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这些年,你和同学们之间的差距是如何越拉越大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络上有个段子:
又到大学毕业季,全班都在笑呵呵写毕业赠言,交换联系方式。
老师冷笑:都别写了吧。以后混得好的,不会联系你,混得差的,也不想被联系;关系好的,不写也联系,关系不好的,写了也不联系。有那时间,不如抓紧把毕业论文写完交了。
全班同学满脸黑线……
这段子够冷的,冷酷而真实。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害怕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害怕什么?怕有人炫富攀比,比单位、比收入、比房产、比老婆(老公)、比孩子;怕鸳梦重温,死灰复燃。
大学刚毕业,同学们起点相差不大,但十年、二十年后,同学之间的差距就比较明显了。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家庭背景,人脉资源,能力出众,或者纯粹只是运气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看法。
而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
她认为,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不在于天赋,而在于个人努力。只要努力用功,什么都能学会。另一种叫“固定型思维模式”,就是特别相信天赋的作用,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要是不擅长怎么学都没用。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她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细致的分析,引导我们识别和了解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别,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将固定型思维转化为成长型思维。
挫折:别像跳蚤那样越跳越低
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思想实验,看看在遇到各种问题时,这两种思维模式有什么样的不同反应。
假如你向自己心仪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递交了应聘简历。你信心满满,因为自己是国内985院校研究生毕业,专业对口,面试时表现良好。但是你的应聘被拒绝了。
当你接到拒信的时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你是固定性思维模式者,你感到很痛苦:“是不是我真的很差经,配不上这家公司?不,不是的。应该是面试官水平不行,没有发现我的优点。所以拒绝我是他们公司的损失。”
固定性思维模式者面对挫折时,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为他们相信个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承认失败就意味着自己的低能。
因此,他们的办法是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挫折进行合理化解释,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比如面试官没水平,有眼无珠。从而放弃了从失败中学习,弥补自身不足的机会。
如果你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你感到困惑:“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他们希望招收什么样的员工?他们最看重哪些经验?我能从这次应聘中吸取哪些经验?”
于是,你给那家公司的HR打了一个电话,诚恳地说:“我不想质疑您的决定。我只是想问一下,如果下次我想再应聘你们公司,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果您能在这方面给我一些反馈和建议,我将感激不尽。”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足,坚信自己能够改进和获得经验。他们会说:“我只是多了一次失败的行为,我并不是失败者。”
曾经有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装进容器里,并盖上透明的玻璃盖。每次跳蚤跳起来都会撞到盖子上。一段时间之后,生物学家把容器上面的盖子拿掉,发现跳蚤跳跃的高度不会超过容器的高度。因为跳蚤为了适应了容器的高度,并且自动调节了跳跃能力。于是生物学家依次地把跳蚤装进更矮的容器里,结果跳蚤的跳跃高度毫无意外地一次比一次低。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就好比那实验中的跳蚤,经历几次挫折后,被“心理高度”束缚,失去了向更高层次跳跃的力量和勇气。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却相信,哪怕是100%要失败的事,面对它的人也会从中获得经验。
努力:野蘑菇也有春天
我们再来假设一个场景。
你吸取上次面试的经验,进入了另一家大型外企。你充满了新鲜感和工作动力,很快掌握了工作技能。你暗想:“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像我这么有才华的人,不应该干这种初级的工作。我应该担任更重要的职位。”
你的部门领导觉得你工作态度不端正,提醒你要更加努力工作。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办?
如果你是固定性思维模式者,你会愤愤不平地说:“她觉得我威胁到她的地位了。”在你看来,只有那些不擅长这件事的人,才需要更努力。以自己的能力,理应升职,承当更重要的工作。如果别人没有发现你的才能,那就是对方的问题。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很容易患上“不愿努力”综合征。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努力?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第一,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有才华的人不需要努力。努力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第二,如果没有努力,你可以说“我本可以……”;如果努力后依然失败,就再也无法找到借口。
如果你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你也会感到失望。可是你不想成为一个普普通通、平凡无奇的人。你开始想到,与其对职位状况不满,不如把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
你坚信没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长久的成功。你不再把自己身在公司底层的工作当成一种羞辱,而是慢慢明白在底层也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你开始帮助同事,努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你惊喜地发现别人也变得愿意帮助和支持你,工作也越来也顺手。
刚入职的新人都有一个“职业蘑菇期”。因为工作经验还不足,特长还没有显现出来,可能被安排做一些跑腿打杂的活儿。就好比蘑菇总是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不被人关注,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甚至被人指责、代人受过。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自我封闭,放弃努力,维护可怜的自尊。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却相信努力的力量,相信自己就是做蘑菇,也要努力在春雨中,长成那颗最大最饱满的野蘑菇。
成功:上帝使者也会犹豫
让我们继续思想实验,假设下面的场景。
经过多年的努力,你如愿以偿当上了公司的CEO。但你感到压力太大了。特别是开会时,那些你曾经的上级、同事都盯着你,想看看你的本事。你想展示自己的领导力,但感觉自己孤立无援,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时候,你又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固定性思维模式者,你心理仿佛有另一个人的声音在喊:“CEO是公司的领袖,而你不是这块儿材料。”这个想法一直折磨着自己。你感到焦虑,如果你连一场决策会议都主持不好,有关项目都无法向前推进几小步,还怎么去领导这个团队呢?
如果你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你会告诉自己,担任公司CEO代表着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巨大进步,需要进行很多调整和学习。你不可能一下子了解所有的事情,但现在开始,你必须尽快了解和拿出对策。
你不认为所谓维护领导权威的想法和做法,有助于解决你眼下的困惑。你试着花更多时间和经验丰富的公司高层相处,向他们取经。你相信杰出的领导者也要面对自己的不足,也要努力去胜任这份工作。而持续的学习和辛勤的付出必然带来丰厚的回报。
《圣经》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上帝要约拿到尼尼维城去传教布道,这本是一种隆重的使命和崇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但当理想成为现实,约拿又产生一种犹豫,害怕自己会把差事搞砸了。这种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心理学家称之为“约拿情结”。
约拿的故事被大家作为一个反面案例来讲述。但实际上,能在成功面前保持一种敬畏之心,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因为一个职场成功人士,可能遇到的最大风险是自己成功后的过度自信和拒绝改变。这种心理被称之为“CEO综合征”。
显然,患有“CEO综合征”的人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过去的成功代表着将来的必然成功。他们不愿冒险,拒绝革新,只做那些有把握的事。他们要求下属绝对服从,惩罚不同意见。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即使在成功之后,依然承认自己不完美,依然认为自己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始终保持一种自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
选择:我们大脑里有颗螺丝钉
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本来是为了保护我们、让我们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它也阻碍了我们的成长。
成长型思维模式则给人信心和力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拥有成长型思维呢?德韦克教授介绍了获得成长型思维的四步法。
第一步:接受
首先要接受并拥抱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德韦克教授解释说,为了便于论述和理解,他分开描述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本质不同。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在某些情形下,我们拥有成长性思维;而在另一些情形下,固定型思维模式就会出现,给我们带来危害。
第二步:观察
通过向内观察,明确是什么触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换句话说,就是那令人讨厌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会在什么情境下就冒出来?
可能在你自己遭遇了重大挫折的时候,比如应聘失败,固定型思维模式会冲着你大喊大叫:“不是你的错,是他们的愚蠢,没有发现你这块金子。”
可能在你为某事努力但是陷入瓶颈的时候,它又蹦出来,幸灾乐祸地说:“放弃吧,努力也没有用。只会让你感到沮丧和难为情。”
当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时,不要评判,看着它,感受它。
第三步:命名
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让人讨厌的名字。比如,叫它“胆小鬼”。那是你挥之不去地终生相随的另一个自己。你要提醒自己不要向它让步。
第四步:教育
在“胆小鬼”再次出现并阻止你时,想办法说服它,告诉它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要求它帮助和支持你接受挑战和挫折。你要对他说:“听着,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我想试一试。不然我会后更悔!”
日本人气动漫作品《噬魂师》中有个人物弗兰肯·索达恩,戴着副眼镜,嘴力叼着一根烟,最特别的是头上有一个巨大的螺丝钉。当他思维枯竭的时候,就拧一拧头上的螺丝钉,顿时精神百倍,脑回路飞转。
同样的,当你头脑里的那个“胆小鬼”又企图兴风作浪的时候,你就要警觉起来,拧紧大脑中的螺丝钉,把自己成长性思维给逼出来。
当固定型思维被压制,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取得了对我们意志的控制权。这种强化成长型思维的方法看上去简单,但长期坚持,成效将是惊人的。
因为我们这个世界遵循的是二八定律。
比如,在一片鱼塘,撒下一批鱼苗。鱼苗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有一些鱼苗可能体力好一点,嘴巴大一点,便形成了小小的竞争优势。而这小小优势产生的效果随着时间的累加而扩大,最终导致成鱼大小呈现二八分布。也就是20%的成鱼体型明显大于剩下的80%成鱼。
同样的道理,大学毕业的同班同学,起点相差不大。但有的人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强势一些,有的人固定型思维模式占了上风,在时间的作用下,人生轨迹相去甚远,人生境遇就有云泥之别。正如卡罗尔•德韦克这本《终身成长》书名所揭示的,自我改变和成长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情。