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试读:李宇春

美国《时代周刊》称李宇春为“正面的叛逆”,并称她以满不在乎的个性成了新偶像,还真是不无道理,她那些让人发冷的、发笑的、发毛的,还有噎得人找不着北的语录,说到底都是自信和松弛的表现。 不善表达的她时常给人一种冷静和忧伤的感觉,她跟很多80后一样有爱有怨有悲有喜有泪水,也有一颗脆弱的心,她一直用自己的音乐证明着自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真实的情感。 作者手记 我觉得,最近这几年里,要问中国最火的是谁,李宇春肯定会被提名。 春春做客《非常静距离》那期,我很明显感到了她的变化,自信从容多了,5年时间让她青涩的青春开花了。 很欣慰的是,那期节目里我和制片人尽可能地让李宇春的个性绽放,这一点上,她的很多特别好的性格和品质没有变,个性与朴素依旧未改。 李宇春21岁之后的人生轨迹,真是灯光一改,命运大变。她的身份越来越难以界定,作词、作曲、做自己的MV导演,不管打多少分,一个人敢于去突破自己就可喜可贺。 后来我发现幕后的李宇春更有特点,“红药水半瓶触碰你温暖的手心,还有那没流泪却已经湿润的眼睛”,从头到尾就是不用特别明确的爱、痛、伤,就是绕着弯儿说。 从歌坛红人到电影新人,从媒体宠儿到时尚宠儿,从唱别人歌到自己作词作曲导演MV,没人知道这个寻常百姓家的女孩儿还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奇迹。几年前,谁能想到,一个不习惯穿裙子、头发永远伴着发胶挺立、唱歌从来不正视摄像机的女孩,有朝一日能成为中国80后的群像标志,不仅改变自己还影响他人? 80后从来不是一夜成熟的一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台前到幕后 这期节目时,《非常静距离》导演组着眼于李宇春的变化和突破。曾经的超女皇后,经历五年蜕变,如今开始尝试幕后创作,从湖南卫视的超级舞台,到《Why Me》、《会跳舞的文艺青年》。每一次精彩,李宇春的所到之处,一定会伴随着歌迷的阵阵欢呼,每一次出现一定会引起轰动,她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不可复制的魅力,征服了一批又一批观众。 2009年,李宇春第一次做客《非常静距离》时,同名专辑《李宇春》终于尘埃落定,她特有的春式情歌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她非凡的音乐才华。《下个路口见》据她说是“两个没能相遇的人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各自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无论故事怎样,旋律很好听。这首歌是李宇春自己写的,当时去试的时候,她已经是名人了,我觉得这个勇气是很厉害的,万一不好,岂不是很丢人?“没想那么多。”她只是心到手到,就动笔了,“我就会觉得就算是我写了垃圾,也是我自己的作品,我要面对它,我觉得写词跟我们写博客写文章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每一个写词人,都有他个人的一个特色,像我的就是那种,很多词大家理解不了。” 5年时光中,李宇春的粉丝大大增加,她以自己超强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人们称她是实力非凡且极富舞台魅力的歌手,极具才情的导演,多才多艺的MV专辑策划人,而她自己还在不断地自我挑战,也交出了一张又一张傲人的音乐成绩单。 “春春只管唱,玉米管销量。”“盗版止于真爱。”够给力吧?先不说“玉米”,新专辑呈现出的最自由的李宇春,这个状态也是我们所喜欢的,去看看歌词,有意思有回味。与以往不同的是李宇春这次不再歌颂自己的王国,而是走进人群,唱出平凡爱情的感受。 李宇春经常会在做一些专辑企划或者演唱会前期筹备的工作时,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有的时候因为意见有分歧,所以也会跟人吵起来。节目中问她是不是有过跟人家当面拍桌子的经历,她本能的反应是:“你跟我拍我就拍啊!”似迷糊其实凌厉。 有一次她真的是急了,开始学会说“不”。 2005年,比较突然地出名了,春春没有想过一个比赛就能改变自己的一生。上了轨道之后,觉得只要是公司安排的就要去做,没有想过原来可以拒绝。2006年,做唱片是她很在意的一项工作,但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工作,让她没有办法安心在北京录音。她一下子就觉得,这个容忍不了,于是脱口而出:“不!”感觉不错,重点是以后就可以常常说了。 尽管在采访中,李宇春一再跟我们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80后中表现突出的人。但瞧瞧她一年里做的事:广州、北京两场万人演唱会;《十月围城》“触电”;新专辑创作大爆发;蜡像入驻杜莎夫人蜡像馆……更何况,这几年里,李宇春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种报章杂志的封面头版,就连一向言辞苛刻的西方媒体也毫不吝啬地称她为亚洲英雄。亚洲音乐节上李宇春又一次凭借实力,斩获“亚洲最佳歌手”的奖项,令人惊艳的表演也令她荣登韩国最权威搜索榜单的第一名,更为她带来了“中国青年领袖人物”的美誉。

>做自己

做自己
作者: 李静
isbn: 750862792X
书名: 做自己
页数: 262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