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六朝烟水间》试读:从六朝古都到文学之都

2019 年 10 月 31 日,南京入选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荣膺“文学之都”称号的城市。创意城市网络下设设计、文学、音乐、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电影、媒体艺术、美食等七大门类,“文学之都”可说是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类。 当此之际,夫子庙的“天下文枢”牌坊更令南京人引为自豪,吴敬梓的“金陵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也成为热点话题。南京能成为“文学之都”,丰厚的历史文脉自是基础,当下的文学繁荣及成果的传播与分享,同样是重要因素。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在这个世界性的平台上,促使南京城市文化和建设更上层楼。我有幸在 2017 年南京申报“文学之都”之始,即参与其事,梳理南京文脉,促进南京文事,宣传南京成就,对申报成功后的推进与建设,也有思考和倡议。 由六朝古都到“文学之都”,是古都南京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南京与文学的渊源可谓与生俱来,六朝时期南京文学成就已达到一个高峰。其时中国社会面临大动荡、大分裂,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专制一统的社会秩序削弱,人的思想意识因之得以解放,固有文化传统与不断涌入的外来文化成分两相激荡,融为潮流,给人以千变万化、异彩炫目的感觉。以南京为中心的东晋南朝,兼容并蓄,荟萃精英,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第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昭明文选》,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等,都诞生于南京。南朝宋国子学实行“四学并建”,设立有史以来第一个文学馆,文学与儒学、史学、哲学分离,更是体现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南京是为中国文学创立早期规范的城市。
2009 年在江宁织造府旧址上落成的江宁织造博物馆。
2009 年在江宁织造府旧址上落成的江宁织造博物馆。
作为中国新兴文化中心的南京,在中原地区被战乱毁坏殆尽之际存亡续绝,也是使文明传承免于断裂危险的不可或缺环节。正因为此,“金陵怀古”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母题。在中国历史上,南京一再显示这一特质。南京可谓建都历史跨度最大的中国古都,自东吴肇建,到辛亥定都,长达一千七八百年,从封建社会前期,直到民主革命时期。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说再生能力,在于南京的政治地位虽有起伏,但古都遗址犹存,经济特别是文化脉络从未断绝。更重要的是,南京的每一次复兴,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座城市的复兴,而且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复兴,提供一个坚实的基地。六朝如此。南唐如此。元朝后期,一方面军阀混战,一方面农民起义群雄逐鹿,最后是以南京为基地的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清朝末年,人心思变,辛亥革命爆发,新生的中华民国又一次选择了南京。 南京的历史文化地位,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激发着他们的创作灵感。唐、宋以降,中国重要的诗人作家,几乎都曾到访南京,不少人甚至定居南京、终老南京,留下不胜枚举的璀璨诗文,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明朝初年在南京编撰的《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清初李渔的美学著作《闲情偶寄》,在昆曲发展、园林营造和精致生活诸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南京生活十几年,作品的主要环境背景就是南京。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同样出现于南京。据统计,南京作家的作品及与南京相关的文学作品,总数超过一万部。 从六朝开始,南京就是一个文教昌明的都市,朝廷官学的设立,民间私学的兴盛,都为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期的江南贡院,是中国考生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科举文化中心,当之无愧的“天下文枢”。榜样的力量,对南京的社会阅读风尚、居民文化素养产生深刻影响。科举服务行业成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耳濡目染,所以“六朝烟水气”被誉为南京的市民气质。现当代南京文教同样成为文学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据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第五 ( 戏剧与影视文学排名第四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第十二,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学科排名第八,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晓庄学院、南广学院等数十所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专业,在校生超过十万人。众多高校成为文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活跃着数以千计的文学社团和协会、学会组织。 读书风气浓厚,求学人数众多,图书需求量大,南京自宋代即成为重要的图书集散中心,明代更与杭州、建阳并称全国三大出版重镇,可考的书坊达一百五十余家,出版图书品种、数量远超杭州与建阳。尤其是万历年间,金陵派雕版技艺臻于巅峰,创制出饾版、拱花这一世界上最早的套版彩印技术,图书出版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中国文化史上的许多重要经典,都在南京刊印成书,风行天下。图书的普及便利了社会阅读,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和藏书家。南京的现代图书馆事业同样率先发展,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经朝廷定名的江南图书馆,宣统二年(1910 年)正式开馆,其规模和影响在当时都是最大的,民国时期馆名虽多次变易,热心为读者服务的好传统始终未变,缪荃孙、柳诒徵、贺昌群等学者先后主持该馆,为众多学人求学苦读提供了一方难得的天地。 南京作家群被誉为中国文学界的“团体冠军”,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包括网络作家)数以千计,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家达数十人。南京人均购书量连年名列全国前茅,活跃的民间读书会有五百多个,在其他城市也是少见的。不少读书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行走”活动,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结合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在文学名著的阅读、分享与传播上,做出了成功的尝试,成为沟通作家与读者的良好渠道,也是“文学之都”的亮丽风景。古往今来,南京对文学的包容,南京人对文学的挚爱,都是令人感动的。 文学资源成为南京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南京现有十三家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经济规模连续数年在中国出版行业中排名第一,在“世界出版业五十强”中名列前茅。译林出版社是中外文学交流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出版社。20 世纪中叶以来,在南京翻译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不胜枚举,诸多中国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佳作也在南京译成外文走向世界,如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为英文的《红楼梦》,至今仍被认为最好的译本。南京书籍装帧设计家多次荣获“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等奖项。 网络文学原创、在线阅读和内容分发领域南京亦居全国前列,有多个互联网文学创作、阅读、作品加工、版权开发的线上运营综合平台,全省网络文学出版产业营收超十亿元。南京的民营学术书店声名卓著,先锋书店、大众书局、万象书坊等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有影响。创立于 1996 年的先锋书店,不但是南京的文化名片,有十余家连锁门店,还屡被邀往浙江、安徽、云南等地开设分店。南京五台山先锋书店总店先后获评“世界十大最美书店”“全球十二家最美书店”“全球最酷书店”“中国年度最美书店”等。 2009 年 9 月,以南京金陵刻经处和扬州广陵书社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对南京出版事业辉煌历史和文脉传承的肯定。 南京的文脉瑰丽,还在于这座城市从东吴建都开始,就是一个跨江发展、面向大海的襟怀开阔的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具有海洋文化因子的,就是南京。 六朝时期,石头津天生良港,千帆云集。东吴的远航船队,南下南洋,北上渤海。东晋南朝石头城下,曾迎送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批使节,比《清明上河图》更多出一分异国风情。外国人在购求儒家和佛教经典之外,还聘请中国的学者、画师、高僧、工匠去外国传授。梁朝皇帝画家萧绎画有《职贡图》,画面中有倭国、百济、波斯等三十余国使臣形象,六朝青瓷和陶俑中,皆出现过外国人物造像,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切实反映。明洪武年间和平外交,永乐、宣德年间七下西洋,决策地、造船地、起锚地都在南京。 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科学家传教士”利玛窦来华,被认为是第二次中外文明相融合的起始点。利玛窦三次到南京,第三次在南京居留一年多,得以观光祭孔大典的预演,与大报恩寺名僧雪浪大师作哲学论辩。他带来了令中国人耳目一新的新科学知识,焦竑、李贽、徐光启、叶向高等学者名士曾与他进行平等交流和探讨,开阔了眼界。状元焦竑是当时关注西学的学者之一,他的得意门生徐光启在南京与利玛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两人合作将《几何原本》译成中文。徐光启因之成为晚明重要的科学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利玛窦绘制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在南京重新修订,并由他的中国朋友翻刻成《山海舆地全图》,流传各地。 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使南京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现代西风东渐,与传统文化碰撞激荡,在洋务运动中得风气之先的南京,又一次臻于文化兴盛的高峰。现代教育率先成长,新文化、新文学渐成时代主流,吸引了一大批追求新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南京可说是鲁迅与周作人兄弟接受新教育、新文化的起点,也是他们留学日本、走向世界的起点。不同程度受到南京文化熏陶、为现当代南京文脉传承做出贡献的前辈作家、学者,可以排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王伯沆、陈独秀、柳诒徵、梅光迪、吴宓、吴梅、黄侃、胡小石、陈中凡、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张恨水、张闻天、朱自清、俞平伯、唐圭璋、胡风、巴金、卢前、朱偰、阿垅、曾昭燏、陈瘦竹、钱钟书、程千帆、赵瑞蕻、高晓声、余光中、董健……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金陵大学任教期间完成长篇小说《大地》,1932 年荣获普利策奖,1938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曾说自己“以同情心和感情来说,是个中国人”,而《大地》则是一部最早直接、全面叙写中国农村与农民生活的小说。 南京荣膺“文学之都”称号,固然是实至名归,但这个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个起点,或者说提升南京文学事业、城市文化的新平台。 在商量申报工作时,译林出版社前总编刘峰先生向我推荐了《伦敦传》,还说起伦敦有二十六条文学之路。我对这一创意大感兴趣,南京如果排文学之路,肯定不止二十六条。此后我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南京的文学地标和文学之路,2020 年以来,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市发改委、社科联、文投集团、出版集团等都曾就此进行调研,认为以多种形式设置文学地标,是展示南京“文学之都”形象的好方式。 南京的文学地标,据我所知,目前可以认定的尚有近两百处,其中有古今作家的居留地,有文学名著的诞生地,有文学活动的发生地,有作品内容的相关场景。其现存情况大致可分几类。一类是建筑、实体保存尚好,如颜鲁公祠、崔致远双女坟、李璟顺陵、王安石半山园、张孝祥墓、方孝孺墓、龚贤扫叶楼、甘熙故居、张之洞、杨锐豁蒙楼、张佩纶(张爱玲)故居、李瑞清墓、于右任故居、朱希祖、朱偰故居、谭延闿墓、鲁迅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及陶行知墓、赛珍珠故居、钱穆母校钟英中学、巴金、胡风母校南师附中、陶行知、程千帆母校金陵中学、余光中母校南京五中等,尤其是重要的作家、学者群体活动地,如夫子庙、中国科举博物馆、金陵刻经处、江南图书馆、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央研究院、总统府、公余联欢社等,风貌保存都较完好,而且除少数几个外,都能正常对公众开放。 一类是近年得以维修或重建,如王献之桃叶渡、昭明太子读书台、李煜、王安石清凉寺、焦竑崇正书院、朱之蕃故居、李渔芥子园、姚鼐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香林寺、曹雪芹纪念馆、吴敬梓秦淮水亭、魏源故居、愚园具并诗社、李瑞清梅庵、俞平伯、朱自清秦淮造像、万籁鸣故居等,其中多数可以观光游览,但也有几处长年空关,或有名无实。 一类是建筑亟待维修或保护,如周处读书台、南宋贡院遗址、谭延闿故居、王伯沆故居等。周处读书台可算现存时代最早的文学地标,保护规划已做过几轮,至今尚未能落实。近年考古发现的南宋贡院遗址,在南宋属规模最高、规模最大的贡院,正在制定保护方案。王伯沆故居虽辟为王伯沆、周法高纪念馆,但仅靠年过八旬的王绵女士撑持,终不是长久之计。谭延闿故居建筑尚存,近年空置,周边成了垃圾场。 一类是遗址地点明确,但缺少相应标识,如石头城、台城、长干里、定林寺、昭明太子墓、凤凰台、无想山、赏心亭、焦状元巷、江宁府学、钟山书院、惜阴书院、教忠祠、随园及袁枚墓、浦口火车站、丹凤街、卢前故居、三山街与状元境旧书坊等。
海军部。鲁迅早年求学的江南水师学堂即在院内。
海军部。鲁迅早年求学的江南水师学堂即在院内。
新落成的金陵图书馆   方飞 摄
新落成的金陵图书馆 方飞 摄
先锋书店,世界最美书店,南京文化地标  钱小华 摄
先锋书店,世界最美书店,南京文化地标 钱小华 摄
先锋书店,世界最美书店,南京文化地标  钱小华 摄
先锋书店,世界最美书店,南京文化地标 钱小华 摄
总体而言,文学地标的规模通常不算大,能够作为独立景观的不多,而且分布比较散,位置常在背街小巷,像洒落在市井中的珍珠,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确认文学地标,可以用“文学之都”的 LOGO 设计制作统一的铭牌,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既可以看到本文学地标的详细介绍,也可以得到附近或相关文学地标的信息。有建筑或实体存在的地标,挂牌即可,已无实体的遗址可以考虑设计形式多样的标志物。每个重要文学地标所在的街巷都可以命名为文学之路,也可以就近或按主题串连若干地标成为文学之路,并绘制出版相应的“南京文学地图”。不仅历史上的文学地标,当下的文学场所与景观也应该融入人们的生活,如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湖南路凤凰出版集团、凤凰广场、凤凰云书坊,太平门文都书店,明城墙中的台城书房等阅读空间以及条件适当的大小书店。串点成线,编线为网,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文学之都”空间展示网络。 现在就可以形成文旅线路的文学之路,至少有这样几条,如六朝博物馆、总统府、南京图书馆、江宁织造博物馆、1912 街区一线,三山街、状元境、夫子庙、中国科举博物馆一线,老门东周处读书台、王伯沆故居、芥子园、姚鼐纪念馆、万籁鸣故居一线,清凉山、虎踞关、龙蟠里、乌龙潭、先锋书店一线,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唯楚书店、学人书店、南京师范大学一线。又如民间读书组织群学书院和悦的读书会等设计的“跟着唐诗看南京”,已经成为热门文旅线路。此外还可设计《红楼梦》《儒林外史》《桃花扇》《丹凤街》等名著为主题的行走线路。 文学之路的意义,远不止于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更重要的是让市民和游人随时随地可以邂逅文学地标,了解南京的文学底蕴,感受文学氛围的熏陶。文学之都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作品的感召,作家的榜样,会让人们在柴米油盐之外,看到大海和星空。这才是文学之都应有的魅力。 整合文学地标和文学之路资源,可以说是“文学之都”建设的基础工作。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难点,在于现存地标的管理隶属关系各个不同,仅靠区、镇或某系统往往无从实施,需要全市统筹,分工合作。而制订全面规划,尤须具备专业知识和长远眼光。 “文学之都”这张新的世界性名片,有利于明确南京的城市定位。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南京各界数次探讨城市文化定位,一直是众说纷纭。从“秦淮文化”到“佛教之都”,从“悲情城市”到“和平之城”,从“博爱之都”到“人文绿都”,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未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南京的丰厚文化底蕴,难以由此确定南京的长远发展方向。而“文学之都”的命名,给了南京精准的城市定位,既符合南京在当今中国的地位,也最有利于发掘、运用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以往所提出的各种城市定位,都可以整合进这个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量“文学之都”的标准,除了文学的历史积淀和文脉传承,更看重文学对于城市的当下和未来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是说,成为“文学之都”的南京,文学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什么意义,而南京文学在世界创意城市网络中又能发挥什么作用。据此而言,“文学之都”的建设不是南京文化工作的一个子项目,而应作为南京的基本城市定位,一个发展方向,各项工作的指归。 “文学之都”建设千头万绪,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促进文学创作,加强文学分享,拓展中外交流,固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文学之都”没有一部文学史,没有一座文学博物馆,不免令人遗憾。“文学之都经典文库”已在陆续出版,南京又在建设“博物馆之城”,组织专家撰写《南京文学史》、筹建文学博物馆理当首先提上议事日程。 文学博物馆的选址,最理想的莫过龙蟠里江南图书馆旧址,20 世纪初建造的两排四十四间藏书楼适用于藏品保存,20 世纪末建造的阅览室可用于展品陈列。与之相邻的乌龙潭公园,现有颜鲁公祠、曹雪芹纪念馆、魏源故居三个重要文学地标,似可以命名为文学公园。也有朋友提出将鼓楼广场命名为文学广场,那对于南京人一定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加强市民对“文学之都”的文化认同,让“文学之都”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每个人对“文学之都”的理念、内涵、使命与责任,都能熟稔于心,都能参与其中,同心协力守护瑰丽文都。

>家住六朝烟水间

家住六朝烟水间
作者: 薛冰
isbn: 7559661750
书名: 家住六朝烟水间
页数: 480
定价: 128.00元
出品方: 后浪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22-7
装帧: 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