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长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是一部经典的教育人类学著作。第一章交代了主要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第二章描述了校长典型的一天的生活。第三章讲的是校长作为一个平常人,成长经历、家庭活动、职业生涯、社区活动等各个方面是怎么展开的。这部分一个比较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作者会去艾德校长身边的人是怎么看待艾德及校长职务的。另外,作者还探讨了艾德校长作为校长的典型性的问题,一方面,他通过全国性的调查问卷去考察校长某些类别的比较,而艾德身上集中了哪些方面的特点以至于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校长,另一方面他又访谈艾德身边的同事,这些同事恰恰认为艾德非常不典型,像他这样的校长很少见。
书中大部分章节都被我草草略过了,因为我对详尽的白描失去了耐心,而没有找到这些描述的意义在哪里,直到看到到最后几章论述“系统维持”。第八章讲的是校长的社会化过程,第一部分是“成为一名校长”,需要权威人士的支持、得到上级的关注,正式的学术准备等,其中还提到高等教育与行政方面的要求是矛盾的;第二部分是“一直当校长”,涉及同事、同行对校长的影响,评价会议、科层制等制度的影响。第九章讲的是校长对他人社会化的影响,其中对新教师的评估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很多不需要评估的教师已经完成了这个社会化的过程。
所以其实作者要探讨的是校长职位的问题,校长需要什么样的特质(最后一页说“人性特质正是校长办公室所需要的”,两种选择-服务于科层制vs让科层制为客户服务),他如何能当上校长,又如何一直当校长(所谓“社会化”)。
我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很欣赏作者的真诚,每一章节最后的评论是小结,也有很多他对研究方法的反思。不过我真的觉得人类学事无巨细地描述有些过于琐碎,尤其是作者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时候。作者在反思中也提到他是描述校长的生活,去发现问题、解决(研究)问题,而不是像校长一样去根除问题,我个人觉得作者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这本书就内容而言,适合对校长职位感兴趣的读者,学校教师、中层领导之类;我虽然不要求这类研究有代表性,但确实让异文化的人感到隔膜和useless,尤其是对与当地学校行政管理、学区等事务相距较远的读者而言。
我想,好的研究确实要解决一个根本的、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