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刀表演者》试读:看望

尽管我九年没有这位朋友的消息,但在收到他用铅笔草草写就的一封信时,我还是没感到惊讶,没有感到很惊讶。在信中,他宣布他“娶了妻”,并要我去我从未听说过的一个位于上州的镇看他。“十六七号过来看看我吧。”这是他的原话,“过来吃午饭。”那种随随便便、霸道的口吻,完全是阿尔伯特的风格。他画了幅地图,上面有个黑色圆圈,标着“村子”,一个小方框,标着“我家”,一条波浪线把两者联系起来,线下面写着“约3 英里半”,线上面写着“39 号县级公路”。我知道上州的那种毫无生气的村子,有一间浸礼会教堂、三家酒吧、一座只有一台加油机的加油站。我想象阿尔伯特带着他的书本和疯狂念头,住在离那里还很远的地方,我想象不出的是他的妻子。我从来没觉得阿尔伯特是会结婚的那种人,但女人总是喜欢他。我那个周末本来有计划,不过我取消了,然后就往北而去。 我仍然把阿尔伯特当成我的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最好的朋友,即使九年没有过他的消息。他曾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想到他时,难以想到他还有别的身份。即使在我们的友谊发展至如胶似漆的那段时间——在大学最后两年以及毕业后的一年里,我们每天都见面—他一直是个难以相处、爱挑剔的朋友,藐视成规,不过他习于安静,会突然发脾气或者沉默下来,诚挚,有时又会出语嘲讽,不能容忍平庸,对于一个动作、一句话语或者一张脸上表现出来的一丝虚伪,他都能准确无误地察觉并对之咒骂。他长相英俊——五官分明,是新英格兰地区的那种英俊——据他所言,自从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他的家族就住在康涅狄格州——但是尽管班上的女孩们送上诱人的笑容,他还是把自己局限于跟穿着皮夹克的城市女孩短暂相恋,他跟她们没有一点共同之处。毕业后,我们在一个到处是咖啡馆和书店的大学城当了一年室友,分摊房租,干了一种又一种兼职工作,我是把等着我的不可避免的穿西装、打领带的生活往后推,他则嘲笑我因循守旧地害怕自己会变得因循守旧,辩称商业是美国之原创精神的唯一来源,读他的柏拉图作品和《现代象棋开局》,吹长笛。有一天他走了,就那么简单,去开始他所称的新生活。第二年,我收到来自美国各地小镇的明信片,上面的图片有大街和奇怪的火车站,写着诸如“还在寻找”或者“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剃须刀?我想我忘到浴缸里了”这样的话。然后有半年杳无音讯,然后突然收到一张从俄勒冈州寄来的明信片,他在上面巨细无遗地描述了一个不知其名的木头物件,是他在所租卧室里一座五斗橱最上面一个抽屉里发现的,然后就是九年的沉默。这九年里,我干上了一件稳定的工作,差点跟一位交往挺久的女朋友结婚。我在一条环境宜人的街上买了房子,这条街上的房子很多都有游廊,街两旁长着枫树。我颇为经常地想到我的老朋友阿尔伯特,纳闷我现在所过的生活是否是以前在我仍然有所期盼时盼望过的。 这个镇比我原来想象的还要糟糕。我慢慢路过镇上一家破落不堪的砖建筑造纸厂(其窗户都用木板钉了起来),路过一排排褪色而且墙皮剥落的两家共住的房子(前廊已经变形,身穿黑色T 恤衫的男人在那里喝啤酒),路过文身屋和水流缓慢的小溪。39 号县级公路在长满野胡萝卜花和黄色豚草的田野间左拐右拐地穿行,时不时看到一座样子忧郁的房子或者阳光曝晒下的一块玉米地。有一次,我路过一座衰朽的谷仓,谷仓顶部已经塌陷。里程表指到3.2英里的地方时,我到了路边一座饱经风吹日晒的房子。前边院子里的深草中有辆自行车,门大开着的车库里放满家具。我没有把握地拐上未铺沥青的行车道,让车没熄火停着,然后走到前门处。没有门铃,我敲那扇木头纱门,门碰到门框上声音很大,一位赤着脚、脸色很苍白的高个女人睡眼惺忪地来开门。她穿着一件皱巴巴的黑色长裙,T 恤衫外面套一件伐木工穿的衬衫。我打听阿尔伯特时,她怀疑地看着我,很快摇了两下头,然后砰的一声关上里面的门。我走回我那辆小汽车时,看到她苍白的脸在推到一边的粉色窗帘那里看着我。我想也许阿尔伯特娶的就是这个女人,是个疯子。我从那段行车道上退出时,又想到我现在就应该掉头回去,马上离开这次在荒野中被指错路的冒险。毕竟我有漫长的九年时间没有见过他了,情况一定会有变化。里程表上到了4.1 英里处,我开过一段上升的路拐了个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房子坐落在样子灰扑扑的几棵树后面,我转上一条没有指示牌的土路行车道,车辙很深,野草丛生。当我带着一种强烈的失望和被背叛的感觉踩下刹车时—因为我到了这里,在一处鸟不生蛋、令人反感的荒野中,像个傻瓜或者罪犯一样游荡—前门开了,阿尔伯特走了出来,他一只手插在口袋里,一只手朝我挥着。

>飞刀表演者

飞刀表演者
作者: [美]斯蒂文·米尔豪瑟
原作名: The Knife Thrower
isbn: 7562486069
书名: 飞刀表演者
页数: 232
出品方: 楚尘文化
译者: 孙仲旭
定价: 34.00元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0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