:他表演戏比较真实,虽然他不像巩俐和发哥那么有经验,在演技上那么收放自如,他基本上是很真实地去演,我注意到他每一个镜头演完,我喊停之后,他还在自己的状态中出不来。他根本不看我,他谁都不看,他还在那个状态中,要沉浸大约十秒钟,十五秒钟以后再过来,我们一块看回放,他再想一想,他很认真。
曹:他在戏中有这么多的武打动作,杰伦也没有经受过武打的训练,怎么让他能够在镜头前打得那么潇洒,我觉得尤其那场兵变戏,真是特别特别的英武潇洒。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张:第一当然归功于武术指导程小东以及他的精彩的设计,他会根据演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进行量力而行的设计,设计得非常出彩。第二是跟演员的刻苦努力有关。不管你会打不会打,都要经过训练,你一点不练,那武术指导有三头六臂也不行。所以我觉得他平常的训练和他在现场一遍一遍地不怕吃苦,浑身都湿透了,一次一次来,他的成功跟这样的吃苦精神和用功程度都分不开的。
在影片的武戏拍摄中,要强的周杰伦,百分之九十九的动作都是自己做,坚持不用替身,甚至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站立在高达8米的战车上,连续拼打数天。
曹:我知道杰伦的脊柱有一些伤病,在拍戏的过程当中会有复发吗?
周:没有,幸运的就是没有。
曹:他们说最严重的时候你每天要吃很多药是吧?
周:对,可能就是这么短的距离,我走过去都要花很长时间。
张:走不动。
周:对,走不动,因为会痛。一个姿势不对,就会痛。
曹:那这次拍戏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
周:没有。
张:谢天谢地,我们其实都很担心。万一,搁在那儿就完了。
曹:这个戏当中除了杰伦之外,导演选的都是属于演技派的演员,巩俐啊周润发啊,你选周润发是不是希望他能够在整部片中起到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
张:其实你想这部电影要一个王和一个后,根据年龄你想一想,我认为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他们两个人,对吧?以他们两个这么多年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以他们的演技,他们的份量,我觉得他们俩就是王和后,基本是不二人选,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写剧本的时候,改剧本的时候想的就是他们两个。我觉得也多亏有他们两个,整个电影的分量就重了。
张艺谋每拍摄一部电影,都会成为新闻媒体跟踪的焦点,《满城尽带黄金甲》由于有了巨星周润发和巩俐的倾力加盟,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章子怡、赵本山、董洁,这些"谋女郎"、"谋男郎"也都纷纷前来探班。
曹:杰伦,你觉得你跟发哥,在戏中是一种父子关系,在拍戏之余你们俩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记得发哥说一句话挺有趣的,他说从年龄上我做周杰伦的父亲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是瞧他这样,不像是我跟巩俐生的娃,眼睛太小了。
周:眼睛太小了,对,我也觉得。
张:发哥眼睛也不大。
曹:发哥比他眼睛大多了。
周:大得多。
曹:杰伦眼睛跟我差不多。
周:对啊,真的差不多啊,哇。
曹:因为发哥是一个天王巨星。
周:对。
曹:跟他合作会有一种畏惧感吗?
周:其实他就是像戏里的那个父王一样,真的是有威严的感觉。以前看他玩那个扑克牌,《赌神》嘛,那个时候就挺崇拜他的。我就觉得他那个巨星的架势,是从以前到现在,看他背影就不会忘记他的。真的没想到这次可以跟他合作,他私底下真的非常幽默。
曹:怎么个幽默法?
周:常常听到笑声你就知道,发哥来了,他常常逗很多工作人员开心。
张:发哥爽朗的大笑声。
曹:据说他觉得导演太严肃了,他得说点乐的。
张:我觉得他性格就是这样,跟我严肃不严肃没关系。他就是喜欢开玩笑,很风趣,而且平易近人,他经常请全剧组的人吃烤羊肉串,而且跟所有的工作人员,用咱们的话说是打成一片,他就是那样的人,我觉得。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有一场父王和二王子元杰之间比武的戏。拍摄时杰伦不小心伤到了发哥的手,发哥非但不生气,还夸杰伦用这样的力度打他是对的。周润发甚至还开玩笑地说:"因为这双手没有买保险,所以怕弄伤,对不起了。"
曹:是不是打的时候真的是把所有东西全忘掉?
周:当然当然。已经忘记
曹:已经忘记对面是周润发了。
周:对。就是戏里面跟父王狠狠地过招。
曹:杰伦拍这个武打戏我可以想象,因为他年轻,又聪明,能够学得快。可是一个没有演戏经验的人,要是演感情戏,尤其是演一些要掉眼泪的戏,我觉得这个就挺难的。你说要让我眼泪突然掉下来,还要拍几条,这就比较困难。杰伦会有困惑吗?
周:嗯,其实平常不太掉眼泪,只是看到感动的戏或是什么,我也只是闷在心里。就觉得,我是不太会掉眼泪的。
曹:你是一种比较内向的孩子吗?
周:比较内向。
张:我的看法是他比较感性。我记得那个时候,拍他跟巩俐见面那场戏,我不知道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说那就拍吧,我把大概的位置说了一下。你知道巩俐的情感爆发力很强,所以他俩一见面,因为三年没见儿子嘛,巩俐马上就很调动情绪,一下子眼泪就下来了。当时在镜头上我就注意到杰伦,他眼圈就红了,我当时就觉得很好。我是最喜欢他最后那场戏,那场戏我们是最后拍的,几乎拍完之后就杀青了。那时候他跟我们相处都很融洽,已经几个月了,他跟巩俐的交流也已经相当的默契了,而且他那个时候已经能够控制表演的情感张力了。我记得我拍了第一遍的时候,我用的是这么大的景别,然后突然注意到他给我一个意外,那天杰伦的表演很棒,我们旁边有很多人看,那些女孩都看哭了,我马上就换那么大的近景,他都不知道,我悄悄通知两个机器,我们是两个机器对拍,用这么大的镜头去拍他,去捕捉他的表情。因为我知道他的表演是比较内敛的,基本上是眼神和细节就行了,所以我用这么大的近景拍,我觉得那场戏很饱满。如果说大家看哭了,就是最后那场戏的表演把观众的情感推向高潮。
《菊花台》这首歌是周杰伦在电影拍摄中觉得有些情感表达得意犹未尽,他抑制不住创作激情,主动请缨,后来被导演用在了片尾。
曹:杰伦的《菊花台》真的是特别地打动人,音乐也好,大家也会想到这个剧情,还有就是你唱得特别清楚。
张:这点也很奇怪,我刚从美国回来,我听到他们很多人对我说,这部电影很特殊,就是说,灯亮了,放着字幕,很多观众不走。
曹:对,我太太就是这样。
张:要听完那首歌才走。说看国产电影几乎没有过这事。我觉得他那个歌带给观众一个全面的回顾,很有味道。
曹:杰伦还记得吗,头一次写歌是什么时候?
周:第一次写歌啊
曹:怎么会突然想到自己要写歌?
周:大概16岁的时候,但是没有发表的,写着好玩的。
曹:为什么?
周:那时候为了一个女孩子。
曹:是不是写《天长地久》那首歌?
周:对对。
张:暗恋人家?
曹:16岁写《天长地久》。
周:没有暗恋。
张:明恋。
周:对。
曹:小手握过没有?
周:有。
曹:据说前两年人家还跟他见过。
张:噢,是吗?
曹:有这回事吗?
周:对,就是学生时代的一个
曹:懵懂的感情。
周:对,那种感情。然后突然之间我已经是一个歌手了,坐飞机的时候,她是空姐,突然碰到了,那种感觉很特别。
曹:是一种什么特别的感觉?
周:好像突然回到学生时代了,我都忘记我是歌手了,她跟我讲,你签个CD给我,签个专辑给我,我突然才想到,对啊,我是歌手,但是之后就没再碰到。
曹:当时是你们谁不要谁的?
周:
曹:她不要你的?
周:对。
曹:那个时候伤心吗?
周:还挺伤心的,因为对感情不是这么了解。
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现场,在张艺谋和巩俐工作时的场景,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导演对一个演员的掌控。
曹:导演,你这次跟巩俐十年之后再度携手合作,发现她给你带来的最大的一个惊喜是什么?
张:最大的惊喜是她收放自如,我觉得这点挺难的。当然一个演员到了这个程度她一定是非常有经验,但是在情感上做到收放自如还是很难的。因为你知道电影中的表演,镜头前的节奏远远要快于生活中的节奏。就说哭,生活中你可以哭半天,镜头上你哭那么长时间,观众都走了。镜头上都拿秒来算,我们经常要求一个演员在掉眼泪的时候,他要有三种四种的层次去起承转合,他必须在短短的十几秒之内去完成,而且非常准确,我觉得这点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她现在的演技,很收放自如的程度应该是她的巅峰时期。
曹:你说过她这种速度和力度都让你感到吃惊。我们怎么理解这个速度跟力度?
张:速度就是指的我刚才说的她很快,比如一喊"预备,开始",一秒种以后你会发现她一下子就进去了,马上就开始。这个很厉害,速度快。
曹:据说刘烨第一次跟她配戏的时候吓一跳,来得这么快。
张:速度很快,这个速度而且不是表面的快,而是一下子内心就出来了。力度也是指的表现出来的张力,你知道有时候速度上去了,虽然很快,但是你力度上不去,就不能打动人,所以速度和力度我觉得是很重要的。我有时候把电影表演看作是体育运动一样,是特别需要爆发力的一个运动,就是百米赛跑。因为它不像话剧,因为话剧演员上台以后基本上不下来,导演只能在台下干着急,十分钟二十分钟,完全在演员自己手中控制。可是电影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的,拍长镜头的机会非常非常少,拍长了也要剪短。所以演员就是像百米赛跑一样,我觉得是这样一种表演过程。
曹:那杰伦拍这样的戏,第一次拍古装大片,跟这样的演员合作,有时候会不会觉得猝不及防,来得太快了?
周:所以我需要时间,我在片场都不跟别人说话,我要时间去感觉活在那个世界,活在唐朝。
张:因为他在没有像熟练的演员能这么收放自如的时候,他的这个方法就很好。比如说,今天我们拍感情戏,他到了现场穿好衣服,坐在那儿,跟谁都不说话,我一看他这个样子我也不去招他。你就会看到他在做心理准备,他在静静地寻找那种感觉,在保持自己的安静的内心。就好像你在磨一把剑,你就会看见他这个剑要出鞘了,他就是这样蓄势待发。我觉得这种状态是非常好的。
巩俐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饰演的母后,定位就是有病、犯病,不好好说话,冷言冷语,在暴怒推搡的表演之间难免有碰伤弄疼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张艺谋作为导演都会对演员的付出倍加关心。
曹:十一年前你跟巩俐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个时候我到组里跟了一个多星期,这次我们又看见她有一个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十年当中你有没有特别关注过巩俐一些其他的作品?
张:对,她演的电影我都看过,基本都看过。我能看见她在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她在挑战自己,我觉得这个很好,因为到了她这个程度,她还不断地去挑战自己,不在大小,也不在乎什么,她就是挑战不同的动作,挑战不同的角色,尤其她是挑战那种内心戏,我能看到她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
曹:有消息说你在拍《英雄》的时候曾经试图跟巩俐有过一次合作,是真的吗?
张:拍《英雄》的时候?我想想,好像还没有。《英雄》这几个人一开始也是去找的,如果这个角色合适,年龄合适,总是会想到看能不能让她来演,总是会想一想。
曹:网上还有个消息说,你很多年前一直希望让巩俐去演一个女王,所以这次让她如愿以偿了。
张:其实是这样的,我很早以来就一直想拍一部武则天的电影。曾经约过很多作家,写过这样的一些小说。当时小说界对我的这个做法还非常愤怒,认为好像把作家的地位贬低了。
曹:你请了好几个人写?
张:对,请了好多人写,但实际上后来没有成功。那个举措大概持续了五六年,所以拍武则天的愿望没有实现,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曹:我看巩俐接受采访的时候,她也说过看过你前两部大片《英雄》和《十面埋伏》,她就说怎么艺谋又退回做摄影师了,故事上哪儿去了?她有没有当面跟你交流过?
张:没有,我也是看媒体这么说的。
巩:跟十年前没有什么变化,合作得很随意。大家都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也知道我应该去把那些方面、哪些最好的东西展示给导演。
一直期盼中的合作,终于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获得实现,巩俐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够真正令导演满意。也许和张艺谋导演合作的满意是写在脸上的,巩俐在拍摄时的状态,非常地轻松、愉快。
曹:巩俐觉得在这个戏中,如果能再给她一点空间的话,可能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因为我觉得这个戏似乎是一个群戏,每个人出现的时间都不是那么长。
张:对,实际上你要仔细算一下,你拿秒表掐一下,每个演员,尤其像几位主角,银幕占有时间大概都是在20分钟到40分钟。对于演员来说,当然是不过瘾的,因为多少带点群相戏,原作也是这样子,不是像《秋菊打官司》这种,从头到尾都是独角戏。《秋菊打官司》中,我觉得秋菊这个人物在银幕上的占有时间基本上是满的,演员演这种电影当然很过瘾,所以我觉得这次对巩俐来说一定是不过瘾的。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拍摄期间,又有一个历史重任落在了张艺谋的肩膀上,他被授命担当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双重角色,要求他必须做到拍电影和抓奥运两不误,他把研究奥运工作的会场直接搬到了拍摄电影的现场。
导演张艺谋就是这样全神贯注地创造着自己的灿烂人生。
曹:杰伦,你有没有看过张导前面的两部戏,《英雄》和《十面埋伏》。
周:有。之前的也看过。
曹:之前还看过什么戏?
周:《活着》。
曹:你看张导的《英雄》和《十面埋伏》,看完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觉得好看吗?
周:我觉得非常享受,作为一个观众、影迷来讲,我觉得看完电影后是很享受的,画面很唯美。因为我本身很喜欢这些武打动作,而且很喜欢李连杰。
曹:据说你小的时候还想做李小龙是吧?
周:没有,以前大家都说我喜欢李小龙,双截棍,对,但其实我是喜欢武术这样的精神,我就觉得李小龙这样打那个日本人,很过瘾。后来看到李连杰的动作,那些动作真的非常漂亮,在国内我觉得没有人可以取代他,所以开始非常迷他。
曹:张导,现在这个古装大片往往是备受责难的,你前面又有两部戏的经验,在开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有没有总结过拍《英雄》和《十面埋伏》的一些经验教训?
张:我自己的看法是,拿《英雄》和《十面埋伏》来说,我不觉得有那么严重的问题。我倒是觉得那两部电影其实有它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英雄》,我觉得里面有很多原创性的很好的构思。只是中国观众大体还是要以讲故事来判断一个电影的优劣,还停留在这个阶段,所以我就想第三部戏那就去讲一个故事,就借着《雷雨》的原作的故事性,只是这样去考虑的。
曹:那你这次有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说不定上映以后还是有人骂你?
张:骂都是难免的。我觉得中国观众或者中国媒体都比较奇怪,就是说越是自个儿的越砸。你其实翻回头看海外的那些大片,包括好莱坞那些大片,那简直漏洞百出、不堪入目有的是,大家都不去议论它,有时候甚至还当一个好的事讲给你听,说人家那还好呢。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但是从这点也能看出来,大家对自己的东西格外在意。所以我认为一部电影无论被大家批评还是被大家表扬,其实都很正常,关键是大家是不是来关注它。如果大家给它有很多的关注,这说明电影还没有离开大众,我们还有自己的一个商业市场的天地。
曹:那你也说过,这次拍戏的时候已经懂得怎么用减法,可是我们现在看到成片以后还是觉得视觉上非常饱满,色彩的还原特别好。你自己怎么看呢?
张:我的减法是指在动作这一部分。我们原来有很多动作,拍得也很多,后来我都根据剧情的推进节奏把它简化了,所以我的减法主要是对节奏而言。但是在色彩上,这是我的个人爱好,我是一直喜欢比较浓郁的色彩,所以你很少看到我拍一个淡淡的像水彩一样的东西,很少,这完全是个人喜好。还有一个呢,从这个电影的故事内容和它的思想内涵来看,以及在盛唐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选取这样浓郁的色彩我觉得也是合适的。
曹:符合当时大唐的这样一种气象。
张:对,我觉得是这样。
周杰伦作为华语歌坛的小天王,从《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解"甲"归来后,正在投资制作一部反映自己人生历程的影片《不能告诉你的秘密》。
>可凡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