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收藏》试读:五大名窑瓷器

官窑瓷器有南宋官窑和北宋官窑。哥窑瓷器釉面开片重叠犹如冰裂或碎片,尤以粗疏的黑色裂纹间交织着细密的金丝铁线纹为以后历朝所仿烧。汝窑瓷器以釉色天青,釉质莹润,光泽内含,上有细密开片的“蟹爪纹”为世所赞。定窑瓷器以乳白、牙白的釉色与精湛的刻花、划花、印花、剔绘、浮雕等装饰成为南北白瓷中的典范。钧窑瓷器釉色变幻不定,有天青、天蓝、蓝灰、灰绿、葱绿、黄绿、黑绿、月白、紫红、玫瑰紫、丁香紫等多种,尤其是釉质肥厚,在釉面下出现不规则的“蚯蚓走泥纹”为绝品。 汝窑瓷 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钧、官、哥、定并驾齐驱。汝窑吸收了其他窑系的先进制瓷工艺,创烧了印花青瓷,并且逐渐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南宋叶《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在汝窑系中,根据考古发现,部分专家断定除河南宝丰县清凉寺窑被断定为官窑,称“汝官窑”,其他民间窑场称汝民窑或临汝窑。汝窑创烧于北宋初年,到北宋后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汝瓷清丽精美,受到宫廷的垂青,专为宫廷烧造御品。然而历时不久,金兵南下,工匠迁往江南,汝官窑遂废。有的学者认为汝官窑仅存20 年,即哲宗元元年(1086)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后徽宗在京师设窑烧造,名曰官窑,汝官窑遂为北宋官窑所取代。由于汝官窑生产时间短,加之工艺要求极精,产量有限,传世品极少,故南宋就有“近尤难得”之叹。汝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不能流入民间。因此,宋代墓葬不见汝官窑器出土。北宋宫廷收藏的汝官窑瓷,历经元明清诸代,更为零星,辗转流传至今者不足百件,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遂为稀世珍宝。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窑址究竟在何处,是近年来才得以解决的难题。古代窑口多以地命名,如钧窑(窑址在禹州市,禹州市古称钧州)、邢窑(窑址在内丘,内丘古称邢州)、定窑(窑址在曲阳,曲阳宋代属定州)等,所以汝窑当在汝州境内。1987 年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宋时均属汝州)找到了为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址。窑址中不仅产品丰富,而且烧造工艺成熟。特别是出土的部分标本与宫廷御用瓷的传世品完全一致。由此可以断定,清凉寺遗址即为北宋汝窑窑址。考古发掘同时还表明,清凉寺虽有宫廷用瓷,但数量较少,而民汝器物则占90%。根据器物造型、胎釉及纹饰的特点可以断定,清凉寺汝窑创烧于北宋初期,终于元末,而且官汝仅存在了20 余年,余者则为民汝时期。

>天下收藏

天下收藏
作者: 李知宴 编
isbn: 7514201300
书名: 天下收藏
页数: 189
定价: 69.00元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装帧: 精装
出版年: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