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剑桥学派强调,时代与思想家自身的两个语境,斯金纳在这本书中时文本解读与行为目的等综合性研究,而施特劳斯学派则主要重视社会整体的关系,是前现代与反现代的,对马吉尔维利更多基于古典的“魔鬼”认识。2、从外交官到牢犯再到史家,作者简略地将马基尔维利的生平与《君主论》的论德行、《论罗马》的该有的城邦的样子、《弗洛伦萨史》对衰败主题的思考联系起来。这样做虽然是放在了历史语境,但并没有过多强调动机的纯粹与感情——马基尔维利也是人,我非常想知道他高举实用大旗,和古典人文主义者西塞罗分道扬镳,又嘲讽基督教的懦弱本性,对多数公民充满绝望乃至要用君主、法律、宗教强制人民得到德行,让国富,让民穷,在这些主张背后,马基尔维利到底亲眼所见了怎样的屠杀、怎样的理想的破灭?3、马基尔维利主要从德性出发,在这一充满古罗马命运女神赐予的勇气的词汇中,他又加上了与道德脱离、与基督教的软弱决裂的实利气概,为了一个古典意义上的共同体,他企图用一张看不见的手中和派系冲突,用感发人的历史来教化民众,他始终在一个古典的时代里,说不上是政治学的开端人。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雷霆的纶音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