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说,他人即地狱,我说,自由即毁灭。

#《第二性》读后感 波伏娃身为女人且天生聪慧,这让她早早的认清男权社会下女性受到的不公以及善于从女性表现出的生活模式去追本溯源揭示缘由。这也是这么多年难得的女性用理性的力量去剖析两性关系。但可惜的是,他不算最顶尖的学者,只能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她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基于一种从女性角度出发去揣测男性想法和整个社会运转的一厢情愿。这点日本的渡边淳一也犯了一样的错误,在直言不讳的《男人这东西》发表后的六年,又推出续作《女人这东西》,却被批判成直男癌的病入膏肓之作,充满了男人对女人理解的粗浅、轻蔑、狂妄。 男人永远无法理解女人,女人也永远无法理解男人。即使让某个杰出的社会学家自愿牺牲去做化学阉割,来力求客观公正的制定社会标准、资源分配和两性制度,也同样会因为没有另一方的性别经历而屡出昏招。 波伏娃有句话,”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 “ 可惜波伏娃的人生并没有过成他想要的那样,她过高的估计了自己掌控男人的能力以及人性的弱点,去尝试无契约的婚姻,却在萨德屡次坦白自己额外的性经历时被性嫉妒冲昏头脑;她是年轻的女学生们崇拜的对象,是人生导师,却暗地草完粉再送给丈夫享受。她肆意向未经世事的女孩宣扬抛弃让人厌倦的贞洁又郁闷的日子,鼓励她们去过勇气又”堕落“的生活,却忘了她也曾说过:”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萨德说,他人即地狱,我也想说,自由即毁灭。 作为几十年来奉为女权”圣经“的《第二性》,是波伏娃一生最闻名的著作和符号。但圣经我们何尝不知,那里面虽偶有智慧,却也错误百出,它靠着集体的盲目的信仰来构建理想国。 而我自己对于女权主义的态度,当然是最支持的一方。此可谓大势所趋,也是解放男权反噬的良药。我觉得,就像波伏娃说的,女人主“弱”,男人主“强”,所以女人要变“强”。这种硬求女性抛弃个人特质去转化适应另一方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或者说有极高代价的。这时候真应该学学中国古代的老子思想,”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或者另一种角度说,阴阳本就是一体。生而为人既不可避免,投胎到某家某户某种性别既不可选择,那就趁早认清自己的身份和周遭的环境,取长补短,坚柔并济,尽力打好手上的牌,那么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她)都是一个出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