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看历史

从文物看历史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越晚期的文物越精致。早期商周时期,一个鼎动辄几吨重,而且图腾纹路也更为写意。到了唐宋时期的瓷器,玉器则越来越小,而且纹路也开始写实。不过到了明代,因为商品化的原因,瓷器大多是流水线生产,质量反而下降了。此外,书画也是如此。从秦汉到明清,也有一个由写意到写实的过程。(其实说是生动更恰当。)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其实是1980年代部分,近代那几幅画感觉像是中西杂糅。特别是施汉鼎的《南湖日出》,近处的小桥,柳树是典型的中国水墨画风,但是远处的太阳却是刻板画的风格。还有上面那副《雨后》,近处的紫禁城和远处的高楼,再加上一道彩虹,这种中西结合,黑白彩色相见,让人浮想联翩。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