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的灵魂》试读:拐点论· 阴谋论·
2008年11月5日, 万科总部办公室, 携带行囊。
几天前的北京、杭州已经寒意逼人,深圳仍是炎热天气,阳光灿烂,黄桷兰树下,行人短袖T恤……
下午要从香港搭乘飞机前往特拉维夫,参加中城联盟组织的活动。出发之前,在办公室接受香港翡翠台采访。摄像师:“希望能在万科总部大楼多处取景,楼外的喷泉水池、楼内产品体验馆……”噢,看来外形独特的产品体验馆,也吸引了见多识广的香港摄像师。
镜头前。老王回忆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人们形容在这里做生意靠“三皮”,哪“三皮”?
炒地皮,倒纸皮(批文),吹牛皮……
三天内连续接受三家电视媒体采访,都是同样主题:改革开放。一年来,媒体采访老王一定会问“拐点论”,现在已经闭口不提,变化耐人寻味。而这种变化,是始于2008年10月左右。
9月初,我入藏攀登希夏邦马峰,关于“拐点论”的争论正热火朝天,万科承受着来自舆论和同行的巨大压力与质疑,并引发了一连串事件。从雪山下来,回到拉萨已经是10月6日,房地产行业最为看重的国庆黄金周过了。发现行业的两个变化:1.已经没有人讨论拐点,大家都在谈救市;2.整个国庆节期间全国同行都在降价,但市场反应平淡,消费者持币观望。见此情形,我知道,将近一年来围绕“拐点论”而来的风波已经过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降价已经不是万科的单独行动(当然之前也不是万科一家在降价,但万科的影响力引起了社会更多关注),国庆期间各大发展商都在降价,结果市场反应还是不好,这说明万科之前的降价行为是基于市场趋势变化的理性判断。
此时,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内楼市陷入低迷。10月22日,财政部宣布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下调到1%,并对个人买卖商品房暂免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同时央行宣布,首次置业和普通改善型置业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自2003年以来,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总体政策是从紧,利率不断提高,融资门槛不断提高,各种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收紧……原因何在?显然,中央认为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热,房价上涨过快。这一时期的房地产行业,就像刚刚过去的这个火辣辣的夏天(2008年)。这次财政部和央行推出的新政,暂时作用有限,但无疑表明政策走向出现了拐点,中央政府已经看到经济寒冬来临。
而接下来两天,香港股市的内地房地产股市值跌去40%,验证了一句老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策很难扭转经济周期和人们的心理预期。
持续了一年的“拐点论”之争明显出现“拐点”,媒体大多肯定万科最初的看法和做法,比如《中国经营报》的文章说:“事实再次证明万科是对的。在业内人士还在回味楼市的疯狂时,万科先一步看到危机。”
总结一年来,老王听到对“拐点论”的评价,基本有四种:
1. 老王是胡说八道。初期以这一类看法最多。
2. 老王对市场有敏感预见力,判断准确。后期这一类看法较多。
3. 老王的“拐点论”是一场阴谋,目的是打压同行,趁机搞收购兼并。三四月份的时候,
这种说法甚嚣尘上。
4. 老王的“拐点论”是一场阳谋,经过万科精心策划,目的是扩大万科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有趣的要数第四种说法,来自深圳企业家陈志列的善意揣测。
研祥智能科技董事长陈志列,中国特种计算机行业的创始人之一,著名计算机专家康继昌教授的高足。十几年间,他的企业在与西门子、GE的激烈竞争中,成长为本行业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他因此荣膺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创新奖双奖)。近年老王热心于推荐企业家加入在内蒙防治沙漠化的阿拉善组织(SEE),认识了这位优秀的青年企业家。
2008年中,一次私人聚会上,陈志列神秘地问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你觉不觉得老王的‘拐点论’是一场阳谋,经过万科精心策划,目的是扩大万科品牌影响力?”
陈劲松:“不会吧?去年房价飞涨的时候,老王一直感觉不对头,浑身不自在,那种表现不像是假的……”
陈志列:“绝对是阳谋,要不背后有品牌运作高人指点,要不经过万科精心策划,理由:
“1.‘拐点论’一出,全国各大媒体转载,全国各大论坛热议,一时间霸占经济地产版面头条,许多网站为此制作专题。你想想,要砸多少广告费才能达到这效果?可老王只不过用一句话……
“2. 中央政府并不乐见房价飞涨,让老百姓居住成本负担过重。老王的说法,符合中央政策精神。
“3. 老王的‘拐点论’出来后,万科在珠三角开始降价,随后是长三角。有言论,有行动,配合得步步到位,不是经过精心策划,是什么?
“4. 最后,市场走势证明‘拐点论’是对的。”
陈志列侃侃而谈,半开玩笑半当真……
无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还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房地产都越来越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拐点论”最初只是一家上市公司对市场状况的研判,但却引起广泛关注,很长时间内成为各大媒体、街头巷尾的热点,并衍生出这样那样的阐释,真实的“拐点论”是怎么回事?它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呢……
【资料:2007年12月舆论】
开发商A:一些一线城市出现的楼市“寒流”,并不能说明楼市已出现“拐点”,那些梦想楼市大跌的人会失望的。
开发商B:中国这么大,城市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千差万别,市场各有不同,笼统地称出现“拐点”是不确切的。
开发商C:截至目前,我国房地产并未形成全面“拐点”,而断定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的说法显然是夸大其词。
房产中介A:目前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是可以预期的,同时城镇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楼市需求将依然旺盛。当前市场上出现一定的波动或调整是正常的,因为二手房的连续高烧,购房需求已经提前透支,需求减弱,再加上第二套房贷政策的严格执行,导致高价房不得不调整。
经济学家A:王石的“拐点论”是错误的,那只是他个人的观点。
房地产专家A:我觉得不能轻易去说什么“拐点”,相信目前只是整个市场普遍持观望态度使得房价增幅趋稳而已。而拐点是要求持续往下的,我觉得从经济层面、需求层面上,目前还看不到整个房市向下的迹象。
中房协名誉会长:宏观调控显成效,楼市拐点顺应民意。
中新社:总的说来,明年中国楼市的供求关系将会有所改善,房价走势可望趋稳,但拐点之说恐言之过早。
《北京青年报》:目前的情况是:第一,投机炒房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第二,房价的上涨幅度虽然开始放缓,但房价并没有实质性的下降;第三,房企获得的仍然是暴利,民众深受其害,却又无力反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房企在部分地区作出的一些有限让步,很有可能只是其加速资金回笼的一种促销手段,所谓的“拐点说”只不过是房产商和消费者玩的一种心理游戏而已,千万不可当真。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房价“拐点”,正如一篇评论所说,应是价格下跌而不是涨势放缓,应是价值全面回归而不仅仅是低于人们在恐慌中预设的“上限”,更不能是照搬商场打折游戏的促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