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试读:趋势与心理

怀疑!对于股票交易所的交易者而言,没有比怀疑更糟糕的感觉了。这种心境不是作为单个事件的结果正常发展而来;它更可能是因为若干事件不符合你的世界观。由于若干事件中的某一个发生了,所以你的潜意识里便种下了一丁点怀疑的种子,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颗种子也在发芽成长,直到有一天,你还没有来得及做任何的心理准备,就已经心烦意乱。就在突然之间,你发现自己如履薄冰,面临随时塌陷的危险。在恐慌之中,你认为自己必须立即调转行动的方向。正是在这样的感觉之中,许多股票交易者熬过了1987年10月17日星期六这一天。 怀疑的种子 更大的投资组合经理与投机者可能非常熟悉罗杰·沃德·巴布森在1911年所描述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次序: 总体上来说,产业一般是在几个月之后跟随股票价格变化的。 巴布森有一个为众多股票交易者所熟知的论点,即通过研究股票市场来预测经济活动,要比通过研究经济来预测股票市场容易得多。交易者如今也都知道股票市场已经成了正式的经济晴雨表。然而,债券甚至被证明是更好的指示器。因为亨利·桑顿早在1802年就已经观察到,随着经济上升期的成熟,利率也趋于上升。1966年,NBER发表了菲利普·卡甘的论文《利率的周期性行为变化》,他对利率做了如下总结: ……证据因此支持以下的概括:(1)利率变化保持一个次序,首先通常是积极的公开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后是协商性的利率变化,最后往往是惰性的市场利率变化。(2)所有的长期利率过去常常,但不会再远远滞后于短期利率…… 卡甘也注意到,1966年之前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的滞后程度似乎已经在收窄,但是在1982年全球股票市场繁荣之前,利率的这种次序再次很完美地表现出来。经济周期的另一个金融层面的特征是信贷质量。1955年,研究经济周期的专家杰弗里·穆尔在美国金融学会发表了一次演讲,他在这次演讲中谈到了发生萧条之前的金融状况:  信贷与债务快速增长;  房地产、普通股与商品存货之类的投资品价格出现快速的、投机性的上涨;  出借人之间为了新的商业机会开展激烈的竞争;  放松信贷条件与贷款标准;  风险报酬的减少是出借人寻求或承担的。 他解释说,在上述条件下,新增信贷的质量会逐渐恶化。现在已经出现的大量此类信号说明经济趋势将会发生反转,这对于那些非常精明的交易者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首先,在此前几年出现了信贷的快速扩张,但是这种扩张现在开始转变了。交易者们从《银行信用分析师》以及其他分析师的时事通讯了解到,从年初开始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已经下降了。其次,美国的利率从1986年8月就开始上升。利率上升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利率要持续上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对股票市场造成伤害。然而目前的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长达14个月之久,而且夏季还在加速。 下一个受到波及的是财政部债券。在利率开始上升之后,财政部债券已经坚挺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财政部债券最终也像其他债券一样被拖垮了。此时是1987年4月,当财政部债券下跌的时候,其下跌的情形便是戏剧性的。 牛市的一致意见 另一个警讯是市场的情绪。每个交易者都深知,当市场中几乎每个人都看涨的时候,便是卖出的时机。问题是要找到什么时候才是卖出的精确时点。现在,这个时点看起来越来越像是8月。就在这个月,《商业周刊》杂志发表了一份长达25页的《年中投资展望》,通篇都是对股票市场的积极评论。还是在这个月,“哈德迪牛市指示器”也拉响了警报。这个每周指示器是由加利福尼亚的一家研究公司生产的,它包含一个加权指数,为全美100多家领先的银行、券商和投资顾问机构提供投资政策建议。简单地说,哈德迪牛市指示器的经验规则就是,如果超过70%的顾问建议买进,你就应该卖出。这个比例在8月达到了,也就是在市场达到顶峰之前的一天。自那以后,股票价格就一直在逐步下滑。 最后的细节到目前为止也是最糟糕的:星期五,10月16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简称道琼斯指数)出现放量下跌——下跌多达10835点,这也是此前最大的名义跌幅。大多数的股票交易者都知道,大卫·李嘉图的割肉止损这条老规则并不愚蠢。此时,许多投资者的账户已经出现了大量亏损——这是否到了应该紧急救援的时候呢?彼得·林奇这位强大的麦哲伦基金的著名管理人就在灾难性的星期五前一天离开了美国。现在,他正在爱尔兰的基拉尼高尔夫球场打球,在球场上他开始担心自己是否真的应该来度假了。他这次打球的感觉糟透了,结束的时候,连自己的得分都没有记住——他的心思早已不在球场上了。彼得·林奇害怕他的股东会蒙受损失,而且可能是巨额的损失。其他人也是这样。交易者们从四面八方会聚到当地的酒吧讨论最近的事态。为什么道琼斯指数跌了这么多?这真令人害怕。这次下跌是在持久的牛市之后出现的,受到了巨大的信贷扩张的刺激。市场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利率也在稳步上升。而且此时离1929年大萧条58周年还有5天。1929年,开始下跌时的交易量也很大——这是让人讨厌的相似点。而且,很遗憾,当年又是58 周年。难道有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某种因素吗?唉,最好还是再来一瓶啤酒吧! 风雨交加的星期一 10月19日星期一这一天,情况一开始就不好。在东京,指数适度下跌了25%,但在香港,则下跌了11%,此后交易被暂停。当欧洲市场开盘的时候,伦敦与苏黎世的市场下挫了11%,法兰克福下挫了7%,巴黎下挫了6%。 迪马奇银行(Banque Demachy)的董事让-吕克·雷宾这天晚上到巴黎一家环境幽雅的餐厅参加商业宴会。就在晚宴开始的时候,他已经知道道琼斯指数崩溃了,它打破了星期五的纪录,让人难以置信地下跌了180点。当开始上甜点的时候,道琼斯指数已经下跌了300点。当他准备离开餐厅的时候,有人告诉他道琼斯指数已经下跌了500点,雷宾觉得这简直是在开玩笑。用百分比来衡量的话,跌幅如此之大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尽管出现过暗杀总统、骚乱、大萧条、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事件。这一次人们无法解释——绝对无法解释这样的崩溃,或者,甚至不能解释此前的星期五所发生的可怕的下跌。然而,它发生了,千真万确。人们在不明就里的恐慌中大肆抛售手中的股票。 图17-1 1987年股市崩溃之前的市场轮动情况。图形显示的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30年期政府债券价格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走势。这两个市场彼此跟随相当紧密,直到1987年年初,此时债券市场开始下挫而股票市场则在上涨。1987年10月股市崩溃后,两者之间的缺口大幅收窄。 实际上,想要卖出股票的并不仅仅是人。大约25%的卖出指令是由沉默的计算机发出的。其余的卖方才是人,其中之一就有乔治·索罗斯。他预计日本经济会发生崩溃,于是便在日本股票市场上做空,同时在华尔街持有多头。现在,他正想躲进华尔街的避难所,而一位美国交易者则把他的这次避难描述成他“所见过的最糟糕的抛售”,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开始通过希尔森公司(Shearson)卖出几千份标准普尔(S&P;)的期货合同,这家券商一开始卖出的报价为230美元,但是其他一些交易者就像秃鹫一样围拢上来,于是卖价垂直跌落到了195~210美元之间。等到他刚一清仓,价格又立即开始反弹,到收盘时达到24450美元。后来估计,量子基金在这次交易中的损失达到25亿美元。与此同时,索罗斯还在价格最低的这一天的某个时点卖出了他个人所持有的股票。 道琼斯指数在这一天收盘时下跌了506点。在短短7个小时的交易中,其市场价值损失了23%,自8月的最高点以来已经下降了大约40%。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基金损失高达20亿美元。美国股市崩盘把全世界都卷了进来。遭受此次极为沉重的打击,使全球市场的证券价值大约损失了24万亿美元。 而后这一切便结束了。仅仅过了两天,市场崩溃就停止了,在10月21日星期三这一天,交易者的工作报告显示市场再一次恢复了平静。于是,他们又重新开始他们的牛市,市场在一天天稳步爬升,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又创造了最高的历史纪录。 所有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罗伯特·席勒,一位研究非理性金融市场的领军人物,想要解开这个谜团,于是他向私人投资者发出了2 000份调查问卷,向机构投资者发出了1 000份调查问卷。他总共收回了889份答卷。这些答卷非常有趣。几乎没有人提到有迫使他们卖出证券的任何经济或政治方面的消息。不过,他们卖出证券只是因为市场在下挫!调查还显示出许多人曾经认为市场已经被高估——甚至就在崩溃之前他们买进的时点上,而且他还发现大约有10%的人运用了明确的“止损策略”。大约有1/3的人尤其受到了技术趋势指标的市场渗透影响。所有这些答案似乎表明,人们存在集体性的非理性。因此重要的问题是:对于个人而言,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是正常的吗? 表17-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十大单日下跌 名次 日期 收盘点位 点数净变化 变化幅度(%) 1 1987/10/19 173874 -50800 -2261 2 1929/10/28 26064 -3833 -1282 3 1929/10/29 23007 -3057 -1173 4 1929/11/06 23213 -2555 -992 5 1899/12/18 5827 -557 -872 6 1932/08/12 6311 -579 -840 7 1907/03/14 7623 -689 -829 8 1987/10/26 179393 -15683 -804 9 1933/07/21 8871 -755 -784 10 1937/10/18 12573 -1057 -775 黑色星期一使股价大幅下跌,由于在此之前以及股价大幅下跌期间,并没有发生其他引人注目的重要事件——当然,除了股价大幅下跌这件事本身——因此,这次股价大幅下跌是很有意思的。 画出图形 让我们好好看看图17-2,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如何比较位于两组图形中心的圆?右边圆的面积是否比左边的要小?或者两者一样大?或者右边的圆比左边的要大? 图17-2哪一个中心圆的面积更大?或者它们一样大吗? 如果你认为右边的中心圆小一些,那么这说明你是一个正常、理智的人。但实际上两个中心圆是一样大的。或许你有时觉得奇怪,为什么太阳与月亮刚刚露出地平线的时候似乎显得大很多,好像它们此时离我们更近一些。尽管实际上并非如此,但我们认为它们看起来的确是那样。我们会觉得任何处于地平线上的东西都比它们在天空中看起来要大得多。 让我们试试看另外一个图形。请注意图17-3中的线条。它们是平行的吗?或者不是? 图17-3这些线条是平行的吗? 这一次,如果你认为这些线条不平行的话,那么你就是正常的。但实际上它们是平行的。还有第三个例子:看一下图17-4中的四根线条并决定“A”、“B”、“C”三根线条中哪一根与“测试线条”是一样高的。 图17-4哪一根线条与测试线条一样高? 你可能以为这和前面一样,实际上也是一个陷阱问题,但是这一次,你的直觉所给出的答案实际上是正确的,即“B”线条与测试线条一样高。测验结果表明有99%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呢?1965年,心理学教授所罗门·阿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试验,他带着一组人进入屋子,然后让每个人回答这个问题。之后,他又让自己的试验助手混入每组人中间,并让试验助手做出误导,即给出错误的答案“A”。下面是他的这些测试对象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回答的结果:  此前没有人误导:1%的人给出了错误的答案“A”或者“C”;  此前有一个人给出了错误的答案:3%的人回答“A”;  此前有三个或者更多人给出了错误的答案:33%的人同样也会认为“A”是正确的答案。 这是一个关于群体思维的明显的例子,它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典型现象。它表明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它会改变我们对投资与投机在经济周期与资产价格变化中所起作用的看法吗? 经济学家一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有效市场观念基础之上的,它可能认为个人并不总是聪明的,但所有人的平均水平则算聪明。米尔顿·弗里德曼朝这个方向走得更远,他声称投机不会造成经济不稳定,因为成功的投机者总是低买高卖,这种行为能够稳定市场。那些不成功的投机者会反向操作吗?如果是那样,他们就会亏损并很快完蛋。 然而,有一个相当不错的替代观点:技术娴熟的投资者数量有限,他们能够低买高卖,然而市场上更多的则是不成熟的投资者,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做法,这些人会执行反向的操作。这个观点也并不是全新的。在前文中,我们看到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早在1826年就把市场参与者分成了“职业赌徒”和“鲁莽投机者”两大类。他认为,前一类人对市场需求与供给背后的力量有基本的理解,而后一类人只是简单地跟随价格变化,这种行为放大了市场波动。他也强调竞争性过度投资中的心理因素,认为这是由于“人类对有利于自身的变化存在高估的普遍倾向”。 心理因素 在早期的学者中,穆勒也并不是唯一强调心理因素的。例如,庇古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下面是他的有关陈述: 商人们的预期变化……此外再没有别的东西,构成了产业波动的直接原因或者前导。 他认为,存在一种倾向,即人们喜欢用近期的趋势去推测将来,因此造成了羊群行为的自我增强。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人们难以获得信息与洞察力,所以,许多人或者绝大多数人会加入可能获利的那一边,并仿效那些专家的行为——就像所罗门·阿希试验中受到误导的33%的人一样。 马歇尔在建议提高价格可能吸引买家的时候,也谈到了心理因素。当然,凯恩斯所说的“动物精神”经常被人引用。然而,凯恩斯最好的,也是当今流行的说法,还是他有关选美比赛的比喻,他把股票市场与美国的一些报纸选美竞争做比较,竞争者应该通过100位女性的肖像选择他们认为大多数人更中意的那一位。 专业投资很像那些报纸选美竞争,在比赛者中,竞争者需要从上百张相片中挑选出六位美女的相片,谁的选择最接近于所有竞争者的平均偏好,谁就能够获奖,因此,每个竞争者不得不挑选那些最有可能吸引其他竞争者喜爱的面孔,而不是挑选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面孔,所有人都会从相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这并不是选择那些符合个人标准的真正最漂亮的女性,甚至也不是选择那些平均意见实际所认可的最漂亮的女性。当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预测平均意见所期望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层次。我相信,有些人实际上进入了第四层、第五层乃至更高的层次。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和海曼·明斯基也对心理因素赋予了重要意义。例如,金德尔伯格在其著作《狂热、恐慌与崩溃》中这样写道: 我认为,狂热与崩溃曾经是和普遍的非理性或者暴民心理结合在一起的。 其他许多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经济周期理论中也提到了心理因素,但通常采用非常模糊的措辞。 通往非理性的16条大道 当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通过特殊的实验室试验来揭示有多少人会处于非理性状态的时候,变革的时机便来临了。这个领域中的一些领军人物有阿莫斯·特沃斯基、丹尼尔·卡尼曼、罗伯特·席勒、理查德·塞勒和迈尔·斯塔特曼。这些人和其他科学家一道,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出一些有助于解释经济与金融不稳定性的常见偏误,因为这些偏误造成了羊群式的从众心理。下面列出了最引人注目的16种现象:  代表性效应:我们往往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趋势会继续下去。  错误共识效应:我们往往高估与我们所见略同者的人数。  后悔理论:我们试图避免可证实我们已经犯错的行为。  定锚/框架:我们的决策受到似乎暗示正确答案的信息的影响。  同化误差: 我们会误解接收到的信息,以为该信息认同我们所做的事。  选择性暴露:我们只让自己暴露在似乎认同我们行为与态度的信息之下。  心理区隔:我们把现象区分为不同的隔间,并试着把每个隔间而非整体最适化。  选择性认知:我们曲解信息,好让其认同我们的行为与态度。  过度自信行为:我们高估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 后见之明偏误:我们高估自己原先预测过去一连串事件后果的可能性。  确认偏误:我们的结论不当地偏向我们想要相信的事。  适应性态度:我们培养出与我们熟识的人相同的态度。  社会比较:面对一个我们觉得难以理解的主题,我们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信息的来源。  认知不协调:我们试图回避或扭曲表明我们的假设错误的证据,我们也会避免强调这类不协调的行为。  自我防卫功能:我们调适自己的态度,好让其似乎认同我们所做的决策。  展望理论:我们有一种不理性的倾向,比较愿意赌亏损而不是赌获利,这意味着我们持有亏损头寸的时间长于持有获利头寸的时间。 关于心理学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所谓“技术分析”。这相当于以心理学现象为基础进行市场预测的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可能在较早的时点上发现主要的转折点,但也可能引导使用者去跟随趋势。 我们把诸如此类的现象加总起来,可以解释投资趋势为什么会一意孤行,并且最终会超出任何根本的合理水平。这些投资可能存在于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股权、债券、财产、商品或者甚至艺术品上。下面我们不妨以股票市场的牛市为例来说明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趋势心理 我们考虑这样一种情境:股票市场已经持续上涨了一段时间,而且已到了人们因此而情绪激动的时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经常在评论中引用这样的话:“看到朋友投机致富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扰乱人的安宁与心智了。”用科学术语来讲,这种情况就是后见之明偏误与后悔理论。随着市场的上涨,我们(错误地)相信在上涨发生之前自己实际上知道市场会上涨。于是我们会产生强烈的后悔感,并且会试图纠正我们察觉到的错误,从而在市场价格稍有一点回调的时候就买进股票(见图17-5)。 上涨的价格很快就会吸引技术分析师,他们以图形为基础的分析将会给出买进的建议(见图17-6)。 图17-5以后见之明效应与后悔 理论为基础的正向反馈环 图17-6以技术分析者依据图形给出的买进建议为基础的正向反馈环 随着股价的进一步上涨,代表性效应开始发挥作用(见图17-7)。按照这种效应,我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新近的趋势代表了我们所看到的未来情形。于是我们倾向于买进更多的股票。 在牛市继续上涨之后,获得高额收益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有些人常常把通过股市投资获得的利润全部再投资到这个牛市中来。社会心理学家根据赌场的一种普遍现象,把这种情形称为“用庄家的钱玩”。那些整晚赌博赢了很多钱的人会继续玩下去,直到把赢的钱又输掉为止,因为他们并没有觉得那些是实际的钱——只不过是“庄家的钱”。他们在心理上把近期的收益与其余的财富区分开来,把这些收益放在一个心理区隔中继续用来赌博(见图17-8)。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不能逃脱媒体的关注,媒体在报道时大都预先受情绪所支配,从而似乎把牛市合理化了(见图17-9)。来自金融分析师的报告支持了媒体的这种行为,然而这些分析师(在利益团体的重压之下)提供的买进建议要比卖出建议多得多。在此情况下,适应性态度、认知不协调、同化误差、选择性暴露、选择性认知、确认偏误以及社会比较等效应可能全部都在起作用。 等到牛市发展成为金融泡沫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警告信号。然而,错误共识效应将会给许多人留下错误的印象,即认为与实际情况相比,有更多的人同意其有关牛市的估计(见图17-10)。 图17-7以代表性效应为基础的正向反馈环 图17-8以人们倾向于感觉是在“用庄家的钱玩”这种效应为基础的正向反馈环 图17-9以媒体理性为基础的正向反馈环 图17-10以错误共识效应为基础的正向反馈环 在金融泡沫的最后一个阶段,许多技术老练的投资者将会在市场上做空。但选择确切的转折时点非常困难,而且做空的一方可能会被迫购回其原来的头寸,因为市场经常会继续上涨,以至于超出预期的水平(见图17-11)。于是在价格上涨过程中,这种情况会创造最后一次戏剧性的加速——仅仅是在市场达到最终的高点之前。 图17-11以早期做空者的止损买进指令为基础的正向反馈环 累加:情绪加速器 所有这些现象都已经在实验室中经过了科学检验,它们非常真实,而且造成了普遍的麻烦,要把这些因素纳入特定的宏观经济模型并非易事。技术分析师所做的不过是把总体的结果模型化——这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成果。但是,为了下一节的研究目的,或许把所有这些现象捆绑在一起并起一个简单的名字是很合理的做法。我们可以把导致非理性交易的所有心理现象的总和称为“情绪加速器”(见图17-12)。 图17-12总体情绪加速器示意图 这里用“加速器”这个术语似乎颇为中肯,因为它曾经被(克拉克和其他人)用来描述(克拉克例子中资本投资方面的)一种现象,即产出的增长也为产出自身触发了新的需求。克拉克的资本投资加速器是由产出(结构)而不是产出水平的改变触发的。上述各种心理现象也具有类似的效应,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也同样在引导人们买进或者卖出资产,这种行为又会使当前的趋势得以增强。在此,我们应该牢记有关情绪加速器的一些关键方面:  它主要是由金融资产价格变动触发的。主要是公开价格与个人情绪之间的反馈把个体对群体反馈过程的态度联系起来。然而,其他因素,例如媒体的作用,也有所涉及。  早期的投资者进场是因为他们理解价值。后来的投资者则是受到价格显著变化的吸引而进场。于是,情绪加速器就像一个涡轮增压发动机一样驱动市场,但这必须是在趋势已经启动了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才有效。  它是双向作用的。  它包括了串联反应,有若干因素发挥作用来增强趋势。  它容易出现偶然的、突然的膨胀。 最后两点需要做一些详细说明。我们的情绪加速器能够双向作用,但在价格向上和向下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资产价格的熊市交易量通常要比牛市情况下低得多,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自我防卫功能、展望理论、心理区隔以及认知不协调来解释。(然而,这还可以用纯粹理性的因素来解释,因为出售杠杆性资产,例如房屋,可能会暴露清偿力不足的问题。)此外,位于波谷的转折点往往比顶点来得更加突然。 注意力、不安与焦虑 下面来说明存在突然膨胀的情形。这主要发生在市场下跌并且继续恶化,乃至从可控下跌演变到完全恐慌的情况下。但是为什么会变成恐慌呢? 我们在这种现象中能够找到的解释就是所谓的“态度”。这是合乎本质的创造,以便我们能够把事情简单化。比如说,我们可能听说过许多有关股票上涨以及下跌的原因。我们的态度就是我们做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且在情绪上它和我们的思考、行为与感觉相联系。这很有用,可以作为心理崩溃的保护伞使我们平静、好好调整并适应社会,同时把我们从常常让人累断腰的各种不同的投机活动中解脱出来。 现在,假设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不利于我们的出人意料的大变化。比如说,我们股票市场的牛市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然后突然像岩石滚落一样急剧下挫。或许我们能够从容应对这种变化,而且不会更多地改变我们的态度(因为态度的性质是稳定的),但它的确会改变我们的注意力。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验。许多研究表明,我们的注意力大部分取决于我们周围的人所注意的事情。如果股票市场下挫了,那么这至少告诉我们其他人正在关注的是风险因素,而不是牛市的证据。因此,当看到市场下挫时,我们会开始更多地注意自身的这类风险因素,这就造成了认知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不知什么缘故,我们开始觉得在这个市场上抛售股票实际上可能有很好的理由,所以我们不再有以前那种良好的感觉,而且随着市场的进一步下挫,不安的情绪开始发展到了焦虑的程度。 这种情况是很自然的,而且往往是处于危险情境时必要的反应。例如,大多数动物能够感觉到焦虑,这有助于它们继续生存下去。焦虑的情形包括烦躁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疲乏、肌肉紧张、睡眠不实,甚至头脑变得一片空白。处于焦虑状态时,我们的心智(和身体)非常容易受到恐慌的影响。恐慌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像心悸、盗汗、打哆嗦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其独特的精神状态,人们此时会极其突然地态度急转,这一点可以解释市场行情为什么会突然出现间断的情况。 存在泡沫的投机标的物可以是老式的法拉利或者印象派的画作,而这些并不会给世界经济造成一丁点恐慌。然而,如果碰上的是房地产或者股票市场,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些资产的市场规模是如此庞大,以至于其泡沫的破裂能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2000年发生的著名的网络泡沫就是这样。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作者: 拉斯·特维德
原作名: Business Cycles: History, Theory and Investment Reality
isbn: 7508613090
书名: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页数: 294
译者: 董裕平
定价: 42.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