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启示》试读:如愿以偿进钱庄
胡雪岩到了金华也是一样,什么都听,什么都学。因为金华火腿行的规模比较大,所以跟很多杭州的钱庄都有业务往来,于是胡雪岩终于有机会亲眼看见了以后影响他一生的东西——银票。从前,钱庄可以印发钱票,和当铺开据当票一样,不过当票是方形的,钱票是长方形。钱票的纸质也比当票好一些,票面用青色或彩色印上钱庄的招牌,钱额多少可以由钱庄专门写钱票的人直接用墨笔写上去,写好后再盖上几个红印泥的图章,这图章和字迹是不容易伪造的。胡雪岩当时惊得是瞠目结舌,因为他难以想象,钱怎么会抬笔写在一张纸上就算数呢?
胡雪岩为什么对银票有那么大的兴趣?我们相信,家境越穷的人,对钱的价值就会看得越重。胡雪岩心里想,从前以为钱都是由官府造的,民间不能铸造,现在知道有钱的人可以自开钱庄,要多少钱就可以写多少钱,这不是比官府更好吗?将来自己也开个钱庄,做一个钱庄老板,就可以无限制地用钱了,这该多好!胡雪岩会这样想,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从此,胡雪岩的一生都跟钱庄结下了不解之缘。胡雪岩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做钱庄生意,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开银行。我们都会有种认识,开银行的人是很有钱的。因为用钱来赚钱,钱滚钱,当然比用人力赚钱来得容易。所以胡雪岩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到钱庄里去当学徒。
一般人有了这样的想法,可能就会直截了当地问:你们那里需要学徒吗?我能不能去呀?但胡雪岩虽然心里有此打算,却没有开口,这是他很了不起的地方。因为一开口你就是求人,如果对方不同意,岂不是很尴尬,而且也会得罪原来的老板。我们经常看到一面,就伤害另一面,就是因为缺少这种平衡的思想。
胡雪岩碰见钱庄前来收账的人,总是问长问短:你们钱庄有没有学徒啊?他们都学些什么啊?都做些什么事啊?他专问这些,对自己想去的事情却绝口不提。
胡雪岩还有更了不起的——当他打听得知钱庄的学徒要算钱算得很快,要算盘打得很熟,要写字写得很漂亮时,他二话不说,马上开始每天暗自练习书法,练习珠心算。因为用心,当然进步很快。
胡雪岩很有心计,在与钱庄的人核对账目的时候,他都不用算盘,全靠心算报账,而且算得又快又准。钱庄的人自然很快注意到他,称赞这个小孩子真是不得了,怎么算这么快?这时他又拿起算盘,啪啪啪一打,更快!这样一来,钱庄的人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钱庄的人见胡雪岩又勤快又好学,不由跟胡雪岩的掌柜谈论起他来。掌柜把以前的事一说,客商觉得胡雪岩不光勤快好学,而且还拾金不昧,诚实守信,于是马上说:我们钱庄就是需要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把他让给我呢?就这样,胡雪岩又得到了很好的机会。
一个人除了把握机会,还要能自己创造机会,让对方了解你有什么本事,这个更加重要。我们看到,胡雪岩没有开口要求,他只是尽量去表现,表现到让别人看中他,机会自然就来了。他从问的当中,他从准备的当中,让别人觉得虽然他还没进钱庄,但俨然已是个钱庄的学徒了。因为就算是在钱庄,给学徒的培训也不过如此。一个人确定了方向以后,不要先考虑眼前有没有机会,而要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准备,等到一切准备充足了,机会自然水到渠成。
人要抓住机会来让对方了解你有什么本事。
我们可能也会想,胡雪岩年纪轻轻,这样一再地变换工作,用现代话讲就叫跳槽,这是不是不安分的表现?话分两头,如果胡雪岩只是为了多赚几个钱而去跳槽,如果是因为跟老板或同事处不好而不得不换工作,那我们觉得这个人修养实在太差。因为一个人不在同一岗位上长期工作,很难积累起丰富的经验。这种人跟抹布没有两样,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早晚会被丢掉。胡雪岩不是那样,他是工作做得很好,能力提升得很快,因此才被别人看上的,那又有什么不能去呢?何况,把他送走的人心里也是很愉快的。所以同样是跳槽,像他这样跳槽其实是求之不得,是一桩美事。如果是被迫跳槽,是不忠心而跳槽,或者是单纯的为了钱而跳槽,那就不可取了。可见,每件事情都可以从两面来看,这才叫做阴阳文化。
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胡雪岩十三岁离开家门,十九岁如愿进入钱庄,一个现在来说还是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少年,是什么原因让他独自一人离家在外,却能走得这样顺利而且稳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