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的记忆

这本书揭示了很多我过去读小说没读出的东西,以下只是一点而已,故还在精读中,且力荐之。
近段时间对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领悟了一些东西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揭示的“无意的记忆”的秘密给了我又一个视角:
从诗学层面上看 ,“无意的记忆”揭示了人类回忆的固有的形态和特征。(记忆是留存在心理深处和下意识中的关于过去的体验和经验的断片,而回忆则是重新唤醒过去的断片的行为。)
首先是回忆的非逻辑性、无序性。真实的回忆是纯粹原生态、自然态的,是一种记忆的弥漫,有偶发性特征,时间上也很难区分先后次序。我们很少有人会命令自己先回忆什么,再回忆什么,最好回忆什么。往昔的记忆在我们的回忆过程中呈现出的往往是一种混沌状态,甚至是共时状态。
它的另一诗学特征是具体性和感官性。无意的记忆总是通过具体的记忆之物(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小玛德莱娜”点心)唤起的,而记忆因其具体性,决定了记忆是同抽象相抗争的最好方式之一。我们今天常常说纳粹杀了六百万犹太人,日本兵杀了南京三十万人,实际上是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大屠杀给抽象化了。这种六百万、三十万的数字看上去似乎触目惊心,实际上是以抽象概括的方式总结历史,大屠杀的真正意义反而在各种数字的抽象之中湮没了。正因记忆的具体性,大屠杀的意义只能一点一滴显现,换句话说,当我们尝试着在一个一个故事,一段一段记忆中去直面它的时候,否则它就会被抽象数字埋没。而且数字和术语都很有可能引起争议,乃至于某些篡改者会得出大屠杀从未发生过的结论。
“抽象是记忆的最狂热的敌人。它杀死记忆,因为抽象鼓吹拉开距离并且常常赞许淡漠。而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牢记在心的是:大屠杀意味着的不是六百万这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只有这样,大屠杀的意义才是可理解的”(舒衡哲语)
近段时间对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领悟了一些东西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揭示的“无意的记忆”的秘密给了我又一个视角:
从诗学层面上看 ,“无意的记忆”揭示了人类回忆的固有的形态和特征。(记忆是留存在心理深处和下意识中的关于过去的体验和经验的断片,而回忆则是重新唤醒过去的断片的行为。)
首先是回忆的非逻辑性、无序性。真实的回忆是纯粹原生态、自然态的,是一种记忆的弥漫,有偶发性特征,时间上也很难区分先后次序。我们很少有人会命令自己先回忆什么,再回忆什么,最好回忆什么。往昔的记忆在我们的回忆过程中呈现出的往往是一种混沌状态,甚至是共时状态。
它的另一诗学特征是具体性和感官性。无意的记忆总是通过具体的记忆之物(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小玛德莱娜”点心)唤起的,而记忆因其具体性,决定了记忆是同抽象相抗争的最好方式之一。我们今天常常说纳粹杀了六百万犹太人,日本兵杀了南京三十万人,实际上是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大屠杀给抽象化了。这种六百万、三十万的数字看上去似乎触目惊心,实际上是以抽象概括的方式总结历史,大屠杀的真正意义反而在各种数字的抽象之中湮没了。正因记忆的具体性,大屠杀的意义只能一点一滴显现,换句话说,当我们尝试着在一个一个故事,一段一段记忆中去直面它的时候,否则它就会被抽象数字埋没。而且数字和术语都很有可能引起争议,乃至于某些篡改者会得出大屠杀从未发生过的结论。
“抽象是记忆的最狂热的敌人。它杀死记忆,因为抽象鼓吹拉开距离并且常常赞许淡漠。而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牢记在心的是:大屠杀意味着的不是六百万这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只有这样,大屠杀的意义才是可理解的”(舒衡哲语)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