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吵醒青春的悲伤》试读:旅途,那一段跃动的青春

关于年龄,每隔十年重复一次的十周年意识,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 九岁变成十岁时,因为太小,对于年龄的变化没什么感觉,事实上,连残留的记忆都没留下。反而是在十二岁到十三岁时,突然变得敏感起来,因为无法再尽情地享受儿童节了。而从十九岁变成二十岁时,内心只是充满了喜悦,以为已经成年了,不再事事受大人的束缚。 那么,从二十九岁变成三十岁呢? 一些过来人说,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生活并没有立刻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哪个酒吧会禁止三十岁的人进入;也没有哪个剧场会多收三十岁人的钱;年轻人不会因为你三十岁而更听你的;自己也不觉得比二十岁时更多了一些成熟或自由。只是相亲会越来越频繁;面对周遭的各种幸福时,压力会比之前更大一些;莫名的叹息会更多一些而已…… 在从新德里去瓦拉纳西的夜车上,偶遇一个临近二十岁的小酷哥。卷卷的头发上架着一副漆黑的墨镜,穿着桔黄色的条纹T恤,脖子上挂着一个款式夸张得像是玩具的相机,这孩子就像是从动漫里走出来的一样。临近二十岁的他,浑身散发着青春年少的气息。如果以“和年轻人一起旅行”为主题做一份画报的话,他便是最合适的主角。 与他相比,快要到达瓦拉纳西的我就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了。 12月的印度比我想象的冷,穿着凉托的脚都冻得麻木了,我把防寒用的毯子紧紧裹在身上。恒河边的太阳冉冉升起了,坐在冰冷列车里的乘客开始舒展蜷缩的身体,整理背包,准备在瓦拉纳西下车了。 “你是日本人吗?”小酷哥先跟我说话了,我们都猜错了对方的国籍。短聊之后,我俩便搭伴坐人力车去了恒河边,这挺好,总是怀揣不安的我,在旅途伊始收获了一份跳跃着青春的快乐。 在韩国,我很少有机会接触十几岁的男孩子,充其量就是大学做家教时见过一个比自己小五岁的高中生。不过,在印度相遇的我们,虽然相差十几岁,却意外的都有着悲伤的灵魂,很快,我与这个青春逼人的男孩成为了朋友。这个男孩明年就要上大学了,这次印度之行是他生平第一次独自旅行。当问他为什么要选择来印度时,他回答说印度之行后就不怕一切困难了。对于这个十九岁的男孩来说,印度之行原来就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啊! 看来,二十岁眼里的印度与三十岁眼里的印度是完全不同的,我微笑着明白了年龄的差距。 12月31日。刚到晚上十点,房东大叔便把大门锁上了。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了,整个瓦拉纳西被爆竹声和欢呼声充溢着。房东大叔却说外面很危险,四五名游客只得全都待在了房间里。 门外的爆竹声和音乐声搅得我蠢蠢欲动,特别希望手边有一罐啤酒——哎,真后悔没有从韩国带几瓶过来。 我轻手轻脚地去开大门,很不幸还是吵醒了房东大叔,他警告我“绝对不可以出去”。 结伴旅行的那个男孩住在隔壁的房间里,此刻,他正在院子里溜达。于是,我们便一起平静地迎接了新年的到来。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冲我笑了:现在,他刚刚二十岁,而我三十岁了。 “新年快乐。” 相互祝福之后,我便回了房间,拿出笔记本电脑写下此刻的感受。隔壁的男孩则在放着欢快的音乐,庆祝他的二十岁。之前,我跟很多朋友说过“我要在印度迎接三十岁”,可真的这样之后,心里反而有一种无由的惆怅,空落落的。 之前我也多次背包旅行,无论是第一次独自面对埃菲尔铁塔,还是站在金字塔面前,小小的我站在人类杰作脚下,居然都觉得自己是那么地坚定,可现在的我愈加淡泊安然。此刻,我只想要一罐啤酒。 房间非常简陋,就像是牛棚改造的,整个房间只有一个插座,我只好关掉房间里唯一的电灯,插上笔记本的电源。漆黑的房间里,只有笔记本的屏幕发出和此刻空气一样冷的光。 实在讨厌在黑暗中迎接新年,我把靠近院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一缕橘黄色的微弱的光透了进来。 已经过十二点了。韩国的朋友们正聚在一起举杯庆祝,而我独自一人坐在漆黑的房间里敲打键盘。隔壁屋子里传来了卡带的声音,一群人和着音乐在唱歌。我把整扇窗户都打开了,歌声全部进来了,这让我稍稍有了些喜悦。 来印度不过只有三天,我就迎来了三十岁。 第二天清早,小酷哥从门缝里塞了一张纸条给我便离开了。是用英文写的,他说白天遇到的日本人推荐了一个住所,他要搬到那里去。他还说和我一起聊天很开心,祝愿我能够平平安安结束这次旅行。纸条上没有联系方式,也没有电子邮件。刚三十岁,第一次旅行便遇到一个能够带给自己快乐的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分别却显得那么的轻而易举。 1月1日,三十岁的第一个早晨。 我把毯子裹在身上,向恒河边走去。

>不要吵醒青春的悲伤

不要吵醒青春的悲伤
作者: 【韩】李夏览
副标题: 要有多勇敢,才敢念念不忘曾经的伤
isbn: 7539961473
书名: 不要吵醒青春的悲伤
页数: 232
译者: 潘晓君
定价: 32.00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