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相信BBC吗?》试读:世界上最好的广播公司?

BBC总部“电视中心”(Television Centre)位于伦敦北部环境并不舒适的谢菲尔德布什区域(Shepherd’s Bush),在BBC于1949年获得的这片土地上,杂乱无章地分布着许多建筑。从建筑学上看,BBC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BBC在建筑美学上的缺陷与其说是建筑设计问题,倒不如说是与它疯狂的扩张有关。自从这个被BBC内部人称为“中心”的BBC总部所在地开张营业以来,BBC的规模和影响一直在与日俱增。BBC现在已经成为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它对英国人观念的影响已经让人很难察觉。事实上, 它甚至成为了英国公众表达思想的平台。其对内和对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不可比拟的,可以说,它对世界各国都有影响。因而,它也成为了一个有着崇高理念的大型机构。   这个理念清清楚楚地写在BBC的网站上:在其“目标与价值”栏下,有这样的内容:“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创造性、最可信赖的机构。”为了获得BBC认为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信任,BBC大胆地宣称:“我们是独立、公正和诚实的。”事实上,BBC确实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世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是英国特色的,它的历史和发展是和它服务的国家的历史交织在一起的。 BBC作为一个组织,其稳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坚持讲真话和敢于向权势挑战的做法分不开。英国的任何机构和个人包括教会、王室、议会和警察,都不能逃过它无情的调查。一旦发现不轨行为,BBC可以调动全社会的公众舆论对其进行攻击。在英国社会其他机构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开始衰退的时候,BBC却享有巨大的公众支持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要归功于BBC所具有的娱乐和新闻两大功能。娱乐节目使之在公众间享有很高的欢迎度,而公众的欢迎则增加了它的可信度。几十年来,BBC在与英国其他机构的力量争夺战中屡战不败,也因此对整个英国社会现实产生了重大影响。 BBC是由20世纪初期的官僚体系发展成型的。如果按照美国的模式发展,BBC就远非现今这个面目。美国的广播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产业,是受市场驱动发展而来的,但英国的官员们不想那样的“混乱”,他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可以凝聚全国的无线产业力量为国家服务。英国广播公司也就应运而生。   伴随着BBC的诞生,如何管理这个广播公司就成了政治家们关注的难题。1923年,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工党议员查尔斯•特雷弗兰表明了他的观点。他说,广播公司应该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另外一位工党成员赫伯特•莫斯森说:“广播不应该被那些可能有党派之见的团体或不负责任的私人控制。”如此一来,围绕广播产业“公共服务”的政治辩论在英国展开。   被人称为BBC“助产妇”的约翰•瑞斯是一位坚决的卫道士,他坚决反对把BBC当做随便一种可以用来获利的商品。在1924年,他担任公司总经理时出版的《英国之广播》一书中,写到:“本公司是作为一个公共部门运作的,确认这一点特别重要。”①18所以说,早在1927年元旦BBC被称为英国政府的一个公共部门之前,瑞斯就已经把BBC当成公共部门来管理经营了。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英国政府将BBC的管理特许期限定为十年。每一个十年到期后,政府会重新审批②19。BBC的第一个十年成长迅猛,它用事实向人们证明,BBC是受社会欢迎、技术上过关并且也成功地保证了自己不受任何党派左右的机构。英国社会,特别是左派力量对BBC非常满意,他们认为BBC的运作形式是英国公众生活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1937年,伦敦大学行政法专业的一位讲师威廉•罗宾逊撰文说:“BBC是一个新的、重要的组织形式,它是由一个独立的董事会来运作的公共服务机构。”③20美国学者林肯•戈登在其《大英的公共公司》一书中说:“对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领导人和工党而言,BBC的可取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把基础产业国有化,使之自然地过渡成社会化的产业。”④21 BBC原本认为,由于其垄断的管理性质,它必须对公正性有特殊的理解和解读。最早的BBC新闻简报在如何分配政府与反对派观点的版面篇幅上小心翼翼,后来,BBC认识到,应给对立或相反的观点予以应该有的基本相等的报道。这些都是在有基本社会认同的大背景下完成的。林肯•戈登把这一阶段BBC的活动描述成:   英国国家机构想当然的力量平衡意识……在国内事务上,是王室、法律、大英帝国和基督教之间的平衡;在海外是通过国联(日后的联合国)实现的和平,这也是BBC官方的座右铭:国家之间要讲和平。①22   从1939年到1960年可以说是BBC的黄金时段。BBC在这段充满战争的岁月里出色地发展,在战争期间和战后都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公众认为它体现了英国式的公平精神。但到1960年后,BBC内部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在英国,人们的公共社会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对传统的等级观念产生厌倦,传统的遵从意识开始淡化。BBC起初迟疑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欣然加入了这种思潮。以至于后来,BBC几乎变成了那些希望看到旧秩序毁灭者的工具。讽刺、深度调查新闻以及政治采访充斥BBC节目的大部分。到20世纪80年代,瑞斯发现,BBC节目中再难发现类似政府和国家干预的色彩。原有的所谓“尽量避免争议”的观念被搁置一边,人们反倒一味地追求有争议的新闻。   林肯•戈登所说的“力量平衡意识”这时看起来特别古怪。君主再没有以往的尊敬地位可言,反倒成了BBC讽刺的靶子。一旦有关王室成员的消息见诸当地报刊,“BBC新闻”栏目也当仁不让地予以报道,其喜剧栏目对王室成员的报道有时近于下流。那些不成文的法律和经受了时间考验的行为规范已荡然无存,BBC带头呼吁将人权法案写进法律,并鼓励君主下放权力。英国王室的存在早已不是令这个国家自卑的一件事,但BBC却倾向于这样认为。在BBC的报道中,英王室经常令国人感到羞耻,其皇家美德被认为已经大打折扣了。其中最突然的变化恐怕要属BBC对基督教的态度,它如今被当成了众多迷信的一种,而且也并不比其他的迷信好多少。在这方面,有很深的人权倾向和世俗观念的BBC引领了英国社会的方向。似乎只有在对待国联也就是日后的联合国的态度上,人们才看到了BBC的延续性。到20世纪30年代,BBC的国际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任何敢向联合国对抗的政府都受到了BBC主持人的抨击。例如2003年到2004年,布莱尔政府参与发动伊拉克战争就受到了BBC的抨击。 BBC仍然保留了其建立在良知基础上的“力量平衡意识”,不同的是,老的一套已经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不同的观念。现在的BBC狂热地反对种族主义,赞成人权,支持国际主义,对传统的英国国家概念持怀疑态度,进而对欧盟大力支持。现在的BBC保护妇女权益,世俗化,对包括君主、法庭、警察和教会在内的权威有“过敏”反应。30多年的反核武器岁月使BBC从一个拥护现存制度的机构演变成了一个由激进派主导的机构,曾经所谓的“公平、不参与党派之见”的观念被破坏。更可怕的是,这个变化正好发生在公司大举扩张的同时。现在的BBC比20年前也大了许多。   当1960年BBC的电视中心开张时,BBC电视总裁杰罗德•比德尔曾欢呼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工厂,比圣保罗大教堂还大一倍。”但比起今天的规模来,当时的电视中心要小很多。BBC现在的三大体系:国内节目(Domestic Service)、轻松节目(Light Programme)和第三节目(Third Program)——或者说是电视节目BBC1和BBC2当时都不是24小时播出;现在的滚动新闻对当时那一代记者而言是不可思议的。至于互联网,更是一个科技神话。单看BBC现在的运行规模就很值得人们尊重,现在的BBC有7个国内频道,24小时播出。另外还有39个国内分台,在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还有三个“国家台”①23,外加一个亚洲广播网台。位于伦敦布什大厦(Bush House)的建筑中,有BBC国际频道(BBC World Service)的总部,全世界129个国家的首都可以通过短波或调频收听BBC的节目,同时BBC还用43种语言播出节目。电视节目增加了BBC3、BBC4、儿童频道CBBC、News 24和BBC World。另外,BBC的网络节目BBCi也成了世界上领先的网络体系,为世界各地的网民提供不间断的网上新闻。   事实上,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国家的人接收不到BBC的节目。BBC宣称,在诸如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家,人们收听或收看BBC节目的比例甚至比英国人在本土接收BBC国内频道的比例都高②24。在一些国家,BBC每周的收视率甚至保持在15%以上。2003年一家公司在阿富汗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当时有82%的阿富汗人接收BBC节目。在一些国家,老百姓对他们自己国家的广播公司产生怀疑,这也是促成BBC节目接收率高的原因之一。在美国,有大约400万人通过美国政府控制的公共广播服务公司接收BBC的节目①25,光在波士顿、华盛顿和纽约,就有大约25%舆论影响者(opinion-former)收听BBC World广播节目。86%的美国家庭可以接收到BBC World TV电视节目。伊拉克战争爆发后,BBC的美国电视观众陡增了28%,其网站也成为美国访问率第三排名的网站。   在英国本土,BBC的接受率也远远高于其竞争对手。虽然默多克的天空电视系统的增长颇为引人关注,但比起BBC,它还是个小蝌蚪。天空电视现在占英国电视市场大约6%的份额,并且它还没有广播业务,BBC占英国电视市场的44.4%份额。更值得注意的是BBC与天空卫视之间的质量差别:默多克的节目多数是娱乐和体育,而BBC有很多新闻和时政。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BBC仍然在不少媒体领域处于垄断地位。这在广播电视发展的早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当时波段资源稀缺,并由欧盟条约限制使用;其次,就像瑞斯发现的那样,只有采取他所说的“统一控制”的手法才能够实现有效的发展。但在80年的发展之后, BBC仍然通过其国内的第四广播电台(Radio 4)占据着某种垄断地位。   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要说到BBC仍然享有独一无二的收取收视费的特权——在英国任何有电视接收装备的家庭都必须以固定税率纳税的形式向BBC缴纳收视费。这个特权为BBC保证了每年30亿英镑的收入。需要说明的是,对公众而言,每年缴纳116英镑也是值得的②26,对BBC来说,这笔收入使其占据了竞争优势:因为这一大笔收入是有保障的,BBC可以自由花费。比方说,BBC的互联网业务需要很大的启动资金,许多商业机构也想进入这个领域,但它们没有这笔高额的入门费,这就使BBC公司加强了它的整体地位。   但支付BBC收视费也物有所值:用户由于向BBC支付了费用,所以每个人都有得到绝对公平待遇的权利。这也是用户和英国政府与BBC签订合约的基础。但现在,这个契约关系被BBC新闻从业者固有的偏见侵蚀了。

>我们能相信BBC吗?

我们能相信BBC吗?
作者: [英]罗宾·艾特肯
原作名: Can We Trust the BBC?
isbn: 7513307377
书名: 我们能相信BBC吗?
页数: 208
译者: 马建国
定价: 26.00元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