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试读:1.1 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深情自白

大家好,我是一款互联网产品。都说做产品就像养孩子,产品经理是父母,用户体验设计师更像老师。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我作为孩子的成长经历。 大家都知道,没有哪个产品生下来就是摇钱树,无论是谁都要经历从零开始成长的过程。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需要被悉心地呵护,需要产品经理,也就是我的父母,一步不离地照看,否则我们可能因为各种意外而夭折。这段时间我们生长非常快,每天都可能有新变化,他们必须及时根据情况改变喂养策略。这需要他们非常用心,深入挖掘各种可能利于我们成长的假设,并勇于尝试验证。 然而,此时的我们显得很渺小。我们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仅不能满足好用户的需求帮父母们赚钱,还整天“哭闹”。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对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不要轻易放弃。 之后我们长大一些,能跑能跳了,这个时候的我们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独特性,而不是被打造成毫无个性的流水线产品,这是我们可塑性最强的时候,也是最需要父母和老师因材施教的时候,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误入歧途”。 当我们成年后,各方面已经定型了,这也是我们最能回报父母和老师的时候。我们会小心尝试各种方式,在保本的基础上进行更多商业变现。即使有再多的用户喜欢我,我也要保持清醒,继续维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取悦别人改变自己,这样大家才会更喜欢我,提升我的整体价值。其实我并不看重短期的利益,我要的是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听我的父母说,大人们不是一直都这样养育孩子的。早些年并没有这么精细化,并不分什么婴儿期、青少期、成年期。那个时候条件有限,养孩子的方式还比较粗放。 看看我那些哥哥姐姐就知道了,它们就是按照别人的模样做的,然后各种填鸭式喂养。他们的父母总是按照市场喜好量身打造他们,弄得市面上一堆一模一样的产品,然后再拼个你死我活。有几个哥哥姐姐本来都已经在厮杀中要胜出了,但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总是在迎合别人,迷失了自己的个性,被后起之秀赶超,然后就退出舞台了。在这个新时代,仅靠迎合大众喜好是不够的,用户群体也在不断细分,必须得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才好生存。 幸运的是,我们这一代就好多了,父母和老师越来越懂得因材施教,非常注重发挥我们的个性化优势。当然他们也会考虑到“家庭条件”和环境等因素,不盲目跟风攀比。而且现在的父母和老师,越来越和谐融洽了,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好幸福啊! 从这段深情自白中可以明显看出,最近几年的产品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现在及未来的设计重心回归到产品价值本身上,强调不同阶段产品价值的合理最大化,而不是无时无刻不在一味地追求最好的用户体验或是强调短平快的业绩效果。 这是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之后带给我们的礼物。

>破茧成蝶

破茧成蝶
作者: 刘津, 李月
副标题: 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isbn: 7115353050
书名: 破茧成蝶
页数: 282
定价: 6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 2014-7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