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国史
布·斯里尼瓦桑(Bhu Srinivasan)的新书《美国史》引领读者回顾了让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工商业发展。这是一次愉悦的旅程。本书笔调轻松、内容翔实,而且构思巧妙。每一章都有一个主题——烟草、棉花、蒸汽、石油、制贩私酒和移动电话等,这些主题的编排是为引导读者了解美国经济的编年史。
在这趟旅程中,读者会获知许多令人惊讶的细节。例如,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生产百威啤酒的布希家族每年都会隆重庆祝德国皇帝的生日。建筑商比尔·莱维特(Bill Levitt)在1945年后引领了搬往郊区居住的潮流,却也是拒绝将房子卖给非裔美国人的众多房产商之一。为了筹钱创办苹果电脑公司,史蒂夫·乔布斯卖掉了自己的大众小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卖掉了一台惠普计算器。
但斯里尼瓦桑(本身是移民,而后成为一名企业家)从不会让细节影响对全局的描绘。他指出,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最初是由商业上的迫切需求所驱动。1606年,伦敦弗吉尼亚公司(Virginia Company of London)获英王特许从事营利性运作——一种早期版本的“风险资本”。“五月花”号上的朝圣者(如图)是由英国的金融资本家资助的。
在确定美国历史的走向上,商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批殖民者举步维艰,但最终找到了一门利润丰厚的生意——在南方各州种植烟草并出口。但早期的种植者爱上了奢侈品,这让他们欠了英国人的债。这一点最终成为了他们怨恨英国殖民统治的根源之一。而另一个刺激因素是,英国经过开支不菲的“七年战争”(1756年至1763年),终于让法国控制美洲大陆的企图落空,此后英国力图从殖民地赚回一些收入。这可能无可避免地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在南部各州发展起来的种植园经济以及弗吉尼亚州最初的政治主导地位(美国前五任总统中有四位出自该州)确保了奴隶制在美国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中继续存在。到1860年,拍卖价格显示美国奴隶的价值总计40亿美元,而当时联邦政府的年度预算约为6900万美元。从中可看出为什么南方奴隶主(其中许多人抵押奴隶来贷款)绝不会放弃奴隶制,而且这个问题不可能通过财政手段来解决。
在由此引发的内战中,北方取得的胜利部分要归功于其较强的经济实力。而内战又加速了北方各州的工业化进程。19世纪末,美国公司得以利用在整个美洲大陆开展贸易的规模经济。这使它们能够超越英国和德国的对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业巨头(被称为“托拉斯”)的发展引发了又一次政治争端:共和党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试图挑战垄断势力。在这第一位罗斯福总统的任内,美国果断摈弃了放任主义的做法,制定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案》(Pure Food and Drug Act)和《联邦肉类检验法案》(Federal Meat Inspection Act)以保护消费者。而在他的亲戚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任内发生的变化还要大得多:这位总统推行积极的干预政策,并在经济大萧条期间建立起了福利制度。
正如斯里尼瓦桑指出的,美国的资本主义一向都有来自政府的强有力的投入:19世纪时保护工业的关税、帮助发展了广播、卫星和互联网的军费开支、农业补贴、联邦对银行存款和住房贷款的担保等等。他写道:“这是国家补贴、社会项目、政府合同、监管、自由意志、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之间不断校准的平衡。”总之,美国经济史比一些思想家试图描绘的更为复杂,这部优秀的著作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完整而全面的图景。
《美国史:400年的美国资本主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