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艺术》试读:整理术63 将“不懂”的信息直接装入大脑,在无意识中进行整理

充分调动脑力是整理思维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能充分调动脑力的整理技术。该整理技术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整理常识,而是以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的,这或许会让大家大吃一惊。 在“不懂”信息的状态下,暂且让其沉睡。 工作中需要拿出点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想马上拿出来。当然,如果有“答案”,立刻调查后给出答案便可。但并非所有问题都有答案,即使有答案,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也屈指可数。 经常会有人拿“会调查却不会思考”这样的话嘲弄那些优秀却无法充分发挥实力的员工。这是因为,越是优秀的人就越会偏执于正确答案,并执着地寻求答案。如果到最后还是找不到答案,他们就会说“不知道”,并立刻缴械投降,停止思考,这样就无法调动大脑的思考能力了。 重要的是要思考,这不像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常言道“拙思似眠”,很多人看似在思考,实际上大脑却丝毫没有开动。如何才能开动大脑呢?第一法宝就是我一开始向大家介绍的:先囫囵吞枣,在“不懂”的状态下先将信息装入大脑,再等其慢慢成熟。 我们的大脑一般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整理信息的。婴儿学习词汇时并不是有意识地去理解词汇的含义,而是无意识地在大脑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大脑在整理的同时也不断完善信息欠缺的部分,并塑造出整体形象,我们可以将这一功能称作“自我组织化”。我们经常把大脑当作一个信息储存库,实际上大脑是能够自动整理、重组信息的优质信息整理库。 我们索性就相信大脑的信息整理功能,先将“不懂”的信息装入大脑,暂且搁置下来。这样,大脑就会在无意识中开始重组信息。 顺便提一下,学习语言时该功能最能发挥作用。婴儿自不必说,成年人如果没有大脑的这一信息重组功能,学习语言也是无法成功的。 我留学美国时整天都要泡在自己无法消化掉的快速英语中,到了晚上就累得瘫在床上,呼呼大睡。这并非由于肢体疲惫,而是大脑疲劳使我感到如此困倦。尽管如此,只要睡上一晚,大脑就会自动整理语言,不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日积月累,我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这门语言。大脑的这种潜力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大脑会先将五花八门的信息放置一段时间,再将这些信息整理得井然有序。观察这一流程,我们会发现大脑整理信息的过程酷似酿酒。正如发酵的时间越长,就越能酿出美酒一样,一个点子在大脑中放置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成为完美无缺的点子。

>整理的艺术

整理的艺术
作者: (日)小山龙介
原作名: 整理HACKS
isbn: 751003809X
书名: 整理的艺术
页数: 201
出品方: 后浪
译者: 周洁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2-4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