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作也有局限

葛剑雄的学问一直是被我推崇,当然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他是谭其骧的学生,而历史地理领域是我很感兴趣的。
中国疆域的问题是很多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其中即有学术的兴趣,也部分出于民族与文化的情感,“梦回汉唐”和痛心国土的沦陷都是这种情感。
谭先生界定的历史上的中国是以清朝盛世的疆域为准,其外的即使曾与这部分同受某政权统治,也只是“暂时的”占领,其内的所有政权都算是形成中国历史过程中的分治。客观讲,这是最完美的方案。但问题也是明显的,清朝的边疆和元曾经到过的地方的差别与前者跟清末丢失的那些领土的差别究竟在哪?从现在看来,还是以现在中国的领土为标准为好。因为在现代国际政治框架下,这些失土是不可能回来的。
葛先生在此大的标准基础上,做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新解。他运用农业时代下经济政治运动的动力模式以及农区和牧区的互动模式,指出在当时的环境和生产力约束下,统分大概也都是无奈。当然很多历史人物的行文也产生作用,他重点分析了“武帝西进”“阿保机南下”等。
另外一个很过瘾的论证的细节是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分布与互动对统分的影响。一般来讲,两个中心的的分立有利于统一。当一个地方可以经济自足而同时拥有足够的政治军事条件,分治就很难免的。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看这部书当然想到的台湾问题。葛先生没有讲这个问题,但从他的分析框架下,台湾的分治将是长久的问题,统一的因素很少。但如果离开农业时代,进入工业甚至后工业的时代,区域的政治经济互动就不同了,自足还是依赖的界限无限扩大。因而统一的因素是在增加的。
中国疆域的问题是很多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其中即有学术的兴趣,也部分出于民族与文化的情感,“梦回汉唐”和痛心国土的沦陷都是这种情感。
谭先生界定的历史上的中国是以清朝盛世的疆域为准,其外的即使曾与这部分同受某政权统治,也只是“暂时的”占领,其内的所有政权都算是形成中国历史过程中的分治。客观讲,这是最完美的方案。但问题也是明显的,清朝的边疆和元曾经到过的地方的差别与前者跟清末丢失的那些领土的差别究竟在哪?从现在看来,还是以现在中国的领土为标准为好。因为在现代国际政治框架下,这些失土是不可能回来的。
葛先生在此大的标准基础上,做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新解。他运用农业时代下经济政治运动的动力模式以及农区和牧区的互动模式,指出在当时的环境和生产力约束下,统分大概也都是无奈。当然很多历史人物的行文也产生作用,他重点分析了“武帝西进”“阿保机南下”等。
另外一个很过瘾的论证的细节是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分布与互动对统分的影响。一般来讲,两个中心的的分立有利于统一。当一个地方可以经济自足而同时拥有足够的政治军事条件,分治就很难免的。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看这部书当然想到的台湾问题。葛先生没有讲这个问题,但从他的分析框架下,台湾的分治将是长久的问题,统一的因素很少。但如果离开农业时代,进入工业甚至后工业的时代,区域的政治经济互动就不同了,自足还是依赖的界限无限扩大。因而统一的因素是在增加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