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风物的追忆

这本书不在手边,凭记忆赞2句。
1。我国传统文人大都是热爱生活的杂家。本书延续的就是《东京梦华录》《荆楚岁时记》《陶庵梦忆》。。。那些传统。这类书的作者一般是老头,少年时那些繁华旧梦依然如数家珍,不写出来总是心头发痒。正因为这类文字是为自己写的,所以既没有太多功利性,也不是板起脸做仕途经济的学问,因此好看。
2。邓云乡集关于红楼的有4,5本书,“风俗谭”每篇主题更宏观一些,叙述也要详一点。
3。邓云乡这种旧式文人,下笔并无定法,第一段还在下功夫做考据,下一段就带两句自己的八卦掌故,内容完全凭着兴趣,情感也随兴流露。比如“荷包漫话”写康熙的皇后给丈夫做荷包,被史官记载为“不忘本也”。邓随口批评两句,说人家就是16、7岁的少年夫妻,两情相悦,互赠小礼物表达感情而已,实在不用打官腔。
4。这种书其实需要学问,不是人人可作,现在叫“日常生活史”,算较热的领域。
5。有些求全之毁,只说一个大的。书前面有好多篇连续在写服饰,书里面竟然连衣服的插图都没有,更表说彩页了。邓是电视剧的风俗顾问,曹笔下的人,日常所穿也是所谓“戏服”,因此很好看,尤其是女子,我对林妹妹白底大红绣花窄褃小袖袄的印象尤其深,非常好看,就是姐弟逢五鬼那一集。
6。想起再写。
1。我国传统文人大都是热爱生活的杂家。本书延续的就是《东京梦华录》《荆楚岁时记》《陶庵梦忆》。。。那些传统。这类书的作者一般是老头,少年时那些繁华旧梦依然如数家珍,不写出来总是心头发痒。正因为这类文字是为自己写的,所以既没有太多功利性,也不是板起脸做仕途经济的学问,因此好看。
2。邓云乡集关于红楼的有4,5本书,“风俗谭”每篇主题更宏观一些,叙述也要详一点。
3。邓云乡这种旧式文人,下笔并无定法,第一段还在下功夫做考据,下一段就带两句自己的八卦掌故,内容完全凭着兴趣,情感也随兴流露。比如“荷包漫话”写康熙的皇后给丈夫做荷包,被史官记载为“不忘本也”。邓随口批评两句,说人家就是16、7岁的少年夫妻,两情相悦,互赠小礼物表达感情而已,实在不用打官腔。
4。这种书其实需要学问,不是人人可作,现在叫“日常生活史”,算较热的领域。
5。有些求全之毁,只说一个大的。书前面有好多篇连续在写服饰,书里面竟然连衣服的插图都没有,更表说彩页了。邓是电视剧的风俗顾问,曹笔下的人,日常所穿也是所谓“戏服”,因此很好看,尤其是女子,我对林妹妹白底大红绣花窄褃小袖袄的印象尤其深,非常好看,就是姐弟逢五鬼那一集。
6。想起再写。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