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珂先生此书做了何种工作,最终呈现形式如何,以及方法论的反省
从友邻处前来补标,火车上用手机敲的。此书是以前给小朋友讲古代神话时用过的主要参考书。没想到豆瓣上评分这么高,从学术角度看的话可能名不副实。
短评中屡屡称言的“考据”二字,我不敢苟同,因为此书的写作过程不是“考据”,而是“拼接”:不是“正向”给神话故事中的每个情节考证出处,而是“逆向”先找到、罗列所有神话材料,再按照人物、故事情节把材料拼接、穿插起来,最後再用白话写翻译。这种最终成果的呈现形式,其前提是把成书时代不同的材料拉平,把它们对构成“故事”的效用作同等看待,因而导致古书年代学上的混乱(例如《三五历纪》里的材料和《山海经》《尚书》的材料在本书中是同质的),难免关公战秦琼之讥,所以扣掉一星。
又,原本最多四星,因为本书最有分量的工作是从文献中勾稽所谓“神话材料”,然而一切古典学术的第一步都是勾稽材料,神话研究还得看材料搜集完之後下一步做了什么。此书在搜集材料之後的这种“拼接”工作不是特别可靠。
不过,如果像一些短评中那样“正向”地读,本书每一段故事都详注文献出处,或可非常方便地从古书年代学的视角考察故事的形成,清晰地看出故事框架是哪个时代形成的,某个情节的哪个时代的人添加进去的,另一个情节又是在什么年代什么条件下被创造的。这似乎是更有学术价值的最终成果呈现形式。因此又加一星。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思适斋中小学生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