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阳:历史是古老民族智慧的传承
高阳写的最好是写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作品。不知道各位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高阳有点像古龙,写的太多太杂,所以泥沙剧下,不免有很多敷衍仓促之作,比较喜欢的有:
丁香花,慈禧全传,胡雪岩,红楼系列,清朝的皇帝,明朝的皇帝。
最近买了清末四公子,明末四公子,还没有看。
读高阳学到很多。高阳对人情世故、清末官场熟透熟透,有一种传统智慧在里头。中国古代的皇帝,&读书人士大夫都提倡读史,从历代治乱兴衰中“总结斗争经验”,正是这样,老祖宗的智慧才历经千年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积累下来。厚积之后,遇到多事之秋,才能薄发,遇到危难之时,才有人执戈而起,如鸦片战争之后,而有同光中兴,能不能叫做“中兴”,我总不以为然,但人才辈出,不论曾左胡李,还是康梁,确都堪称一时之选。抑或后来的孙逸仙,蒋毛,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浸润成长,汲取养分,所以清虽亡了,而中华民族未亡,在内忧外患中终能维系民族的火焰不灭,终于撑持到今天又是一番天地。
罗里罗嗦说了一大堆,就此打住吧。
高阳有点像古龙,写的太多太杂,所以泥沙剧下,不免有很多敷衍仓促之作,比较喜欢的有:
丁香花,慈禧全传,胡雪岩,红楼系列,清朝的皇帝,明朝的皇帝。
最近买了清末四公子,明末四公子,还没有看。
读高阳学到很多。高阳对人情世故、清末官场熟透熟透,有一种传统智慧在里头。中国古代的皇帝,&读书人士大夫都提倡读史,从历代治乱兴衰中“总结斗争经验”,正是这样,老祖宗的智慧才历经千年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积累下来。厚积之后,遇到多事之秋,才能薄发,遇到危难之时,才有人执戈而起,如鸦片战争之后,而有同光中兴,能不能叫做“中兴”,我总不以为然,但人才辈出,不论曾左胡李,还是康梁,确都堪称一时之选。抑或后来的孙逸仙,蒋毛,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浸润成长,汲取养分,所以清虽亡了,而中华民族未亡,在内忧外患中终能维系民族的火焰不灭,终于撑持到今天又是一番天地。
罗里罗嗦说了一大堆,就此打住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