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国的阶梯》试读:第一章 寻找天堂

《圣经》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时期,“永生”是在人类的掌控之中的。 在那个被称为“黄金时期”的遥远年代,人和他的创造者都居住在伊甸园中,人照顾他漂亮的花园,而上帝则在午后的微风中读着经卷。“上帝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做食物。园子中又有生命之树和辨别善恶的树。有一条河流从伊甸流出浇灌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叫比逊河,第二道叫基训河,第三道叫底格里斯河;第四道叫幼发拉底河。” 园中除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以外,其他树上的果子他们都可以吃。但他们若是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上帝就会让他们失去永生。 上帝耶和华说: “看,亚当已经变得和我们一样 能辨别善恶了; 难道他就不会再去吃生命树上的果子 而得到永生吗?” 上帝耶和华把亚当 逐出了伊甸园, 在伊甸园的东边 设置了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 要他把守住通往生命之树的路口。 人就这样被驱逐出了可以掌控永生的地方。虽然被夺去了永生,但他却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它。不仅如此,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重新得到它。 自从亚当被逐出天堂后,英雄们就去大地的尽头寻找永生。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能看到一眼,也有些普通人称自己偶然发现了永生。 纵观历史,对天堂的追寻一直是许多人的终极目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千年纪元的早期,这种追寻又被欧洲大陆上那些强大的王国发起。 新世界被发现了,我们似乎应该相信,它是探索者们在寻找海上路线去印度获取财富时偶然发现的。对,但也不全对。因为斐迪南国王、伊莎贝拉王后和西班牙王室最渴望找到的是长生不老的源泉:它能让老人重新恢复年轻时的活力并使他们永远年轻,据说它是从天堂的一口井中喷涌出来的。 在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刚抵达他们所认为的“印度”(其实是美洲)时,他们就把对新世界的探索和寻找长生不老源泉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西班牙人讯问并折磨被俘的“印度人”,希望能从他们口中挖出长生不老源泉的秘址。 旁氏•德•里昂是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一个行家,也是个职业军人出身的探险家。他一路高升,做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又名海地,位于西印度群岛中部)和波多黎各(位于西印度群岛东部,如今是美国属地)的总督。在1511年,他目睹了对一些被俘的“印度人”的审问。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印度人”介绍了自己的岛屿和岛上的珍珠及其他财宝,还赞颂了他们水域的水的神奇功效;说岛上有一股泉水,有一个“受年老病痛严重折磨”的原住民喝了一口后便“找回了年轻时的力气,并做了年轻时才能做的事情,他还找了一个老婆又生了许多孩子”。 年老的旁氏•德•里昂越听越兴奋,他坚信这些“印度人”所描述的就是长生不老源泉。他们对那个老人在喝了长生不老泉水后重返青春并结婚生子的补充,成了这个故事最有决定性的一页——在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的法庭中,总会挂有许多名家的画作,当这些名家们描绘爱慕或是性爱情景时,都会将一个水池放进画面里。也许对于这一点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提香大约在西班牙人占领西印度群岛时创作的名画:《神圣与世俗之爱》(1514年,118厘米×279厘米,见图1,布面油画,罗马博盖塞艺廊收藏)。 众所周知,画中的水池暗示了人在黄金年龄时的性爱。因为水池中的水代表着永葆青春的长生不老之源泉,从而拥有“所有年轻力壮的能力”。 官方历史学者皮特•马特尔•德•安哥拉利亚对旁氏给斐迪南国王的报告做了记录。他在《新世界简史》一书中写到,从卢克雅思和巴哈马群岛来的“印度人”声称,“那儿有一个岛⋯⋯岛上有一处具有神力的泉眼⋯⋯只要喝了那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使老人重新变得年轻。” 许多研究,比如旁氏的《年轻之源:里尔那都•奥斯基的一段关于地理谜团的历史》,都表明,找到“年轻之源是当时最盛行、最具有特色的对新世界的征服者们的绝大期望”。毫无疑问,斐迪南国王就是其中一位很受鼓舞的人,他对所有关于“年轻之源”的消息都非常感兴趣并充满热切的期盼。 因此,当有消息说旁氏在寻找“年轻之源”的途中遇到困难时,斐迪南国王便马上给旁氏授以专权(1512年2月23日),并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北部给他调来一支探险队。海军也接到命令去协助他,给他最快的船和最好的水手,以便他能顺利找到贝尼尼岛而不被耽误。但国王明确指出一点:“在你到达那个岛以后,你要给我发一份关于岛上情况的报告。” 在1512年3月,旁氏从北部出发去寻找贝尼尼岛。这次远征打着寻找“黄金和其他贵重金属”的旗号,而真正的目的则是为了找到长生不老的源泉。水手们不久就发现他们不是要到一个岛上去,而是要登临巴哈马群岛的上百个岛屿,在一个接一个的岛边抛锚停靠,然后又离开。登陆的队员按指示去寻找不寻常的泉水而不是黄金。溪流中的水都被他们尝过了——对一个年老的人伊斯特•尚德来说没有什么效果。接着,一条长长的海岸线映入他们的眼帘,旁氏把这个“岛”称作佛罗里达岛。他们沿着海岸线一直前行并且不断登陆,而后又继续前行。再后来,旁氏和他的水手们进入了热带雨林,遍尝了那里无数的泉水,但没有一眼泉水具有他们所期盼的神奇效果。 这次任务的失败似乎丝毫也没有撼动他们对长生不老源泉存在的信念:它只是有待发现。更多的“印度人”被讯问,有些人看起来比他们自己表述的年龄的确要年轻得多;其他人则重复讲述着“年轻之源”的传奇并明确认定它的存在。有这样一个传说——就像J.科廷在他的《早期美洲的创造之谜》一书中所讲述的一样——叙述道:当欧勒尔毕斯(意为“他在上面”)——美洲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温顿的首席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他派了两个密使到地球上建造了一个连接地球和天堂的梯子,在梯子的中间建了一个休息区,在那里有一池供饮用的纯净水。又在梯子顶部引出了两股清泉,一股用来沐浴,一股用来饮用。欧勒尔毕斯说,当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变老时,让他或她爬到梯子顶上去,饮用那里的水并在那里沐浴,他或她就可以重获青春而不老。 他们对长生不老源泉存在于那些岛屿的某个地方的信念是如此强烈,在1514年——旁氏毫无结果地寻找了一年之后,皮特•马特尔在其《第二个十年》中告诉波普•里欧十世: 在离伊斯帕尼奥拉岛325里格(1里格=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伯伍卡•俄里斯•安娜尼奥的岛屿。据岛上的人说那里有许多水源。最重要的是,那里的水人喝了以后可以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 不要认为这是轻描淡写说着玩儿的,因为人们已经把这个消息当作事实在宫廷里传遍了。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所有的人,除了那些智慧和财富都有别于普通人的极少数人之外,都相信那是真的。 旁氏仍然不屈不挠。他在做了另外一些调查之后认为,他要找的那眼泉水可能是和某一条河流的地下通道秘密相连的。如果说他要找的泉眼在岛上的话,那么它的源头会是佛罗里达岛上的一条河流吗? 1521年,西班牙王室再次派旁氏去寻找长生不老的泉水。这次,他把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佛罗里达岛上,对于这次任务的目的没有一点疑问。几十年后,西班牙历史学家安东尼奥•德•赫雷拉•托德西拉斯在他的《印第安通史》一书中这样写道:“他(旁氏)去寻找那在‘印度人’眼中十分有名的神圣源泉和长生不老之河。”他十分专注地寻找贝尼尼岛上的长生不老之源和佛罗里达岛上的那条河;他要找的是那些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人所说的“老人们在河里洗过澡后就立刻变得年轻”的河流和它们的源泉。 旁氏并没有找到永远年轻之源,与之相反,他被“印度人”用箭射死了。此后,虽然个人对什么神奇魔水的追寻还在继续,但皇室支持下的有组织的类似寻找却从此画上了句号。 ※ 对长生不老源泉的追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徒劳的吗?斐迪南国王、伊莎贝拉王后、旁氏,还有那些在寻找途中死去的水手,都是些像小孩子一样相信童话的傻子吗? 事情并不像今天的我们所理解的这样简单。在那个时代,《圣经》、异教徒的信念和一些有文献记载的伟大的探险家,的的确确都一致认为在某个地方存在着一种水(或是水果的果汁),能使人永远年轻,长生不老。 当年的凯尔特人在岛上生活的时候就曾留下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说在一个秘密的地方有一个秘密的水池,旁边有一棵秘密的果树,找到它们的人都可以免于死亡而长生不老。北欧神话中的伊登女神也住在一条神奇的小溪附近,在她的园子里有一棵苹果树,当众神们变老时就会到这里来吃苹果而重获青春。真的,“伊登”的意思就是“重新年轻”,她所守护的苹果树也被称为“众神的长生不老之药”。 这是关于赫拉克勒斯12项英雄伟绩传说的回音吗?阿波罗神的一个女教士在一个神士所里预知了赫拉克勒斯将遇到的劫难,于是对他说:“当你把这些都完成以后你就可以得到永生。”要达到这个目的,赫拉克勒斯最后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从仙女赫斯佩里得斯的果园里带回那个神赐的金苹果。赫斯佩里得斯即“傍晚大地的女儿”,居住在大地的尽头。 难道希腊人和之后的罗马人就没有留下平凡人永生的故事吗?答案是肯定的。阿波罗神在夏普登的身体上洒上圣水以后,后者便活了常人要活几辈子的时间。希腊女神阿芙罗狄忒赐予水手法翁魔水,后者擦在身上以后就变成了一个“能让所有人倾心”的英俊青年。还有一个名叫德玛芬的小孩,德墨忒耳女神赐给他圣水,要不是他妈妈因为不了解德墨忒耳的身份而把他从女神身边夺走的话,他也应该能够得到永生。 还有关于希腊神话中的罗底亚国王坦塔洛斯的故事。他因在和众神一起进餐的时候偷了他们的果汁和圣水而长生不老。他把自己的儿子杀死并把肉剁成碎块宴请众神,因而受罚被流放到一个栽着结有可口果子的果树和淌着甘甜溪流的地方,但是那些美味他却永远也尝不到。此外,海中仙女卡吕普索让奥德修斯在她的海岛上陪了她七年,她曾给奥德修斯永生的机会,只要他能和她永远在一起。但奥德修斯为了回到家庭和妻子身边而放弃了永生。 还记得那个平凡的渔民葛劳寇斯变成海神的故事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有一天他看到一条被他抓住的鱼(鱼的旁边有一株药草)活过来并跳进了水里,他把那株药草放进嘴里并在鱼跳水的地方跳了下去,海神俄克阿洛斯和特提斯接纳了他,并让他也成了海神。 1492年是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出发之时,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在格林纳达败退,从而结束了穆斯林的占领之时。在过去近800年的岁月里,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一直在这个半岛争执不休,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很深。在《古兰经》里记录的关于鱼和生命之源的描述,对天主教徒们来说,和他们文化里的记录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葛劳寇斯传说的真实性。这也是人们在“印度”——当哥伦布出发去印度寻找财宝和香料时他们所认为的印度,其实是美洲——寻找神奇泉水的原因。 就在《古兰经》第十八章叙述的那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见英雄摩西,也就是《古兰经》里的穆萨,在《出埃及记》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神奇探索。当摩西正在为自己新的称谓——“上帝的使者”包装打扮的时候,又被告知自己还缺少一个“上帝的仆人”,于是他带着一个侍者出发去寻找这个神秘老师。他还得到了一点指导性的提示:他要带一条干鱼出发,在干鱼可以跳起来并且消失的地方就会见到他的老师,即“上帝的仆人”。 经过了许多无结果的寻找后,他的侍者建议他停下来并且放弃寻找,但是摩西坚持说要到达“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当他们走到那儿以后奇迹悄悄地发生了,但他们却都没有意识到: 当他们到达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的时候, 他们都把鱼给忘记了, 而鱼则在他们不知不觉时消失在了河流中, 就像钻进地道一般无影无踪了。 在懵懵懂懂地继续前进了一段路程以后,摩西对他的侍者说:“把我们的早饭拿出来。”但是侍者却回答说鱼不见了: “当我们离开岩石的时候, 你看到所发生的事情了吗? 我确实把鱼给忘了── 是撒旦让我不要提醒你的, 鱼已经神奇地离开了; 以一种神秘的方式。” 摩西说: “那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 《古兰经》第十八章(见图2)中讲述的这个故事——干鱼活过来并悠然游到了海里——和希腊神话故事里的记录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古兰经》讲的是一种偶然的机会,而基督教文化中讲的则是:整个过程都是由知道长生不老秘诀的上帝一手操办的,并且长生不老之源可以从复活的死鱼那里得到。 60.“看啊,摩西对他的侍者说:‘不到两条河流的交汇点我是不会放弃的。’” 61.他们到达了交汇点后把鱼的事都忘了,干鱼不知不觉活过来从地道游到了海里。 62.当他们又走了一段路后,摩西对他的侍者说:“把早饭拿出来吧,经过这么久的长途跋涉也很累了。” 63.当我们离开岩石的时候,你看到所发生的事情了吗?我确实把鱼给忘了──是撒旦让我不要提醒你的,鱼已经神奇地离开了。 64.摩西说:“那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于是他俩便循着他们来时的足迹沿路返回了。 西班牙的国王和王后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基本上都接受了《启示录》中的那种观点:“一条清澈无瑕的生命之河从上帝的御座那里不断地流出,在河流中部的两边栽着生命之树,树上结有十二种不同的果子。”他们肯定能记得《启示录》中的承诺:“我会把生命之水给那些渴望它的人喝”,“我会把天堂神圣的生命之树上的果子给他们吃”。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经文领唱者唱出的歌词吗? 你给他们喝生命河里的水 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长生不老的 毫无疑问,长生不老源泉或者永生之源是存在的,这是被众多经文所描述和确认了的,但问题是怎样去找到它。《古兰经》第十八章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线索,它把摩西在找到上帝的仆人之后面临的生命的三大矛盾联系了起来。在这一章接下来的部分,《古兰经》继续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三个内容:第一,他去了太阳下山的地方;第二,然后去了太阳升起的地方;第三,他又循着一条路,一直走到了“两山之间”的一个地方。在那儿,臭名昭著的高格和马高格人正在给大地添麻烦——在大地上捣乱。 为了结束这个灾难,一个英雄应运而生了。他叫杜-阿卡恩(意为“双角人”),他在两座陡峭的山之间堆满了铁块和熔化的铅,这样一来就对高格和马高格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对方只能望而却步。把他们隔离开以后就不会再给大地带来灾难了。 “卡恩”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中都有“双角”和“两束光”的意思。《古兰经》第十八章附加的内容是紧接着穆萨(摩西)的传奇故事开始讲述的,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摩西或许有个叫杜-阿卡恩的绰号——因为在他从西奈山下来去见上帝以后,他的脸上便好像有了被强光辐射的痕迹。然而,中世纪盛行的观念却是把这个传说的主角赋予了亚历山大大帝——这位古代马其顿国王于公元前4世纪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占领了大片地方,其帝国的东界直抵印度恒河流域。 摩西和亚历山大大帝的互换源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及历险的相关传说,其中不仅包括他也曾结束高格和马高格人叛乱的功业,还包括了另一个与摩西雷同的故事:亚历山大和他的厨师也发现了生命之源和死鱼复活。

>通往天国的阶梯

通往天国的阶梯
作者: [美] 撒迦利亚·西琴
副标题: 《地球编年史》再破大金字塔之谜
isbn: 7559434134
书名: 通往天国的阶梯
页数: 432
译者: 李良波
定价: 55.00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9-7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