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鉴书团】挚爱的渴望之星,依然向我灼灼燃烧。
整个冬天,南方一直在下雨,从去年下到了今年,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立春已经二十天了,一点春天的气息都没有。树上的叶芽和枝头的花苞,都蓄势待发,但久久等不到适当的光照和升高的气温。
在这样的天气里读《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让人有一种短暂逃离的感觉。森林、绿谷、桉树、夏玉兰、星光、月夜、盛放、炙热、柠檬香……盛夏的热烈已经扑面而来。“他们沉醉在清早的时光中,四周,绣线菊散发着浓郁芬芳,林边的露水蜘蛛网摇摇晃晃。走下温暖林坡,来到潘潘毕奥的山谷,黄色的街道上的明黄房屋在暑气中绵软歪斜、无精打采,干涸小溪上的柳树发着箔白光泽,枝条沉沉垂在金色草坪上。”甚至看到“干涸”这样的词,都会莫名产生一种羡慕,每天生活在湿度高达90%的空气里,很想有谁能把这天地万物都拎起来,甩一甩,拧一拧。
黑塞在这部中篇小说里的风景和场景描写,反映出他与印度乃至中国思想之间的精神渊源,同时他东方色彩的描写中又蕴含着与德国浪漫派密切相关的德国东方主义传统。 克林索尔和朋友们,在这样的光景里,画画,写信,来一场森林漫游。想象自己是李白、杜甫,在聚会、饮酒、吟诗、笑谈中获得解脱和救赎。谁让他们面对的1919年的夏天,是变了的,穷了的世界。这久违的自由与和平,让人手足无措。而沉没和死亡,总是在极致狂欢中探头张望。《沉没亡音》里写的好:“我们在沉没,我们所有人,我们必须死亡,我们必须重生,大转折为我们而来。到处都是一样:大型战争,艺术大变革,西方国家大崩溃。老欧洲曾经属于我们的一切美好都死去了;我们美丽的理性也变成了疯狂,我们的钱成了废纸,我们的机器智慧射击和爆炸,我们的艺术是自杀。我们在沉没,朋友们,命中注定,清徵调已奏响。 ”
读这本作品的时候,词句之间的流畅连贯,让人感觉这部作品像是他信手而作,没有那么精心安排、反复推敲,透着强烈的酒神精神,是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那一年黑塞42岁,以后还有大量优秀的作品涌出来,《悉达多》《荒原狼》《玻璃珠的游戏》……这疯狂和肆意都只是表象,他从未停止思考和创作。而这个夏天和这部作品,像是黑塞的人生分水岭,从此以后,他更坚定、平顺,更独立、清醒。
最后一篇《红房子》的末尾,他说:“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会为许多“已实现”感到失望。但一切终将实现它们的意义。那儿,矛盾对立寂灭之处,即是涅槃。挚爱的渴望之星,依然向我灼灼燃烧。”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翻译很好,华丽浪漫,读起来酣畅淋漓。易海舟附在书最后的《致1919年的黑塞》,也写的很好,像是散文诗,她是真正理解黑塞和这部作品的,加上文笔了得,好的作品遇上对的译者,实属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