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什么》试读:禅的极致一定在心理上

禅,就是神秘的体验。神秘的体验是指在人的内心活动中,有一种无法用语言和道理解释清楚的经验。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体验,人无法拥有真正的生命,只会陷入到人生的形式中。只要经历了这种体验,人生的形式就会变化,生命就会有意义。将毕生精力集中在这一体验修行上的正是禅宗。禅宗不依赖经书,提倡教外别传。所以有人说禅宗无视经文的存在。读一读《楞伽经》就会发现禅宗没有依止的经典。净土真宗尊崇《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法华宗尊崇《法华经》,真言宗以《大日经》为依止的经典。每个宗派都有着各自依止的根本经典,禅宗则没有。有人认为禅宗依止《金刚经》,也有人认为禅宗最初所依止的是《楞伽经》。达摩为弟子慧可开示“什么是神秘的体验”时就拿出了《楞伽经》(当时《楞伽经》已传入中国)。达摩对慧可说:“此经开示了禅宗的重要思想。这部经典有四卷,你要依此经弘扬禅法。”所以说中国的禅宗是依照《楞伽经》开始弘扬的。弘扬的过程中禅宗的所依经典又演变成了《金刚经》。这是因为到了六祖慧能时期,《金刚经》被吸收进禅宗里。是禅宗主动地依止了《金刚经》,还是因为当时《金刚经》盛行,被禅宗所利用?目前尚无定论。 禅宗采用《金刚经》是有理由的。《金刚经》浅显易懂,即使不太懂佛教的人也能读懂。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本大众化、普及本的经书。这样的经书自然容易弘扬和流通。《楞伽经》有四卷、十卷、七卷等译本,达摩传授的是四卷译本。这部经书的内容晦涩难懂,专业从事佛学研究的学者们也不容易读懂。禅宗如果依止这部经典,恐怕不会有今天的盛况。这部晦涩难懂的经书,有着难能可贵之处。《楞伽经》对宗教自身做了如下说明:宗教有宗通和说通。宗通,是指神秘的体验;说通,是指教理的阐述。同时指出:作为宗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无论宗通方面有过多少神秘的体验,如果说通方面逻辑不通,就如同有眼无腿,看得到目标却无法前行。反之,有说通而无宗通,如有足无眼,连看也看不到。只有眼睛的宗通和腿的说通齐心协力时,佛教才会真正成立。所以,佛教的成立与否是与这二者紧密相关的。这样的解释,让人感到表达方式颇为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宗教中必须有宗通和说通,缺一不可。 在此,我再强调一遍,宗通是指宗教的神秘性,即主观性。说通则是客观性。宗教需要同时具备主客两性,否则就不是宗教。拥有客、主观的两种特性后,宗教才会具有完整的形态。 神秘的体验是主观性的,是自我本位的,是传达冷暖自知信息的根源。但单靠语言表达,很难断定自己的体验是否具有客观的准确性。例如甜和酸,都仅仅是自己的感受。从客观性角度看,这种感受是否具有普遍性、真实性、准确性就很难说了。根据自身的感受做出的判断,难免掺杂着一时的冲动和个人的价值观,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即使是客观事实,如果仅是鹦鹉学舌般地去理解别人的所言是不行的,更何况在不了解别人内心的情况下,无论在文字和语言上沟通得多么顺畅无碍,如果没有过亲身体验过,根本无法完全理解和认可。结论是,一方面需要有逻辑性的部分,同时主观上的神秘体验也必不可少,两者需齐头并进。这一点在现实中却很难做到,我们总会偏向某一方。结果,起点和终点往往都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依照自身原有的性质倾向,即依据主观做出决定。因此,禅的极致一定是在心理上,即神秘的体验上。禅是什么呢?禅是不会依靠哲学来做判断的,它的根基是架构在心理学上的,禅的生命在于心理上的体验。这是禅的根本,这就是教外别传。禅是要回归自我的。所以,必须从心理学上去寻求禅的答案,这也是从心理学角度可以观察得到的禅。

>禅是什么

禅是什么
作者: [日] 铃木大拙
isbn: 7544366510
书名: 禅是什么
页数: 188
译者: 张乔
定价: 32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 2016-7-20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