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想

断想一:
书分季节,这本要在冬天读。
最好,这时候你手里捧着热水袋,手冰冷,脸却发烫;最好,你已紧闭了门窗,但还是有风;最好你的身旁有一盏桔黄色的灯;最好周围静得没有人。
在看到这本书五分之一的时候,忍不住想说一些话,一些过去说过,却久久不提的话。整个阅读的过程,仿佛是同时看见一朵花的开放与枯萎。这里有一个哑巴,名字却叫歌者(Singer);有一个胖子,体重像迷一样沉;有一个醉汉,在醒与醉之间徘徊;有一个小姑娘,与无形之力抵抗,挣扎着成长……有这样或那样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他们亲密,因为谁是谁的老婆,谁又是谁的父亲。但他们的里面又似乎是空荡荡的,如果你把脚伸进去,能听见风拍打的声音。
你在读他们的故事的时候,心里升起奇异的感觉。它袅袅腾腾往上,把你带回过去,来到一扇门前。你轻扣门锁,等待答案现身。
断想二:
有关辛格和胖子安东尼帕罗斯的描写总是那么甜蜜,甚至有恋爱的味道,闻来馨香甜美。辛格毫无理由地保护、爱护、爱着他的朋友,而安东尼帕罗斯,像一个天真而又没心没肺的孩子,安然接受着辛格的爱,毫无感激,亦无愧疚。从头到底,他似乎都没有为辛格考虑过,直至一声不响地突然死亡,辛格的世界一暗到底,迅速凋零。
安东尼帕罗斯不懂自己对辛格有多重要,辛格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对另外四个人的影响。像一段彼此纠缠的食物链,源头是安东尼帕罗斯,辛格是中间的一环,之后另有四人,也许,四人之后还有其人。他们之间也有交错,虽然每一次尝试交流的努力到最后看来都像是一相情愿。世界如此寂寞。
整本书没有两颗心彼此深深地紧挨过,只有一颗孤独的心在慢慢接近另一颗,看起来无限接近,却又永不触碰。
断想三:
有关少女米克,总让人想起每个人的少女时光。那种不自觉地在自己的领地里陶然自乐,细心守护着自己的内心,却又不可避免地眼巴巴看着成人世界的来临。除非如铁皮鼓奥斯卡般破釜沉舟,凡人如米克,怎能抵挡这汹涌洪流?
米克敏感、纤细、毛糙糙又孩子气,她把世界分为“里屋”与“外屋”,里屋里有她的音乐、钢琴梦、各种新鲜有趣的小玩意,还有可能是唯一明白她的辛格先生。刚开始的时候,外屋再怎么样惹她讨厌,她都能应付,因为只要里屋的东西在,她就安心。但是一天,里屋打破了,她告别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像无心打开的魔匣,米克没想到代价如此。
然后,是工作。“现在她总是累。回到家后,就是吃晚饭、上床、吃早饭、又去上班。两个月前她在日记本上创作的一首歌还没有完成。她也想待在里屋,但是不知道怎么办。里屋像是被锁在了很远的某处。难以理解的一件事。”
在最后,她让自己坚信一切都有用,里屋的梦想会有归宿,一切会有结果。真的会这样吗?但愿会这样。
书分季节,这本要在冬天读。
最好,这时候你手里捧着热水袋,手冰冷,脸却发烫;最好,你已紧闭了门窗,但还是有风;最好你的身旁有一盏桔黄色的灯;最好周围静得没有人。
在看到这本书五分之一的时候,忍不住想说一些话,一些过去说过,却久久不提的话。整个阅读的过程,仿佛是同时看见一朵花的开放与枯萎。这里有一个哑巴,名字却叫歌者(Singer);有一个胖子,体重像迷一样沉;有一个醉汉,在醒与醉之间徘徊;有一个小姑娘,与无形之力抵抗,挣扎着成长……有这样或那样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他们亲密,因为谁是谁的老婆,谁又是谁的父亲。但他们的里面又似乎是空荡荡的,如果你把脚伸进去,能听见风拍打的声音。
你在读他们的故事的时候,心里升起奇异的感觉。它袅袅腾腾往上,把你带回过去,来到一扇门前。你轻扣门锁,等待答案现身。
断想二:
有关辛格和胖子安东尼帕罗斯的描写总是那么甜蜜,甚至有恋爱的味道,闻来馨香甜美。辛格毫无理由地保护、爱护、爱着他的朋友,而安东尼帕罗斯,像一个天真而又没心没肺的孩子,安然接受着辛格的爱,毫无感激,亦无愧疚。从头到底,他似乎都没有为辛格考虑过,直至一声不响地突然死亡,辛格的世界一暗到底,迅速凋零。
安东尼帕罗斯不懂自己对辛格有多重要,辛格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对另外四个人的影响。像一段彼此纠缠的食物链,源头是安东尼帕罗斯,辛格是中间的一环,之后另有四人,也许,四人之后还有其人。他们之间也有交错,虽然每一次尝试交流的努力到最后看来都像是一相情愿。世界如此寂寞。
整本书没有两颗心彼此深深地紧挨过,只有一颗孤独的心在慢慢接近另一颗,看起来无限接近,却又永不触碰。
断想三:
有关少女米克,总让人想起每个人的少女时光。那种不自觉地在自己的领地里陶然自乐,细心守护着自己的内心,却又不可避免地眼巴巴看着成人世界的来临。除非如铁皮鼓奥斯卡般破釜沉舟,凡人如米克,怎能抵挡这汹涌洪流?
米克敏感、纤细、毛糙糙又孩子气,她把世界分为“里屋”与“外屋”,里屋里有她的音乐、钢琴梦、各种新鲜有趣的小玩意,还有可能是唯一明白她的辛格先生。刚开始的时候,外屋再怎么样惹她讨厌,她都能应付,因为只要里屋的东西在,她就安心。但是一天,里屋打破了,她告别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像无心打开的魔匣,米克没想到代价如此。
然后,是工作。“现在她总是累。回到家后,就是吃晚饭、上床、吃早饭、又去上班。两个月前她在日记本上创作的一首歌还没有完成。她也想待在里屋,但是不知道怎么办。里屋像是被锁在了很远的某处。难以理解的一件事。”
在最后,她让自己坚信一切都有用,里屋的梦想会有归宿,一切会有结果。真的会这样吗?但愿会这样。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