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小人物,也请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黑客横行/虫科幻中国》 是一部收录了 “银河奖”历届获奖作家、作品的中国本土科幻小说合集 。其《黑客横行》中收录了刘慈欣、何夕、王晋康和刘维佳的作品,由八个短篇科幻小说所组成。
与这本书的缘分,其实只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的无心的多看了几眼,发现了“刘慈欣”这个如此熟悉的名字,于是就取下来开始阅读了。
相信大家对刘慈欣都有了不少的了解,也是他所著的《三体》,让我又一次地迷上了科幻小说,也让我领会到硬科幻的无比魅力。
所谓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硬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与之对应的有软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来源:百度百科)
《黑客横行》里面所收录的八个短篇科幻小说,都是以“网络科学技术”为线索而写的,当然,是未来强大的网络科学技术。我们常常会说到,10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我们现在的生活,而我们现在的生活之所以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在科学技术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而跟随着小说中所描述的故事,的确会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未来50年、30年,甚至会不会只需要10年,我们现在的生活便会产生当下的我们无法预想的变化?我想,这大概就是科幻小说之所以让人着迷的地方,让人立足于当下而又能畅想未来。
纵观《黑客横行》里的八个故事,相比刘慈欣,我反而更欣赏何夕的作品。
《黑客横行》中收录了何夕的三个短篇《祸害万年虫》、《天生我材》和《我是谁》,均是获得银河奖(原科幻银河奖)的作品,可见是科幻小说中的精品。
这三者最让我深思的是《天生我材》,故事的副标题是:是否需要个别人来代替众生思考?
故事主要以不同的立场与地位两组人物——兆脑级研究员与普通人,围绕“脑域”而展开的故事:
正当“脑域”快要得出“时间尺度守恒原理”的可逆修正方程式的结果之时,从未发生过故障的“脑域”却发生了意外,这导致对世界影响重大的研究结果的丢失。因此,兆脑级研究员不得不努力去补救:尝试寻找同时连线的人,并企图从这些人的脑中找到丢失的研究成果。作为兆脑级研究员的俞峰和赵南等人,找到了作为普通人的星冉,并邀请她参与这次的补救计划。而主角何夕则想要阻止已经同意参与补救计划的星冉,因为风险实在太大,但无论何夕进入“脑域”里作出怎样的努力,最终还是无法挽回一个完整的星冉回来。
故事中的兆脑级研究员,是具有“脑域”思维权的联入者,他们的大脑在联入后用于思维而不是用于储存和计算。兆脑级研究员平均一个人可以得到超过100万个大脑的强大支撑,当他们联入“脑域”后,每个人的智力都足以无所顾忌地嘲笑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人,在他们面前,牛顿和爱因斯坦只是两只未脱蒙昧的猿猴。而普通人在“脑域”里面只是提供脑细胞的活机器,甚至大多数人都以出售自己的脑细胞来获得收入而得以生存。
这展示的不正是两大阶级的差异吗?前者拥有着全世界的顶尖知识和特权,后者只能凭借出售自身的细胞而苟且活着。前者被寄予着生产出无数有用知识的期待,后者并不被期待着所谓的努力和理想。前者始终站在全世界的最高位,后者始终只是世界的小蝼蚁。
《天生我材》展示的不仅是一个科幻故事,更展示了一种固化的阶级矛盾,而这是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只是不同时代所展示的形式和内容不同而已。所以人,到底还是非得分个三六九等、优越和卑劣吗?
故事的最后,是一个普通人,也就是星冉,最终拯救了这个世界。而星冉作为这个世界的小人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证明了自己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