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历史》试读:第一章:计数

定义 发展出数字的概念,并运用数字标记实际数量、记录价值 发现 列朋波骨(Lebombo Bone)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5万年,骨片上有用来计数的刻痕,是最早的计数证据 突破 石器时代的人类懂得了用无生命的物体来代替最基本的手指计数 意义 对计时、财务和早期数学等有重大意义,并最终影响了科学的未来 不论是要计算出总共卖出了多少面包,还是要计算摩天大楼整体结构的重量分布,学习如何计数绝对是人类历史中的重大进步。没有计数,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人类思维的这一进步发生在距今约3.7万年前。 很早以前,人类的所有计数能力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个”和“许多”。但在石器时代的某一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早期人类终于有能力准确计量并记录大数字。 科学家之所以能够了解到这一点,还要归功于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一个岩洞中发现的一件文物。这件文物出土于南非和斯威士兰之间的列朋波山脉,因而被叫做列朋波骨。这块骨头是狒狒的一块小腿骨,这本身并不奇特,激起考古学家兴趣的是骨头上的29道刻痕。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刻痕是计数符号,骨片的主人当时用它来记录某个东西的数量。不过,究竟是什么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南非金伯利的麦克格雷戈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彼得•博蒙特(Peter Beaumont)指出,列朋波骨让人想起日历棍,纳米比亚的有些族落至今仍然用日历棍来记录度过的日子。实际上,29非常接近阴历月份的天数。列朋波骨的年代后来确定约为公元前3.5万年。不管它的确切用途是什么,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数学文物。 世界其他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计数棍。1937年,一位考古学家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摩拉维亚发现了一根有刻痕的狼骨。骨头上一共有55道刻痕,每5道刻痕一组。一般认为这根狼骨的年代约为3万年以前。 更复杂的计数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伊桑戈(Ishango)附近一处考古现场发掘出的一根计数棍,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兴趣。这根骨头被称为伊桑戈骨,它和列朋波骨一样,也是狒狒的一块小腿骨,整根骨头上面按顺序刻着纹印。不过,伊桑戈骨上的刻痕要复杂得多,不仅仅是简单的计数。 伊桑戈骨上的刻痕分为三列,每列又分为若干组。中间一列先是三个刻痕组成的一组刻痕,紧接着是六个刻痕的一组,然后又是四个刻痕的一组,紧接着是八个刻痕的一组(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刻痕数各自乘以2);接着是十个刻痕的一组,然后是五个刻痕的一组(第一组除以2)。这一列的刻痕似乎说明骨头的拥有者知道乘法和除法。 左边一列和右边一列的刻痕都分成了四组,每组皆为奇数,两边所有的数字加起来是60。左边一列的所有数字(11,13,17,19)都是质数,即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数字。而右边一列的所有数字(11,21,19,9)都遵循10±1和20±1的规则。伊桑戈骨大约出现在两万年前。 十进制 当然,简单的累加计数不是记录大数字的最佳办法,任何想用十指计算10以上数字的人对此都应深有体会。现代计数系统用高数位和低数位组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我们的系统使用个、十、百等,每个数位的数字由0至9中的一个数字表示。因为这种系统中共有10个基本数字,所以称为十进制。我们可以用这种系统很简洁地写出126这样的大数字,而不需要写一长串的1(也可能用9的累加,共写14组,这样不会那么长,但还是很麻烦)。 也有其他的进制系统。最简单的是二进制,这种方法只使用0和1两个数字,但比简单累加的效率高得多。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不用累加的方法,而是采用二进制进行手指计数,可以算到1023这么大的数字。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二进制。由于0和1很容易在电子转换中表示,因此现在的所有计算机和计算器都采用二进制。 60秒 现代计算器的鼻祖是算盘,算盘是古苏美尔人(其居住地位于现在伊拉克)约在公元前2700年发明的计算工具。古苏美尔人和古巴比伦人,开创了世界上首批先进的计数系统。 巴比伦人采用了逢六十进一的数字系统,也就是六十进制。如果觉得不太好理解,那么请再仔细想想,正是有了这种系统,我们才有了今天时-分-秒的计时系统。六十进制也用于几何,圆的内角分为360度,每度又分为60弧分,每弧分又分为60弧秒。 这种系统对巴比伦人很有用,因为巴比伦人研究天文,需要一种可靠的方法记录天体在天球上的角度。而推动世界其他地方早期计数发展的多是日常活动,包括计时、航海,以及可能最重要的——交易以及正式商贸活动的萌芽。

>科学的历史

科学的历史
作者: Paul Parsons
副标题: 改变世界的100个重大发现
原作名: Science in 100 Key Breakthroughs
isbn: 7115345503
书名: 科学的历史
译者: 涂文文, 刘美英, 余倩, 管策, 王景
定价: 9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 2014-3
装帧: 平装
出品方: 图灵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