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试读:II父辈的故事

艾米给我看了她最近的画作,却不愿听我读我小说的开头。她用我从未见过的姿态打量着我,我没法描述那姿态。 这如何叫人不感到震撼呢:一张我们深爱的人的面孔,我们和它的主人朝夕相处,以为了解至深,甚至以为那是我们唯一熟识的面孔,多年来我们一直近在咫尺地注视着它。可就是这样一张面孔,当我们发现它居然毫无预兆地绽放新姿,会觉得妙不可言,也会感到不寒而栗。那些姿态我们从未见过,并有可能再也无法得见。 曾几何时,我们不知道树木小鸟的名称,也没必要知道。我们记诵的词汇屈指可数,一句“不知道”足以应付任何问题。我们不把这看作无知,而称之为老实。后来,我们学会了修辞,认识了各式各样的树木、飞禽、河流。最终我们认定,哪怕只言片语,也好过沉默无话。 可我并不怀旧。 不,也并非如此。我只是希望自己不怀旧。放眼望去,总有人不断忘怀昨日梦想。从未触动情感的歌曲停留在记忆里;我们一一拜访逢场作戏的昔日恋人、虚与委蛇的旧时同窗;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所有道不相谋之人。 我震惊,我们能如此轻易地遗忘所感所爱,转眼就以为一切心愿感触都今非昔比。可与此同时,我们还指望旧日笑话能让我们再度开怀。我们希望,也以为,还能再度回到那阴云庇护下的童年。 我就困在这个陷阱、这部小说里。昨天,我写完了一别近二十年后,主人公重逢的一幕。我欣赏这个结局,可有时候又觉得不该让他们重逢。“纵使相逢应不识”才更合适。或许他们在同一条街上擦肩而过,甚至可能隔着柜台相谈甚欢也互不相识。 我们真的在二十年后还能认出一个人吗?如今的我们,还能否透过一丝隐隐的印迹,辨认出某张遥不可及的面孔上那些独一无二却已然布满岁月痕迹的特征?整个下午,我就在想着这些,思索着这一切。 相忘于江湖于我而言是桩美事。大家继续各自迥然不同的生活,直到此刻,才彼此稍稍靠近,但仍如同两条平行线,永无交汇的可能。可这本小说不该由我来写。我只希望做个读者。毕竟,在我写的小说里,主角再度相遇了。我需要他们再度相遇。 * “他们相爱了?这是个爱情故事?” 艾米这样问,我只是一笑。她下午到,我们喝了几杯茶,听完了一整张奇想乐队的唱片。我求她听我读几页小说稿,可她还是拒绝了。“我想过一阵再读。”她解释道。 “我写的是你。女主角有好多你的特征。”我怯怯地说。 “这样说来,我就更该过一阵再读了。”艾米一笑,随即补充道,“我真高兴你又开始写东西。我喜欢你写书时的样子。写作对你有好处,能保护你。” “保护我什么?” “每个词语都能保护你。你要字斟句酌,这多好。” 艾米又问了我一些小说的细节。我答得极其简略。说到珂罗蒂雅的时候,我又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怀疑。 接下来艾米半开玩笑地问,小说主人公是否会就此厮守终生。我没能掩饰住不耐烦的神情,跟她说不会。我告诉她,主角在成年后重逢,有那么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纠缠在一起,可绝不会厮守终生。我还说,情节不该如此,也不会如此。“在一本好的小说里确实不会,不过在劣质小说里倒是一切皆有可能哦。”艾米边说边扎头发,看上去活力十足,神色妩媚。 我看着她微启的双唇、她的面颊和短短的睫毛,它们仿佛全在沉思。艾米告辞了。我希望她多待一会儿,可她还是走了。她把我讲的情节当真了。其实她有道理。我也认为,当下我们还是别住一起的好。我们需要时间。 然后我打算接着写下去,却不知道如何下笔。我无意讨论孰是孰非,只想让我们曾经藏身的角落重见天日。问题在于,我没有自信把它写好。我与自己笔下的故事太过相近。一方面,我放任回忆泛滥,榨干记忆;另一方面,我也大肆编造。我的大脑再次一片空白。一个才思枯竭的作家眼巴巴地对着屏幕,这画面真滑稽。 我没告诉艾米,她不在身边的日子,写作对我来讲何其艰难。我依旧记得,每当夜深人静,当我靠近她,想给她读上一段或哪怕一句小说时,她那睡意蒙眬的脸庞。她总是静静聆听,点头赞赏,或直言评论:“不该这样,这个角色不会说这种话。”她的洞察总是深入本质,弥足珍贵。 现在我又可以在她身边写作了。想到这里,我倍感幸福。 * 昨晚我走了好几小时路,仿佛渴望迷失在某条崭新的街道中——彻底而幸福的迷失。有时,哪怕我们深入歧途,哪怕我们茫然无措,又哪怕我们渐行渐晚,深感黎明将至,我们依旧无法、也无力迷失自我。在那样的岁月里,哪怕我们竭尽所能,最后依然发现,我们丝毫不懂、不能迷失自我。或许,我们就是这样追忆着能够自我放逐的往昔,追忆着一切都崭新如初的岁月。 好几天里,我都回忆着迈普的风光。在那儿,砖房两两相连,通通铺着光亮亮的地板;而眼前这片我已住了好些年的老街上,房舍各不相同,既有镶花地板,也有粗石路面。这些街道长什么样与我毫不相干,我却带着亲切感一一走过。它们有的以人命名,有的以地命名,抑或是以那场场或失败或胜利的战争命名。它们不同于那些幽灵般的道路,不同于那个充满谎言的世界,我们在那个世界匆匆成长。 * 今天早上,我在社区公园看到一个女人在长椅上读书。我在她对面坐下,想看清她的脸,但是没能如愿。她的目光完全沉浸在书本中,一时间我以为她知道我在看她,因为她双手把书本举到跟眼睛一样高,两肘仿佛撑在一张隐形书桌上——她或许想以这种方式掩护自己。 我看到了她洁白的额头和几乎金黄的秀发,却一直看不到眼睛。书本成了她的面具,珍贵的面具。 她修长的手指如同纤细而有活力的枝条般撑住书本。我一度靠得相当近,像是渴望端详她新修的指甲,光洁整齐,如同根根经过打磨。 我确信她感觉到了我的存在,可却从未放下书本。她就这样举着书,像是在极目远眺。 阅读就是掩饰面容,我想。 阅读就是掩饰面容,而写作则是揭开面纱。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作者: (智利)亚历杭德罗·桑布拉
原作名: Formas de volver a casa
isbn: 7532149935
书名: 回家的路
页数: 144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童亚星
定价: 20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1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