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字斟句酌

熊向晖,安徽凤阳人,1936年入共产党,1937年至1947年奉周恩来之命,至国民党胡宗南部卧底,任胡机要秘书。1947年后受胡宗南保荐,赴美国留学,学成归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任职,可谓学有所用。从1949年到1983年,亲历多桩重要历史事件,如日内瓦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调查、尼克松访华、重返联合国等。1983年后,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副董事长、党组书记。
十二年无间道,三十五年外交,这样的人生,也足可谓传奇了。1991年他发表《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台湾《传记文学》全文转载,并称之为“石破天惊”之作。十四后的今天读来,许多史实早已披露,自然没有那么震撼,但仍可发人深思。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便是熊向晖的各种回忆文章的集录。熊的一生,丰富多彩,他又是有高等学历(硕士)的,知道历史该如何研究,并且笔杠子转得动,文字条理清晰,加以多历外事,眼界开阔,写来不带腐朽气,故很具可读性。我手里这本,是今年的“增订新版”,用纸、印刷、装帧,都颇令人满意。前几日读完后,想着应该写点什么,却有点为难。
一则熊氏一生经历实在太多,此书是一个合集,虽然大致有个时间的脉络在内,但仍是以各个事件为主。这些事件,互相之间直接并不具有必然之联系,每一个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好好研究上一阵,而有些事件,更超出我评论的能力。
二则,更重要的是,熊氏行文,可谓字斟句酌,滴水不漏。我想这跟他的性格与经历都有关系。从经历上,他早年从事的是九死一生的情报工作,一言不慎,人头落地;后来则从事外交工作,“外事无小事”,乱放一次炮,便很可能是一场绝大风波。因此,他不能不谨慎。反过来说,他若非生性严谨,也不能行十二年无间道而稳若泰山。五七年后到文革结束,是中国最动荡的时代,他却基本能“安然无恙”,固然跟他从事外交工作少在国内,以及受周恩来领导有关,但多少也是性格使然。读他的文章,有时候感觉是在读史学家治史的文章,严密周到,无可挑剔。其中《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历程》一文,针对《中共党史资料》上一篇有讹误的文章,以史料和亲身经历边驳边述,读来只觉可信之极。我后来将这篇文章与钱复的一篇回忆文章对照阅读,胜败双方的记录,相去不远。比较有趣的是,双方都认为美国不是在帮自己,美国可谓里外不是人了。
此书自然也有很多细节可玩味。比如《出使墨西哥》一篇,是他的女儿熊蕾所写,就透露出比较多“不足为人道”的细节。比如开头讲到1972年他任墨西哥大使是意料之外的事,因为1971年毛泽东讲过要熊仍去英国做大使的,而现在代部长的姬鹏飞和副部长乔冠华,则定了他去墨西哥。熊向晖是周恩来的爱将,姬、乔为何做出这样的安排?自然有一套官面说法,也有一些我们可以私下猜测的想法。
也有一些地方,我以个人的趣味去阅读。比如在《“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真相》里,提到两个香港华裔探员“李福基”、“李洛夫”,后边这个名字觉得很眼熟,就去搜索,原来是吕良伟主演过的《李洛夫奇案》。有趣的是,在熊的笔下,李洛夫是“国民党特务”,转移了大量不利于国民党的资料;而在影片里,则是屡破奇案的热血警探。或者两者皆是吧。
国内自述的历史,能够写到熊向晖的程度,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不该不满了吧。
2005.09.13
十二年无间道,三十五年外交,这样的人生,也足可谓传奇了。1991年他发表《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台湾《传记文学》全文转载,并称之为“石破天惊”之作。十四后的今天读来,许多史实早已披露,自然没有那么震撼,但仍可发人深思。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便是熊向晖的各种回忆文章的集录。熊的一生,丰富多彩,他又是有高等学历(硕士)的,知道历史该如何研究,并且笔杠子转得动,文字条理清晰,加以多历外事,眼界开阔,写来不带腐朽气,故很具可读性。我手里这本,是今年的“增订新版”,用纸、印刷、装帧,都颇令人满意。前几日读完后,想着应该写点什么,却有点为难。
一则熊氏一生经历实在太多,此书是一个合集,虽然大致有个时间的脉络在内,但仍是以各个事件为主。这些事件,互相之间直接并不具有必然之联系,每一个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好好研究上一阵,而有些事件,更超出我评论的能力。
二则,更重要的是,熊氏行文,可谓字斟句酌,滴水不漏。我想这跟他的性格与经历都有关系。从经历上,他早年从事的是九死一生的情报工作,一言不慎,人头落地;后来则从事外交工作,“外事无小事”,乱放一次炮,便很可能是一场绝大风波。因此,他不能不谨慎。反过来说,他若非生性严谨,也不能行十二年无间道而稳若泰山。五七年后到文革结束,是中国最动荡的时代,他却基本能“安然无恙”,固然跟他从事外交工作少在国内,以及受周恩来领导有关,但多少也是性格使然。读他的文章,有时候感觉是在读史学家治史的文章,严密周到,无可挑剔。其中《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历程》一文,针对《中共党史资料》上一篇有讹误的文章,以史料和亲身经历边驳边述,读来只觉可信之极。我后来将这篇文章与钱复的一篇回忆文章对照阅读,胜败双方的记录,相去不远。比较有趣的是,双方都认为美国不是在帮自己,美国可谓里外不是人了。
此书自然也有很多细节可玩味。比如《出使墨西哥》一篇,是他的女儿熊蕾所写,就透露出比较多“不足为人道”的细节。比如开头讲到1972年他任墨西哥大使是意料之外的事,因为1971年毛泽东讲过要熊仍去英国做大使的,而现在代部长的姬鹏飞和副部长乔冠华,则定了他去墨西哥。熊向晖是周恩来的爱将,姬、乔为何做出这样的安排?自然有一套官面说法,也有一些我们可以私下猜测的想法。
也有一些地方,我以个人的趣味去阅读。比如在《“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真相》里,提到两个香港华裔探员“李福基”、“李洛夫”,后边这个名字觉得很眼熟,就去搜索,原来是吕良伟主演过的《李洛夫奇案》。有趣的是,在熊的笔下,李洛夫是“国民党特务”,转移了大量不利于国民党的资料;而在影片里,则是屡破奇案的热血警探。或者两者皆是吧。
国内自述的历史,能够写到熊向晖的程度,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不该不满了吧。
2005.09.13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