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孙子兵法》,让生活更美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廉颇打了几次败仗,于是坚守不出。秦国派间谍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容易对付,秦军怕的是赵括。 赵王果然上当,他本来对廉颇坚守不出,颇为不满。他不顾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劝阻,坚持由赵括替下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终造成长平被坑四十万卒的悲剧。 其实,这是秦国的“离间计”,《孙子兵法》曰:亲而离之。就是破坏他的外交盟友,离间他的君臣关系。 三国时,貂蝉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父子关系,让人影响深刻。 怒而挠之。 一、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杜牧注解说:“大将刚戾者,可激之令怒,则逞志快意。不顾本谋也。” 对刚烈易怒的敌将,激怒他,给他施以冲动的魔法,他为解一时之恨,就会不顾本谋,本来要干的、最重要的事也不顾了,一定要马上解恨。结果恨没解,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典型战例,是楚汉相争时汉兵击曹咎的“汜水之战”。曹咎中了刘邦的“怒而挠之”之计,忘记了守城的“本谋”,率军出城,最后结果了性命。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高挂免战牌,诸葛亮为了让其出战,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侮辱他。但司马懿根本不上当,还是不出战。最后赢得了胜利。 司马懿有很强的“本谋意识”,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他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粮草不足,死耗定能拖垮诸葛亮。 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 明熹宗朱由校,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痴迷于木匠手艺。可惜皇帝是他的本谋,而他却把木匠工作当作了毕生事业,也是一种悲哀。 任正非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不忘初心,研究企业的核心技术,使华为立足不败之地。 佛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谋和初心,是我们每天、每事,要对照检核的,要拒绝冲动,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教师的本谋是教书育人,医生的本谋是救死扶伤,演员的本谋是锤炼演技。 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吗?社会的万花筒,眼花缭乱,如果丢了初心,忘了本谋,一定要找回来。 二、心里装着对方利益,并让对方知道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这是孙子对“将”的人格排序,他把“智”排在了第一位。因为孙子的价值观,是先胜后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强调用智。 比如,诸葛亮用空城计,吓跑了司马懿。这就是诸葛亮智慧的表现。 现实中,有的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他人,让人臣服。 比如,唐朝时,太宗李世民,海纳百川,用他的博大胸怀,征服四方世界,使很多民族归顺。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华为的一些产品价格高,任正非解释说,他要为其他小企业,留条出路。如果华为的价格降低,小企业可能就没有生意做。 任正非,心里装着他人,不为利益改变原则,有大将之风。他把“孙子兵法”的精髓贯彻到行动中。 三、一战而定,才是真名将 百战百胜,不是真名将。每次战争,都给人们带来灾难。找不到取胜的策略,就等待。李牧等待了十年,一战而定,换来边境数十年和平。 有时我们需要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一战而定。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本书的作者是华杉,研究《孙子兵法》20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通过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本书,既简单、又深邃,既朴实、又玄妙;充满智慧,给我们人生无限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