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94碗国外鸡汤,这次会不会不一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总体来说,《出众,从改变习惯开始》是一本集合了众多优秀小习惯的鸡汤书。
从目录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每一章都是一个小标题,每篇文章1~3页左右,有一种刚想往下深读就结束了的感觉。其实这种体验并不算愉快,但毕竟是鸡汤合集,所以也比较正常。话说此类型在国内市场泛多的情况下,来自外国读者的也算少见了。
俗话说“性相近习相远”。其实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习惯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作为主导,一点一滴成为积累,如果你累积了优秀的习惯,那么就很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反之也是一样。
其实,我们不必当一个100%完美的人,只需选取几条好的习惯,然后将它贯穿始终,时间自会给你最好的证明。

那么接下来就聊一聊有关本书的部分章节内容:
承担自己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生真的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通过思想、信念、期望,每时每刻都在创造自己的生活。而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果,比如,很多事情上,你觉得自己行,那你就真的行,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行,那你就真的不行。
所以我们要成人,一个人的幸福取决于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
明确了这点,人生就要有主动性,知道自己要什么,本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应付会让人陷于被动。付出会让人变得主动,付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正向思维视角
尽管世界不断变化,但我们的人生始终取决于自己的思想。
积极心理学中讲:“生活给我们一个酸柠檬,我们可以加上糖挤出柠檬汁。”
我们要相信: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勇气才是迎接人生挑战的关键。
最大的缺点莫过于放弃,再尝试多一次你就能成功了,尝试是最有效的成功途径。
在这里,有一个让自己提升自信的方法:
用一个小本本列出自己人生中所取得的成就,每当受到打击,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都拿出这个本本看看自己之前的成就,感受到原来自己竟然能够从这么艰难的过去走到现在,真心应该为自己鼓掌。
坚持良好习惯
早起一小时人生大不同
比起早起鸟和猫头鹰,很多成功的领导者都选择了早起鸟。因为。从人体生理习惯来说,早起了一小时会更有助于精力的培养。所以早起1小时很可能你会完成平时的很多件事,从而创造更多的灵感和成就。
终于内心的选择
在《出众,从改变习惯开始》里,有一个小章节让我印象深刻——忘掉应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这章中心讲的是:“应该”并不能帮助你,相反它会时常暗示你“自己并不够好”,会消耗你的能量,拷问你的良心,令自己不停地折磨自己。
作为中国人来讲,我们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应该”。应该做“正式工作”、应该服从领导、听从父母的安排等等,但是这些“应该”真的快乐吗?真的符合你内心的想法吗?
其实作为外国来说,相比国家氛围更尊重个人的选择,也更加自由;反观国内其实有更多的社会和责任感,有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坚持内心的选择,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那么如何让自己做出不后悔的选择呢?
作为我自己,每次有想做的事时,都会先列在一张清单上,然后用日/周来回顾。
从刚开始,每次要求自己所有项目都应该做完,到后来有一些事情变得可做可不做,其实这个时间的过程就是在随时反观自己的内心,筛选那些真正觉得有价值的事情。
我也有一个梦想笔记本,之前会列出很多很多想法,可能过了几个月后又会觉得,其中有几件事没有那么重要了,或者性质发生了变化。
比如: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为自己10年后做规划。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时代变化如此之快,谁可以预料10年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巨大变化呢,而很可能我们今天所想的在之后有了巨大的性质转换,所以说与其强调是否完成了清单上的所有事,不如给自己增加一些灵活可调整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处在合理的区间,同时也能满足内心的快乐需求。

此外,谈一谈《出众,从改变习惯开始》里可以改进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还是原著本身,个别章节标题和内容,并不直接上下呼应,例如:
12章标题写的是“追求太多,只会一事无成”,实际上内容写的是应该专注于正向而不是负向的目标,两者存在差异,有一点点跑题……

总的来说,道理懂一大堆,不如行动去做,有种改变叫“坚持21天成就一个习惯”,那么试着摘取几个优秀的特性,坚持下去,说不定就是你人生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