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甲午》试读:乱世孽缘:间谍与农夫

乱世孽缘:间谍与农夫 一个日本间谍,化装成中国人,在东北刺探军事情报,饥寒交迫中却蒙一家中国人相救。日后日本军队攻占了该地区,在残酷的大屠杀中,该间谍"知恩图报",令日军保护该户中国人,并将该户少年送到日本留学。这就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中日亲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向野坚一(1868-1931),______日本著名的军事间谍,在甲午战争中立下大功。 向野坚一是福冈县人,曾就读于明善义墅和县立修猷馆,1890年来华,受训于间谍机构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时年22岁。1893年毕业后,他先奉命在长江沿岸调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与日清贸易研究所的大多数间谍一道,随日本侨民撤回长崎,随后被派到大本营所在地广岛。 向野等十余名在上海受训的日本间谍,早在四年前就开始蓄养长辫,认为这"对于研究中国事情有很大好处"。到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辫子已经长达一尺二寸多,再加上流利的中国话,足以乔装进入中国。 日本大本营对这群"中国通"十分看重,在宣战的当天(1894年8月1日),参谋本部特别召见了向野坚一与藤崎秀、山崎羔山郎、钟崎三郎、大熊鹏、猪田正吉等六人,勉励他们"为君国尽最大努力",日本参谋总长有栖川宫亲王为他们亲自训话。六人还得以拜谒明治天皇,这令他们"铭感至深",觉得"沐浴着无尚的荣光,立誓舍身报国,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这六人随后编为"特别任务班",准备执行渗透侦察任务。10月16日,他们随日军第一师团从广岛出发,前往中国前线,仓促之间还穿着西服。10月19日,舰队停靠仁川港口。当晚,日本军舰高千穗号前往旅顺侦察,在花园口近海海面捕获了四名中国渔夫,把他们的衣服强剥下来,作为间谍们的乔装用具。10月22日夜,"特别任务班"受到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亲自接见,随即接受了任务。各人分得马蹄银一块,约有三十两,作为旅费,由军舰上的水兵帮助切成了小块银两。向野负责侦察普兰店、复州一带的清军设防情况。 次日,舰队离开朝鲜前往中国,第一师团足有二十只运输船,并有十六艘军舰护航,向野在日记中为此"日本开国以来最大的远征"欢呼:"呜呼!日本帝国之海陆军竟进出到北方,可谓强盛,足以压倒欧洲,成为无与伦比的东洋强国,旭日军旗也为之更加辉煌灿烂。" 10月24日,日本第一师团在无兵设防的花园口顺利登陆,"特别任务班"便开始行动。在出发前,几位间谍互相议论此行凶多吉少,不知谁会先死,为便于认尸,遂相约将中国布袜子的袜带只系上两条,以此为凭。果然,六人中只有向野一人生还。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亲自接见"特别任务班",勉励他们:"把生命奉献给国家,义勇奉公"。师团参谋长大寺安纯大佐"洒泪"下达出发命令。 为免引起中国人怀疑,他们故意错开时间,最早的午后一点出发,向野殿后,傍晚五点多才出发。向野穿着中国服装,背着中国式的"钱褡子",长约三尺,宽约七八寸,两头放东西,中间折起后扛在肩上。三十多两碎银则用布包着,揣在腰里。他出发前日军第一联队已经开拔,结果他被日军当做当地人抓了夫役,扛着重物,走了一里多地后,见周边没有其他中国人,他才向日军说明真实身份,被放了出来。 次日凌晨,他从碧流河上游徒涉过河,事后证明,这是他第一次逃脱死神之手。因中国军方加强了谍报防范,乘坐渡船过河必须出示红色通行证,从下游过河的另三位间谍便因此落网被杀。 过河后,向野坚一在王家屯被当地百姓当做日本派来做间谍的朝鲜人而被捕,当时他的靴中藏有绘制的军事地图,为了消灭证据,在押往貔子窝清军兵营途中,他故意踩泥水行走,将靴中的地图弄湿踏烂。他向押解的百姓诡称是福建福州人,以解释其古怪的口音。他说:"我实在是福建福州人,家中有父母双亲,如今蒙冤被捕,如我回不去,我父母亲会饿死的。你们如可怜我的实情,肯释放我,我死也不忘大老爷的恩德。"边说边哭,还跪下来不住磕头。然后,他把腰里的一块碎银递给押解者,说绑得太紧了,手都疼了,希望能松一松。被松绑后,他就趁天黑跳崖逃脱,以北斗星为准,向西拼命逃窜。邻近村庄的百姓都出来围堵,他终于逃离追捕后,找个僻静地方磨断了绳子,继续前往复州城侦查。 途中,在中国淳朴百姓的多次热心帮助下,向野才得以解决吃饭问题,但帽子、夹袄等均已失落,在加上大雨和冰雹,晚上露宿"倍感寒风彻骨"。10月28日,他到达复州城,城内驻军已经被调往金州。侦察完复州后,他在前往普兰店途中迷路,露宿于黄旗大屯龙王庙门口,在此便发生了后来被他浓墨重彩渲染的"中日亲善故事"。 当夜天冷,屯中有一村民姜德纯主动邀请向野至家。姜家老父姜士采为村中私塾先生,谎称自己是福建人李宝林的向野便和他笔谈《论语》、《诗经》,甚为投机。 笔谈中,向野坚一还了解了更多的当地军情,比如复州驻军四五百人已经开到金州去,盖平的清军也要望金州集结等。姜家烧热了炕后,向野坚一终于睡了开始侦察以来的第一个好觉。他在日记中写到:"此夜,上天怜此哀民,使我得以避朔风之寒苦,真是厚承皇天之恩!想到此,不觉潸然泪下。"次日清晨,主人拿出玉米粥、黑豆豆酱和猪肉小菜招待他,又送了两个玉米饼作为中饭,送他上路。向野坚一向主人赠送一小块银子,却被主人坚决辞谢。 向野坚一在前往普兰店途中被清军多次盘查,均被他侥幸蒙混过关。10月30日,他到达普兰店,顺利进行了军情侦察。此时,他已经完成了所有预定任务,但他认为,金州离此仅四五里路,如果受命侦察金州城的藤崎秀出意外的话,金州重镇的情报就无从得知了。但毕竟关乎自己生命安危,他也多少有些害怕,于是就拣了小石子占卜,卦象显示金州可行。 当夜,他露宿金州城外,次日混在菜农队伍中顺利入城,将金州布防情况看了个遍,并意外发现了清军在石门子地区布防。后来日军进攻金州时,根据向野坚一提供的情报,绕过埋有地雷的石门子,从二十里堡实行进攻,避免了伤亡。 向野的功绩受到了日本军方的高度赞赏,12月24日在师团司令部的宴会上,他被山地中将称为"我们的爱子",甚至连乃木西典等著名将领也为他斟酒,礼遇甚隆。 1895年5月1日,在复州随军行动的向野坚一,决定去拜访姜家,"以尽礼节"。几尽周折,终于找到了黄旗大屯姜家。姜家人却早已忘却此事,经向野坚一反复提醒,才知道眼前这位日本军官就是当时的落难人。两人"回想去年相逢事,不胜喜悦,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向野坚一记载道:"我作为一个曾被救助的落难人,语言难以表达我此时的快活。" 向野坚一将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特别奖励给姜家的5元日本银币送上,双方又是一番推谢。此时,村民们也围拢来看新鲜,据向野日记记载,村民都纷纷称赞他是一个"不忘恩德的人"。向野向姜家表示,日本军队将对他们家族给予保护,并请他到当地日本驻军指挥部一起吃饭,当面将保护之事落实给当地日本驻军,又带驻军军官到姜家串门,并给姜家老父留了一封书信。向野坚一办完这些回到师团部,师团长山地元治等高级军官为此"中日亲善佳话"十分高兴。 一周后,5月7日,姜家老父在孙子姜恒甲的陪同下,前来探望病中的向野坚一,送来了十八个鸡蛋和四只鸡,并要求向野将其孙子姜恒甲收为义子。向野很兴奋地答应了,承诺将姜恒甲安置在日军建立的行政署工作。5月18日,向野坚一离开复州,姜家前来送别,向野坚一"想到复州从此难以再见时,不禁怀恋此地的山和水"。 此后,向野坚一将13岁的姜恒甲引荐给另一日军将领桂将军,桂将军 很喜欢这个中国男孩,便提议将他带回日本留学。姜家十分兴奋。6月17日,姜恒甲来到金州准备奔赴日本京都。向野坚一送别姜恒甲时,"姜含悲告别"。当日,姜恒甲的父亲姜德纯也到金州买马,向野坚一热情招待。姜恒甲到日本后,在名古屋小学毕业,随后在京都中学学习三年,后到神户的广和号上工作。日俄战争时,姜恒甲成了煤炭商人,获利巨大。1914年日本攻占德国殖民地青岛后,姜恒甲又在青岛担任一家银行的分行行长,广置田产,"成了很体面的绅士"。1924年,向野坚一曾到青岛与姜恒甲见面,正好其父姜德纯也在,两人拥抱在一起,"互相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1895年6月1日,向野给升任师团长的乃木希典写了《申请书》:"今战争已结束,幸保全一命,两国之和平既成事实,今后即商业之战。故报定以往之志向,去长江以南从事贸易为目的……又对台湾曾寄极大期望之处,一旦归国,如派往台湾,诚乃厚望之事。" 根据日本史料,作为侦查东北的间谍中唯一的幸存者,向野坚一一直难以摆脱战争带来的阴影,为此,他还特意与军队脱离了关系,而往商业方面发展。他于1906年在奉天开设了茂林洋行,两年后又和中国人合股设立了一家正隆银行,成为东北地区最为活跃的企业家之一,还成为孙中山的朋友。向野坚一后来执迷于教育,在北京和奉天(沈阳)建立了他的商业。 他的妻子死后,妻子的三妹又嫁给他作为续弦,督导他前妻的四个儿子,经常给他写信、寄作文,向野坚一便帮他们批改作文,并交流对教育的看法。后来,他的儿子们和侄子们一道,创办了一份家庭手绘刊物《骨肉》,至今已成为研究当时日本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文献。 向野坚一在1926年(昭和元年)写了一本回忆录《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亲闻》,全书共三册,内容有向野之从军日记、笔述、口叙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多篇。其子向野晋于1932年将上述内容油印成册。当时仅分赠各日本社会团体,数量不多,流传不广。其中除《回忆日清战争》曾刊于1931年元旦出版的《满洲及日本》杂志外,其余均未公开发表。《向野坚一从军日记》和《向野坚一回忆录》史料价值为最高,在记录向野的"英雄事迹"及其和姜家的"中日亲善"之外,也如实记载了日军在东北尤其是旅顺的大屠杀。 向野坚一去世于1931年9月17日,第二天就爆发了著名的"九一八"事件,连日本史料也对他去世时间上的巧合表示惊讶。晚年的向野坚一在回忆录中,如实记载了当年日军在东北尤其是旅顺的大屠杀。 "死也要面向东方" 1894年10月31日晚,金州城西门外玉皇庙附近的杀人场又戒严了。全副武装的清军戒备森严,囚车载来了三名日本间谍。这三人都是清一色的中国打扮,脑后留着大辫子,穿着中国服装。 刽子手喝令他们面向西南方跪下,但三人坚决拒绝。他们说,天皇陛下和日本在东方,一定要朝东受刑,死后灵魂好回到日本。 刽子手大怒,挥刀劈向他们,脸上被砍得血肉模糊,但他们坚持面向东方受刑,三人高叫着:"我们是大日本臣民,决不会贪生怕死"。刽子手手起刀落,三颗头颅滚落在地,清军随后将他们草草掩埋。深夜里,日军的炮火已经依稀可闻,金州就快陷落了。 这三名间谍名为山崎羔三郎(1864-1894)、钟崎三郎(1869-1894)、藤崎秀(1872-1894),名字中均有一"崎"字,死时分别为30岁、25岁和22岁。 日军占领金州后,多方寻找到他们的遗骸,将其埋葬在金州城北虎头山上,并将虎头山改名为"三崎"山。"三崎"临刑的地方,则立起"三崎处死地纪念碑"。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后,日军退出辽东半岛,旅顺大连随即被沙俄强租,"三崎处死地纪念碑"和三崎墓全部被毁。十年后,日俄战争爆发,日军重占旅大,在虎头山大兴土木,为"三崎"立起了"殉节三烈士碑",高五米宽一米,在中国大地上树立几十年,直到1945年光复后被中国民众砸倒。 "三崎"中,山崎居长,资历也最深。在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他并非如钟崎、藤崎那般是学员,而担任庶务一职,算是教职员工之一。山崎本姓白水,原名濯,后改名为白水羔三郎,为福冈县藩士之后。白水羔三郎幼习汉典与英文,"夙怀四方之志,广交天下志士"。在21岁那年,出继于山崎茂一郎,遂改名山崎。他先入玄洋社,被称为"福冈玄洋社"青年三杰之一。后来,他被荒尾精的"兴亚"思想吸引,经玄洋社前辈平冈浩太郎的安排,于1888年到中国,先在上海学习中文,后追随荒尾精到汉口乐善堂继续学习中文和研究中国问题。次年,他的中文有了进步,发辫也已养长,可以扮成中国人,即参与了乐善堂组织的对抗中国的全面情报刺探活动。 山崎负责云贵调查,"寻找一块割据地",目的是"占而据之,集天下志士好汉于此,生养之,训练之,伺机举事"。他因口音甚重,只好自称为福建人或广东人,化名常致诚,字子羔,先扮走方郎中,及至所带药材售尽,又改扮卜者,继续前行。随后被当地官员怀疑被捕,刑讯拷问下始终坚不吐驻守旅顺口的清军实,竟然最后又被释放。这次考察,"云烟万里,涉湖南之水,越贵州之山,过云南之野,穿广西之森林,行福建之荒郊,入虎狼豺豹之窟,游猺獞苗蛮之巢,彷徨于瘴疠毒雾之间"(引自其发给胞兄的信),十分艰难,最后病倒在云南边境,不得不结束这历时一年的冒险,返回汉口。 甲午战争前,山崎奉命到朝鲜,协助当时驻扎在汉城的混成旅团长大岛义昌少将搜集清军情报。他化装成从日本撤回的华商,"最早深入牙山敌营",弄清楚了牙山清军的兵力、虚实甚至防御计划,收获颇丰。开战后,他"又从军于平壤",直接参与战斗。向野坚一曾称赞他"既奏大功又当大任,真九州男子之忠心光照东方,为后世之鉴"。因功回国与宗方小太郎等接受明治天皇亲自召见。 蒙天皇召见的间谍共有三人,除了山崎、宗方外,另一人就是"三崎"之一的钟崎三郎。钟崎是山崎的福冈老乡,曾在日本陆军幼年军校学习,因哥哥去世而退学,随后到长崎学习中文。1891年来华,在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学习间谍技术,随后化名为李钟山到安徽芜湖潜伏,当时芜湖正在兴起反日风潮。甲午战前,他奉命到胶州湾侦察,历时35天。其时,正值日本轮船日本丸在威海卫附近触礁,钟崎遂以日本领事馆成员的身份前去处理,借机侦察威海卫军港情况。随后,他到天津,陪同日本驻天津海军武官泷川具和,驾驶帆船对各个海口进行水文测量,选择日军最佳登陆地点。中日宣战后,钟崎并没有像日侨及其他日本间谍那样先行撤离回国,而是悄悄去了山海关一带进行侦察,填补了日本大本营的情报空白,被日本参谋次长川上操六称为"不世之功"。川上操六向天皇报告了此事,因此,钟崎三郎获得天皇召见的殊荣。钟崎三郎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我无论遭遇何等危险,都要在敌国潜伏,以探听敌情。若能逢凶化吉,当有鱼雁报闻。倘无音信之时,亦即再无会期之日也。" "三崎"中最年轻的藤崎秀,是鹿儿岛人氏,毕业于熊本济济黉中学。主持济济黉中学的正是著名的军国主义者佐佐友房。藤崎毕业后,因体检不合格而无法报考海军军校,遂到长崎谋生,立志成为实业家,却被荒尾精的演说吸引,表示要追随荒尾复兴亚洲。但他家境贫寒,支付不了日清贸易研究所的学费,荒尾还同意帮助他提供一半的学费。1890年藤崎秀到上海,学习间谍业务长达三年。他认定荒尾对自己有再造之恩,"禽兽尚知报恩,何况人乎?"因此,他成为日清贸易研究所最勤奋的间谍之一。战争爆发后,他随日侨撤回广岛,在日本第一师团工作,侵华第二军组建后他又转入军司令部参谋部。 日本大本营十分重视谍报工作,将山崎、钟崎、藤崎等"三崎",与向野坚一、大熊鹏、猪田正吉等六人组成"特别任务班",准备执行在旅顺、大连一带的渗透侦察任务。 1894年10月24日,"特别任务班"随日本第二军在旅顺后路的花园口登陆,并分别衔命出发。其中,山崎负责最重要的旅顺炮台侦察,钟崎、藤崎则负责侦察金州、和尚岛的防卫情况。 根据"特别任务班"唯一幸存的向野坚一的记录,日军军舰此前曾俘获了一艘中国渔船,那些渔民的衣服被扒下作为间谍们的道具。山崎羔三郎穿着中国渔民的马褂和棉裤,随身携带朝鲜长烟杆一支,肩扛铺盖,随日军第一波登陆士兵上岸,最早出发。随后是身着长褂、肩扛白色包袱的钟崎三郎。向野坚一在日记中写道:"(他们的)侦察任务很艰巨,一旦被支那人识破势必一命休矣。我们为他们送行时无不落泪。" 午后三点,藤崎秀与向野一同出发,在洼地告别时,向野为藤崎编好发辫,"完成支那装束最后工序",两人洒泪相别。 但此时,中国军民已经在前线严加设防,稽查日本奸细。为此,特别颁发了一种赤色的通行证,乘船摆渡必须出示,否则将被缉拿审讯,因此也有不少中国人被冤杀。"特别任务班"六人先后落网,除向野坚一逃脱并圆满完成侦察任务外,其余间谍中,"三崎"被同时处决,另两人大熊鹏、猪田正吉则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三崎"中,钟崎最先在碧流河西岸渡口被一名姓张的清军巡逻兵抓获,随后是山崎在离碧流河不远的貔子窝被清军骑兵抓捕,最后是藤崎在曲家屯被当地民众识破后落网。根据向野的回忆,他本人完成侦察任务后,于11月6日随军攻占金州,即随同日本海军司令部的人到金州都统衙门检查缴获的文件,发现了三份日本间谍档案,其中一人名为钟崎,再经检视,另一名为"赵外梅"的应为藤崎,日军此时才知至少这两人已经落网。 向野遂开始四处寻找这些间谍同伴的下落,甚至命令日军收集那些被清军砍杀的人头,"掰其口,解其辫,细细检查"。在金州海防分府大牢中,向野发现了钟崎、山崎和"赵外梅"的口供,确证了三人已经被捕。据向野记载,只有山崎在口供中交代了学中文、蓄发等,"别无他事"。 12月21日,日本第二军在金州为阵亡士兵以及"三崎"等间谍们举行招魂祭,向野在日记中悲叹:"昨天还相互交谈,握手言欢,知己朋友今留白骨在此地,虽流芳千古,实为异域之鬼,又怎能不使人痛哭?"12月26日,日军处决一名华人徐三,罪名是他"戕害通译官藤城龟彦",行刑时故意选用了钟崎遗留下来的日本军刀。 "三崎"是被金州副都统连顺下令于10月31日夜斩决的,但日本有媒体说是火刑,以突出清国的野蛮,但向野认为这并不确切。向野在当地汉奸帮助下,四处寻找三人尸体,询问被杀经过。据当地人说,"三名奸细虽年轻,但毫无惧容,说:'我们不逃,你们杀吧。'至死坦然自若。"日军占领金州后,多方寻找"三崎"等人的下落。 6日,日军在金州西北门外的草地上发现了山崎所穿的衣服的碎片,随即在第二天进行了全面挖掘。先挖出山崎的尸体,"发现首级完全砍落埋在脚下",接着挖出钟崎、藤崎的尸体和首级,确认身份后,随军僧侣诵经焚香,就地火化。 两天后,2月9日,日军在金州为"三崎"举行隆重葬礼,师团司令部特赐三氏以"忠死"二字。同一日,钟崎的故乡为他举行了盛大葬礼,福冈知事主持,四千多人参加,仅僧侣就有三百人,哀荣倍极,可见日本人对"英雄"的态度。他的好友中村纲次在官方的《日清战争实记》刊物中写下长篇《故军事大探侦钟崎三郎君传》(原文为"大探侦"),传尾有诗吊曰:"富贵安逸君不顺,欲立奇功试雄才;托身细作事远游,尝胆卧薪担国忧;五尺短身总是胆,跋涉支那四百州。"这或许可以看做是这些日本间谍的集体写照,其虽为中华仇寇,但"尝胆卧薪担国忧"的气节和"跋涉支那四百州"的坚忍,却是值得我辈深长思之! 而与向野坚一、"三崎"等一起登陆的"特别任务班"另两位成员大熊鹏、猪田正吉却一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两人是中学同学,又都毕业于日清贸易研究所。他们失踪后,日军打听到清军中有两名日本青年很受器重,估计是此二人潜伏在内,但在惨烈的田庄台战斗结束后,多方查找也无音讯。根据一些学者的分析,此二人在离开花园口后,均被清军抓获,但很幸运地未被确认为间谍,而被收留在了清军军营中。猪田正吉估计是在田庄台大战中,被日军炮火直接击中,尸首残缺而混于乱军之中。而大熊鹏则在左宝贵军营中,一直待到战后,可能在遣送之前死于当地的瘟疫。日本黑龙会所编的史料,用相当多的篇幅记录了日军对此二人的寻找,最终二人都被追认为"烈士",名列"征清殉难九烈士"。

>绝版甲午

绝版甲午
作者: 雪珥
副标题: 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
isbn: 7807416041
书名: 绝版甲午
页数: 216
定价: 29.80元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0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