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试读:龙应台母子对话集《亲爱的安德烈》

新年到来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台湾引进了去年畅销港、台、新、马四地的龙应台母子对话集《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对台湾影响巨大的《野火集》作者,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现香港大学访问教授,一个思考社会和时政的中年知识分子,她会如何对待忽然长大的儿子?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两代人,如何交流沟通?《亲爱的安德烈》会告诉你一个温暖的答案。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应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之邀,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几年后,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龙应台感到,在她和儿子之间已经有了一座无形的墙:“我的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     龙应台觉得: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     通信以龙应台《十八岁那一年》对人生18岁的回收开始,以安德烈《伟大的鲍布?迪伦和他妈》对母亲戏谑式的亲昵结束,充满了母亲的认真、知性、怀疑和中年的犀利,也充满了儿子的玩世不恭、黑色幽默,戏谑和年轻的真诚。     安德烈说:“我就老老实实告诉你:没错,青春岁月,我们的生活信条就是俗语所说的,‘性、药和摇滚乐’。只有假道学才会否定这个哲学。”心平气和和儿子讲人生的龙应台一下子就急了,“安德烈:请你告诉我,你信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尽速回信。”安德烈对母亲的紧张大为不屑,“当然是隐喻”他在对喜欢讲大道理的母亲强调生活中最凡俗的快乐,强调那些能够让人全心投入,尽情燃烧的东西。     就这样,母子俩以通信的方式,在阻隔、误解、试探和艰难中,渐渐接近并进入了对方的生活、对方的世界、对方的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藉着《亲爱的安德烈》的书写,龙应台与21岁的安德烈共同找到一个透着天光的窗口,透过35封电子家书,两代人开始打开天空说亮话。母子通信涉及道德伦理、文化差异、爱情、人生,文笔生动,话题广泛,情感深邃。书中有母亲对儿子的告诫,还有母子的趣谈。这既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家书,也是送给所有青年朋友的最好礼物。
2人

>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 龙应台, [德] 安德烈
isbn: 7020068618
书名: 亲爱的安德烈
页数: 288
定价: 26.00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