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班是生活的化身

毛骨悚然。
读到中段的时候特别喜欢这本书。心想说一定不止读一遍。
读完之后觉得再也不想翻第二次。
被人性恶心到。
我在这本书里读到很多层次的意象,就像书里米兰达所说的,社会里有“新人”,“我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有“能够坦白的说出自己想法的人”,也有“穿着金色皮囊的愚蠢的人”。跳出这个囚禁的故事本身,米兰达好似人间所有美好东西的总和,是前进的力量,是未来,是生命,也是希望。作者非常有力的设置了凯利班这个平庸又邪恶的形象,把这个人撇去不谈,说他是米兰的的反面,是反生命,反未来,也是反真爱的集合体,那是不是说,凯利班某种程度上就是平庸生活的本身?是不是卢梭所说的,让人“在平静的绝望中死去的”那种生活的人性化表现?
谁是我生命中的凯利班?我要认清他,远离他,尽我的全力摆脱他。不要做平庸俗恶的俘虏,不做不能思考的可怜虫,不做不能体会生活之美的混蛋。同样,也得观察他,接受他,甚至原谅他。
谁是我生命中的米兰达?我要珍惜她,呵护她,因为她弱小,还需要成长,也非常容易被早早扼杀。但是,她也可以有力量,因为,阳光会在最微小的尘埃上闪耀。
有点痛恨这个作者。他这个故事吓到了我。我猜他自己的形象是文中的G. P.,这整个故事或许是G. P. 一边煮着土耳其咖啡,一边给旁边的米兰达讲述的奇闻。米兰达年轻,有朝气,眼神清澈,仔细的听着这个故事,然后在最后也被吓到。G. P. 端起咖啡杯,抿一口,说道,生活有点儿近乎玩笑,太严肃地对待它,倒显得愚蠢,要严肃的对待艺术,对其他一切都可以多多少少开点玩笑。
PS1:
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停的想到 10 Cloverfield Lane 这部电影。
PS2: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145页到146页米兰达讲述的八条被G. P. 改变的习惯:
一、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要把一生奉献给艺术。缺乏这种精神,就不成其为艺术家,就不会是G. P. 称作“创造者”的那种人。
二、不要表现出过分的热情,不要以一孔之见哗众取宠。
三、在政治上一定要偏左。因为社会主义者是唯一关心民众的,尽管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他们毕竟是想把世界改造的更好一些。
四、必须永远去创造。相信什么就马上付诸实际行动。纸上谈兵好比夸耀一幅未曾创作出来的画儿。这是最讨厌的毛病。
五、如果你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就不应该羞于表达出这种情感。
六、你既然承认你是英国人,就不要装作你宁愿是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或者别的什么人。
七、不要和你的出身、经历妥协。你应当在成为创造者这一道路上与就我决裂。…不管你是什么阶级出身,都应该摒弃这个阶级自身的缺点。因为阶级的界限是原始的、简单的、也是愚蠢的。
八、你憎恨国家主义者的那些政治活动。你对什么都反感,政治呀,艺术呀,还有别的事情。这种认识并不真诚,并不深刻,也毫无必要。不要在小事上浪费时间,应当严肃地生活。不要看愚蠢的电影,即使想看,也要克制自己。不要读廉价的报纸,不要听无线电,看电视上那些无聊的节目。不要用空谈去浪费时间,要使自己的生命真正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