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棵孤独的棕榈树
两三个晚上就读完了《舞者之歌---伊莎朵拉.邓肯回忆录》,东方出版社,译者蓝海。关于邓肯的回忆录有许多中文版,如:《我的爱我的自由》,《我的一生》《邓肯自传》等。在书店我选了东方出版社的版本,但有几个小问题,如一些约定俗成的人名,门德尔松译为“孟德尔颂”,荣格译为“蓉格”等。
封面的推荐短语“一部充满吸引力甚至煸情的读本…”这本书的确充满吸引力,但并不煸情。邓肯的舞蹈在欧洲各国引起极大的狂热和轰动,但她的笔下平淡无奇,丝毫感受不到任何煸情的成分。林怀民在《云门舞集与我》一书中记述邓肯:“邓肯一生大起大落,结交一流艺术家,与王侯名流往来,又经常一贫如洗,却始终没有动摇她对舞蹈与理想的坚持。未成名前,流落巴黎左岸,她悍然拒绝德国歌剧院每场一千马克的价码,说她到欧洲来舞蹈,只想激起一种伟大宗教的再生…而不是为那些吃饱了的上层阶级作饭后娱乐。”邓肯自传里的文字语速非常快,她从不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过多停留,再炫目的荣耀,再低沉的忧伤,再狂热的恋情,这些大起大落在在这本书里被文字匆匆带过,没有自恋,自怜与自哀,正是那个执著自由的邓肯。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邓肯的几个特别之处,或者对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舞蹈
邓肯被称赞为现代舞蹈的先知。但她师出无门,从未拜师学艺,只上过几节让她厌恶之极芭蕾舞课。很小的年纪邓肯就自己创造舞蹈,后来在大英博物馆,在卢浮宫,在希腊神庙,研究希腊神像,琢磨动作,编写舞蹈。因为她拒绝录影机,她编写的舞蹈基本已经失传,只留下十秒的影像,还是摄像师偷偷拍下的。但从许多画家对她的舞蹈素描,总是把她的四肢,特别是手臂画得修长,超出比例的长,可见邓肯舞蹈时动作的舒展飘逸。另外,在二十世纪初,邓肯以古希腊短袍为舞衣,赤足薄衣而舞,都给传统以芭蕾舞为主的上流社会带来冲击。
爱情
邓肯一直不愿意接受婚姻的枷锁,直到四十五岁,才第一次与比她小十五岁的苏联诗人叶赛宁结婚,两年后离婚,而这期间承受了被叶赛宁殴打和移情别恋的痛苦。而叶赛宁在第四次与托尔斯泰的孙女的新婚之夜自缢而亡。对待爱情,邓肯在回忆录中只用了几行字来自我表白:“我在这里要附带说明一下,读者或者能从这本自传看出,我对每个情人都相当忠诚。假如他们对我也一样忠诚的话,我是绝对不会离开他们的。因为,一旦我爱一个人,我就会一直爱着他们,直到永远。如果我和这么多位情人分手,只能怪男人的见异思迁,以及残酷的命运捉弄。”
她年轻时的情人姆拉斯基去世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姆拉斯基夫人的住址,便去造访。姆拉斯基到美国独闯天下时,对妻子说,等我赚到钱了就让你过来。于是他的妻子一直等,直到姆拉斯基死去。邓肯得知这个故事,百思不解,“即然她是姆拉斯基的妻子,又希望跟他在一起,为什么没能成行呢?就算是坐下等舱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管在当时还是日后,我不能理解为何当一个人想做某件事时,能有什么理由可以阻碍他去做。因为只要我想,我马上就去做了,虽然这往往引起不幸与苦难,但至少获得了我行我素的满足感。”在爱情上,邓肯是这样“敢做敢为热血性情”的女人。
丧子之痛
邓肯在回忆录里到处隐藏着命运的暗示,尤其是她的一对儿女,以及后来第三个孩子出生后即夭折的悲痛经历,多次提到她承受这人生最痛苦的打击时,所有的暗示:算命者的预言,法国作家Barbey d’ Aurevilly的著作《Niobe》一章,莫名的梦境,以及白日的幻觉,都让她在事情发生之前,之后受尽折磨。她说“假如很年轻的时候就面临这种悲痛,或许我能忍受;假如我老一点的时候才发生这种事,那么这一切不至于这么令人难过;但是事情却发生在我的生命正值巅峰的时候,我的全部力量都彻底地被粉碎。”我想象不出邓肯是如何度过这段时期,但她真的继续生活下去了,并继续创造奇迹。
视金钱如粪土
邓肯对金钱的态度是令人吃惊的。在她的回忆录里,绝对不会夸大生活的困苦,因为没有钱一家人没有住处,躺在公园里,整天待在博物馆里。也丝毫不炫耀富足时,过着只有皇室家族才享有的奢华生活。在苏联巡演时,她已经身无分文,但为了喜爱她的观众,仍然一场接一场的免费演出,以至于连路费都没有。她向许多富人开口筹款,全部用于舞蹈学校的开销。邓肯从来不喜欢珠宝,平时也没有戴珠宝的习惯,有一次她的老情人为她举办了一场宴会,并送给她一条钻石项链,是她唯一一次佩戴首饰,却引来与老情人的绝裂。后来她把这条项链拿去典当,以支付舞蹈学校的开销……
海涅的诗句“南方一棵孤独的棕榈树”曾引起邓肯用手臂和手指的微微颤抖来表达对棕榈树叶的模仿,我无比喜欢这动人的诗句,我愿意用它来形容“热情。开怀。勇气。行动与坚持”(林怀民)---具有特立独行的人格的邓肯。
封面的推荐短语“一部充满吸引力甚至煸情的读本…”这本书的确充满吸引力,但并不煸情。邓肯的舞蹈在欧洲各国引起极大的狂热和轰动,但她的笔下平淡无奇,丝毫感受不到任何煸情的成分。林怀民在《云门舞集与我》一书中记述邓肯:“邓肯一生大起大落,结交一流艺术家,与王侯名流往来,又经常一贫如洗,却始终没有动摇她对舞蹈与理想的坚持。未成名前,流落巴黎左岸,她悍然拒绝德国歌剧院每场一千马克的价码,说她到欧洲来舞蹈,只想激起一种伟大宗教的再生…而不是为那些吃饱了的上层阶级作饭后娱乐。”邓肯自传里的文字语速非常快,她从不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过多停留,再炫目的荣耀,再低沉的忧伤,再狂热的恋情,这些大起大落在在这本书里被文字匆匆带过,没有自恋,自怜与自哀,正是那个执著自由的邓肯。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邓肯的几个特别之处,或者对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舞蹈
邓肯被称赞为现代舞蹈的先知。但她师出无门,从未拜师学艺,只上过几节让她厌恶之极芭蕾舞课。很小的年纪邓肯就自己创造舞蹈,后来在大英博物馆,在卢浮宫,在希腊神庙,研究希腊神像,琢磨动作,编写舞蹈。因为她拒绝录影机,她编写的舞蹈基本已经失传,只留下十秒的影像,还是摄像师偷偷拍下的。但从许多画家对她的舞蹈素描,总是把她的四肢,特别是手臂画得修长,超出比例的长,可见邓肯舞蹈时动作的舒展飘逸。另外,在二十世纪初,邓肯以古希腊短袍为舞衣,赤足薄衣而舞,都给传统以芭蕾舞为主的上流社会带来冲击。
爱情
邓肯一直不愿意接受婚姻的枷锁,直到四十五岁,才第一次与比她小十五岁的苏联诗人叶赛宁结婚,两年后离婚,而这期间承受了被叶赛宁殴打和移情别恋的痛苦。而叶赛宁在第四次与托尔斯泰的孙女的新婚之夜自缢而亡。对待爱情,邓肯在回忆录中只用了几行字来自我表白:“我在这里要附带说明一下,读者或者能从这本自传看出,我对每个情人都相当忠诚。假如他们对我也一样忠诚的话,我是绝对不会离开他们的。因为,一旦我爱一个人,我就会一直爱着他们,直到永远。如果我和这么多位情人分手,只能怪男人的见异思迁,以及残酷的命运捉弄。”
她年轻时的情人姆拉斯基去世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姆拉斯基夫人的住址,便去造访。姆拉斯基到美国独闯天下时,对妻子说,等我赚到钱了就让你过来。于是他的妻子一直等,直到姆拉斯基死去。邓肯得知这个故事,百思不解,“即然她是姆拉斯基的妻子,又希望跟他在一起,为什么没能成行呢?就算是坐下等舱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管在当时还是日后,我不能理解为何当一个人想做某件事时,能有什么理由可以阻碍他去做。因为只要我想,我马上就去做了,虽然这往往引起不幸与苦难,但至少获得了我行我素的满足感。”在爱情上,邓肯是这样“敢做敢为热血性情”的女人。
丧子之痛
邓肯在回忆录里到处隐藏着命运的暗示,尤其是她的一对儿女,以及后来第三个孩子出生后即夭折的悲痛经历,多次提到她承受这人生最痛苦的打击时,所有的暗示:算命者的预言,法国作家Barbey d’ Aurevilly的著作《Niobe》一章,莫名的梦境,以及白日的幻觉,都让她在事情发生之前,之后受尽折磨。她说“假如很年轻的时候就面临这种悲痛,或许我能忍受;假如我老一点的时候才发生这种事,那么这一切不至于这么令人难过;但是事情却发生在我的生命正值巅峰的时候,我的全部力量都彻底地被粉碎。”我想象不出邓肯是如何度过这段时期,但她真的继续生活下去了,并继续创造奇迹。
视金钱如粪土
邓肯对金钱的态度是令人吃惊的。在她的回忆录里,绝对不会夸大生活的困苦,因为没有钱一家人没有住处,躺在公园里,整天待在博物馆里。也丝毫不炫耀富足时,过着只有皇室家族才享有的奢华生活。在苏联巡演时,她已经身无分文,但为了喜爱她的观众,仍然一场接一场的免费演出,以至于连路费都没有。她向许多富人开口筹款,全部用于舞蹈学校的开销。邓肯从来不喜欢珠宝,平时也没有戴珠宝的习惯,有一次她的老情人为她举办了一场宴会,并送给她一条钻石项链,是她唯一一次佩戴首饰,却引来与老情人的绝裂。后来她把这条项链拿去典当,以支付舞蹈学校的开销……
海涅的诗句“南方一棵孤独的棕榈树”曾引起邓肯用手臂和手指的微微颤抖来表达对棕榈树叶的模仿,我无比喜欢这动人的诗句,我愿意用它来形容“热情。开怀。勇气。行动与坚持”(林怀民)---具有特立独行的人格的邓肯。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