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字/“文字的记忆”丛书第一卷》试读:王宁(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文字是超越时空传递语言信息的符号系统,在一切信息载体中,它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文字是历史传承的载体,没有文字,历史无法传衍。文字更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基石,它负载着文化向前发展,又以自己独特的形式与文化互证。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在书叙里对文字的功用做了十分经典的阐释:“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这不仅仅是对汉字说的,还适合于所有的文字。 自源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一种文字的生灭、发展和传衍,是靠着多种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来推动的。世界上很多古老的文字产生在大河或多河流域,例如古巴比伦的苏美尔楔形文字(Sumerian Cuneiform)、古埃及圣书字(Egyptian Hieroglyphics)、古希腊克里特岛线形文字(Linear)等,大部分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但是这些文字都没有发展到今天,它们在之后的历史时期里不再使用,有些甚至至今已无法识读。唯有与这些文字在大致相同历史阶段产生的汉字,一直没有中断,至今还在继续使用和延续发展。那些文字发展中断有很多原因,而汉字能够不停顿地发展,与国家的统一、文化的认同、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的不断改进,有着直接的关系。 汉字是我们的骄傲,而更使我们骄傲的是,在中国境内还在使用的文字,绝不止汉字一种。在“文字的记忆——非遗中的文字书写与传播口述史”丛书里,可以看到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藏文、东巴文、水书、彝文等十余种文字的书写与传承状态,而且是由传承人用活生生的语言加以描述、进行演示的真实记录。想到那些古老文字的衰落,想到那些只在字典或不完整的典籍片段里留下的文字遗存,我感到,国家图书馆现在所做的关于文字的口述史工作,意义实在太重大了。 一种文字的存活必须具有书写和识读两个方面的推进,从个人的书写到印刷和文书制作,是使文字广泛传播并产生更大社会效应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个过程起初都是发生在民间的。尽管现在已经到了信息时代,很多文字符号已经进了计算机,甚至有了国际编码,但把原初的传播过程保存下来,仍然是研究和改进文字的非常必要的条件。文字是一种实用的符号系统,从原初形式走向现代化要靠几个内在和外在的条件:首先是使用文字的共同体在交流中的约定俗成,其次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传承者凭借威望和比一般人更高超的技能,使文字的记录和传播专业化。文字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书法艺术,在实用的基础上具有鉴赏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符号形式的规整和构形要素的系统化,并将单字书写的规则和文本书写的范式固定下来。文字的传承速度和信度,与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进分不开。书写工具和载体的制作技艺,也就成为推进文字发展的重要因素。本丛书所收录的口述史中,这些过程都被生动地记录下来,让我们目不暇给、惊喜不断。 在我国学术界,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发展出各种文字字符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多种文字的历史发展研究、出于跨文化需要的比较文字学研究,都有很好的成果出现。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有了如此大的进展,不但使得文字历史发展的脉络更为清晰、更加真实,而且对文字理论的研究一定会有更大的推动。一种文字的发展、成熟、推广、传承,是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底层文化共同成就的,更是各个民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对译、相互交流才能走到今天的。所以,本丛书是最真实的史料,是文字研究的重要资源。 口述史关于书法的记录,是非常宝贵的资料。汉字是两维度构建的“音节-语素文字”,有它书写的规则。古彝文的书写与汉字大致相仿;回鹘式蒙古文用八思巴字书写,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藏文属于辅音为基字、元音为附标的文字,形制与汉字有很大的差别;纳西东巴文则是一种表意和表音成分兼备的图画象形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各种文字的书写规则不一,手法各异,遵循着不同的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意识,也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大大拓宽了书写文化研究的思路。我们要庆幸这次口述史的及时完成和成功录制,丛书里被采访、录制的传承人,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大家,很多还是民族文字书写字体的首创者。有些传承人年纪比较大了,记录他们的成果带有抢救的性质。很多传承人的作品还没有向国际传播,这次出书定会获得世界各国文化学者的普遍关注。关于书写工具的制作流程,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而且具有科技保护方面的价值。 在这里我们还必须说明,关于文字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那些书写、制作、传说的过程和成果,它们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具有一旦消失就不会重现、不可复制的特点,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展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形成文化平等观的最好教科书。由于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与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不可分离,所以文字永远要随着社会的前进而系统化、严密化,要不间断地寻找现代化传播的新形式,并且要随着国际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建构彼此对译的最佳方式。历史遗迹在记忆里的存留意义重大,它让我们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字长期并存、各具特色、互相扶持,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发展的象征,它让我们对多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充满自信,让我们对文字发展的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好的把握,使我们的文字走向现代,更健康、更精彩地为国家的富强和文化的传播做出新的贡献。我想,这是本丛书出版的更深刻意义。

>中国的文字/“文字的记忆”丛书第一卷

中国的文字/“文字的记忆”丛书第一卷
作者: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编
isbn: 7201143980
书名: 中国的文字/“文字的记忆”丛书第一卷
页数: 488
定价: 216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9-4-30
装帧: 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