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以来宋学、汉学之更替

佛说一切流转相,例分四期,曰:生、住、异、灭。思潮之流转也正然,例分四期:一
、启蒙期(生);二、全盛期(住);三、蜕变期;四、衰弱期(灭)。无论何国何时代之思潮,其发展变迁,多循斯轨。启蒙期者,对于旧思潮初起反动之期也。旧思潮经全盛之后,如果之极熟而致烂,如血之凝固而成瘀,则反动不得不起。反动者,凡以求建设新思潮也;然建设必先之以破坏。故此期之重要人物,其精力皆用于破坏,而建设盖有所未追。所谓未遍者,非搁置之谓。其建设之主要精神,在此期间必已孕育,如史家所谓‘开国规模’者然。虽然,其条理未确立,其研究方法正在间错试验中,弃取未定。故此期之著作,恒驳而不纯,但在淆乱粗糙之中,自有一种元气淋漓之象。此启蒙期之特色也,当佛说所谓‘生’相。于是进为全盛期:破坏事业已告终,旧思潮屏息憎伏,不复能抗颜行,更无须攻击防卫以糜精力。而经前期酝酿培灌之结果,思想内容
日以充实,研究方法亦日以精密,门户堂奥次第建树,继长增高,“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粲然矣。一世才智之,以此为好尚,相与淬厉精进,阘冗者犹希声附和,以不获厕于其林为耻。此全盛期之特色也,当佛说所谓“住”相。更进则入于蜕分期:境界国
土,为前期人士开辟殆尽,然学者之聪明才力,终不能无所用也,只得取局部问题,为“窄而深”的研究,或取其研究方法,应用之于别方面,于是派中小派出焉。而其时之环境,必有以异乎前;晚出之派,进取气较盛,易与环境顺应,故往往以附庸蔚为大国,则新衍之别派与旧传之正统派成对峙之形势,或且骎骎乎夺其席。此蜕化期之特
色也,当佛说所谓‘异’相。过此以往,则衰落期至焉:凡一学派当全盛之后,社会中希附末光者日众,陈陈相因,固已可厌。其时此派中精要之义,则先辈已濬发无余;承其流者,不过据摭末节以弄诡辩。且支派分裂,排轧随之,益自暴露其缺点。环境既已变易,社会需要,别转一方向;而犹欲以全盛期之权威临之,则稍有志者必不乐受;而豪杰之士欲创新必先推旧,遂以彼为破坏之目标,于是入于第二思潮之启蒙期,而此思潮遂告终焉。此衰落期无可逃避之运命,当佛说所谓‘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